义乌人感谢老书记

2017-11-02 15:02罗欢欢南方周末实习生黄丹玮
南方周末 2017-11-02
关键词:义乌书记

南方周末记者 罗欢欢 南方周末实习生 黄丹玮

富起来的义乌人没忘记这位有担当的老书记。1995年,义乌开始举办小商品博览会,二十三年来,每年都请他回来。

致敬谢高华的仪式在义乌民间频繁上演。这其中既有对谢高华的致敬,也偶含对现状的不满。

对受到的敬意,谢高华谦逊一笑,“都是党的领导,人民的创造”。

南方周末记者 罗欢欢

南方周末实习生 黄丹玮

发自浙江义乌

87岁的谢高华,被19辆豪车拦在了高速路口。一下车,噼里啪啦放起了鞭炮,上百号人跟在身后摇起了拨浪鼓。

天窗里举出的牌子,连成了一句话“喜迎谢高华书记”。

2017年10月19日,摇着拨浪鼓,来迎这位退休老书记的,是义乌各大商会的会长、副会长,发起人提前打了招呼,“奔驰必须是S350以上的,宝马至少得7系”。

义乌人感激谢高华。过去义乌穷,到春节,大伙要挑着担子摇着拨浪鼓,去外地“鸡毛换糖”。1982年,谢高华担任县委书记后,顶着压力,扛着处罚,“宁可不要乌纱帽,也要放开义乌小商品市场”,昔日挑货郎才告别拨浪鼓,一个个成了老板。

富起来的义乌人没忘记这位有担当的老书记。1995年,义乌开始举办小商品博览会,23年来,每年都请他回来。

此后,致敬谢高华的仪式在义乌民间频繁上演。这其中既有对谢高华的致敬,也偶含对现状的不满,2007年,义乌人组织了浩浩荡荡107辆奔驰宝马,来迎接老书记,穿城而过的车流,轰动了整个义乌。

义乌人的“财神爷”

谢高华颧骨很高,双颊又极其消瘦,忘年交邹跃华拿他打趣,“十个老头里,问哪个是农民,肯定选他”,但在义乌商人眼中,谢高华是他们的“财神爷”。

义乌市场第一代经营户陈庆文也在欢迎的队伍里。20岁的时候,陈庆文就听说过谢高华。他回忆说,如果不是谢高华巧妙地开放了义乌市场,那他们可能就去了温州、诸暨、东阳,甚至上海,“那也不会有今天的义乌”。

1980年代初,搞市场经营还是“投机倒把,搞资本主义复辟”,政府还保有专门负责打击投机倒把的“打办”。

那时,义乌的甘三里、湖清门都出现了集市。陈庆文在义乌甘三里摆摊,最怕的就是“打办”。像老鼠见了猫,打办的人一来,抓起布的四个角撒腿就跑,有时候来不及,货也不要了。

但打也打不死、赶也赶不跑,集市渐渐长成了地方政府的一块心病。

1982年4月下旬,谢高华从衢州县委书记调任义乌,对于这块令人头疼的顽疾,谢高华没有马上表态。

他穿着解放鞋连跑了4个月去调查情况,稠城、义东、苏溪、佛堂等地都走了个遍。

农民不认识他,都和他说实情。调查越深入,他越发感觉到在人均耕地占有量很少的义乌,从事小商品经营赚点钱,是件好事。

当时,中央提出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要翻两番。义乌的特产只有点蜜枣、红糖,义乌的水稻种植的亩产已经达到上限,“义乌搞农业肯定是不行的”。

比起周边地区,义乌“鸡毛换糖”的临时执照已经发了一万多个,有规模庞大的挑货郎。陈庆文记得,那时鸡毛换糖的挑货郎,春节11天能赚两百多,比他一年收入的总和还多。

这让谢高华清晰地认识到,这块所谓的“心病”,才是义乌发展的优势。

但谢高华的调查结论并没有被认可,不少人对“资本主义”仍心有余悸。义乌县下属的四个区委书记,有三个反对开放市场。

谢高华力排众议,拍板决定开放市场,还提出了“四个允许”: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

在统一思想的会议上,谢高华说了重话,“如果说不听义乌县委县政府指挥,不执行县委县政府决定,你这个庙我拆不掉,你这个庙里的菩萨我随时可以把你换掉。”

在当时,每一个允许都是“高压线”。时任县委办秘书杨守春记得,一天下午,斜阳从窗户外照了进来,会议室里,谢高华突然问他,“小杨,你怕不怕?”

杨守春回答,“你不怕我就不怕。”谢高华提高了音量,“你们不要怕,怕什么?我老早就在衢州当县委书记了,牛棚都被关过。”

谢高华说,他当时的目的很实际——要解决农民吃饱饭的问题。义乌大部分人当时还吃不饱饭,“到了春节我们过年,义乌的农民还要在冰天雪地里,一家家地糖换鸡毛”。

为了解放干部们的思想,谢高华组织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学习。他带着乡党委书记以上的干部一起去温州待了一星期,见识了所谓的“资本主义”。

时任义东区委书记的吴金泉说,温州之行给了他很大的刺激,“温州连农民家都用上了抽水马桶”。

从温州回来后,义乌的氛围变了,两条主干道已经容不下疯长的义乌市场,出门晚一点,谢高华的车都开不出县委的大门。

1982年8月25日,稠城镇镇政府宣布从9月5日起开放“稠城镇小百货市场”。摊主经工商部门登记领取摊位证,就可以合法经商。政府公开认可的市场,这里是全国第一个。

这是一个充满中国式政治智慧的通告,标题是“加强小百货市场管理”,落款也是市场整顿领导小组,但正文却是放开管理,自由交易。

以整顿市场为掩护,义乌人在城市排污的内城河沟上,架起了义乌第一代市场。

后来人们才知道,虽然是以镇政府的名义发的通告,起草人实际上是县委办。幕后站着的,正是书记谢高华。

谢高华的“遗产”

1984年11月,谢高华离开义乌时,或许很难想象三十年后,他在这个短暂任职的地方所受到的欢迎。

他回忆,离任送行的只有两个人,他的秘书和司机。谢高华算了算,在义乌任职过的书记,“我的任期排名倒数,第二短”。

1984年12月6日,是义乌二期市场开业的日子,建市场的57万贷款,还是谢高华去省里求来的。但最应该出现在剪彩仪式上的谢高华却缺席了。离开义乌前,他曾要求,能不能在市场开业后再走,但没被允许。

谢高华被调任金华市农工委书记,表面上看这是平调,但明眼人都清楚“平调不重用,实际上就是被贬了”。

谢高华的离开,与当时的浙江省财政厅对义乌税收的调查有很大关系。义乌小商品市场兴起之初,仍延续着对工商业实行改造时的八级累进税,经营得越好,税越高。

经营户经常找谢高华反映:税收干部抓逃税的,搞得“鸡飞狗跳”,生意没法做。当时,上千个摊位,几万人的市场,价格随行就市,上午卖五块,下午能卖一块,很难累计税。

改不了税法,谢高华提出了“两税并一税,定额包干计税”。税务部门对每个商户设定一个固定的计税额,商户缴纳定额的税。相当于给商户设立一个目标值,固定额的额度之外的营业收入不再计税。

1980年代中期,现在的义乌宁波商会会长周建强还在上海城隍庙和火车站卖打火机,曾被查到过一次,“一万多块钱的打火机,也不敢认,要交的罚款比货款还多”。被查一次税,就等于破产。

不过,在谢高华当书记任内,货物只要进了义乌的地界,就算是进了特区,周建强说“没人会来查你了”。义乌实行的定额计税原本只适用于零售行业,而后来,一些批发的个体户也照此计税。

当时新华社有位记者将义乌的做法以内参形式上报,国家财政部认为义乌违反了税法。意见反馈到浙江省委,时任省委主要领导很支持义乌的小商品市场,不过对税收问题却保留了谨慎的态度。

浙江省财政厅的调查小组在义乌实地调查后,给出了结论:义乌推出的税收办法是可行的,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

在谢高华看来,这个结论是对义乌小商品市场税收办法的理解和支持。

事实上,这个当年违法的税制,一直延续到35年后的今天。如今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仍是沿用着谢高华当初的计税办法。

除此之外,他临走前,为义乌定下的兴商建县,后来改为兴商建市的战略,一直延续至今,成了整个义乌发展至今的根基。

冰火两重天

义乌人记住了他。1995年,第一届义博会。谢高华受时任市委书记严高文邀请回到义乌。此后,23年一届没落,每年都回到义乌。

当时的义乌官场,风气很不好。

这让一些人更加怀念起谢高华。有好事者想到,海瑞离开江宁府的时候,老百姓含着热泪去送他,叫“百里长堤送海瑞”,义乌能不能“百辆奔驰迎书记”。

一位参与者表示,“机关干部的作风,全都搞坏了,这个事情我们也没什么办法,只想着借着谢书记来触动一下义乌官场,唤醒他们的良知”。

何建农,这位义乌工商学院的首任副院长联系了义乌的一些民间组织,商量着是否郑重地感谢一次谢高华。

表面上,活动的主旨有三:一是感谢共产党,第二是感谢老书记,第三,证明义乌人有情有义,重情重义。当然,“还有一个目的不可告人,就是以谢书记来促进他们工作”。

活动的主题,最后被定为“饮水思源”,组织者解释,“谢书记当年就是无私无畏为民的”。

组织方原本只征集了100辆奔驰车,但义博会前一天,会场实际到了107辆。来的人大多是义乌市场的小老板,他们拉起来横幅“谢天谢地谢高华”,车身上贴着“饮水思源”的标语。

107辆豪车迎着老书记进了城,一时间轰动了义乌。

上述不愿具名的媒体领导,表示理解当年义乌人的怨气,“过去,谢书记为了市场发展可以乌纱帽也不要,而当时的领导为了不惹麻烦,可以牺牲全义乌小企业的利益”。

在情绪的对比中,老书记的轶事被一一回忆起来。

在他们的记忆里,谢高华爱护小商户,保护小企业主。他给“文革”期间受到迫害的“资本主义大王”平反,给万元户戴红花,敲锣打鼓上街,发动全县学习。

关于义乌市场偷税漏税,省里检查完,他转头告诉下属“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在他看来,中央没有叫停的,法律没有禁止的,都可以去做。

杨守春记得,有一年下乡,村里好几个自然村都开了代销店。县工商局长就质问,“你这样做是违反国家工商法规,一个行政村只能办一个,你们怎么每个自然村都开店?”局长当即遭到谢高华训斥,“我看你吃饱了没事做,人家老百姓方便,他需要,他喜欢开几个就开几个,愿意开几个,只要他开得下去”。

谢高华在任时,有一次一位副省长来义乌调研,原本11点就该到,但眼看着12点还没见踪影。12点半,谢高华眼看着副省长的秘书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原来义乌的街道都被摊贩占了,副省长的车开不进来,只能下车走。走了半天路,副省长脸色有些难看,“义乌搞第三产业,既不产生价值,光是消费产品”。

何建农后来听人说,谢高华当场就怼了回去:没有我这第三产业,无论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都是库存产品,都是废品,“换了现在的官员,哪里敢这样怼领导,赶紧就整治市场了”。

“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

此后,关于谢高华的消息,在义乌当地的媒体上,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2010年谢高华80岁。借着这个时间节点,大家又开始了新一轮纪念活动的准备。

活动的主题是,“百副楹联送祝福,万众同心谋发展”,借着谢高华的生日,在全市范围内再掀起一轮关于义乌未来如何发展的讨论。

义乌的老板们也提出来,可以给谢高华一笔钱作为寿礼,“集齐80万块钱或者100万,谢高华收了之后,以他的名义搞一个谢高华市场发展研究基金”。了解到义乌方面如此隆重的祝寿计划后,谢高华感到压力很大,婉言谢绝,这次活动不了了之。

但在义乌民间,对谢高华的热情一直都在。何建农观察,虽然义乌市场的这棵苗是义乌人民种的,但是谢高华为它盖了个薄膜,培土、浇水,现在长成了参天大树,而且“时间越长,他对义乌贡献的这个成果越显现”。

上海东银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萍,是义乌成功商人的代表,电视剧《鸡毛飞上天》里主角陈江河的原型之一。义乌宁波商会会长周建强说,他曾去拜访过陈萍,他的办公室里,就放着一个谢高华的铜像。

给谢高华在公众场合竖铜像的建议,时不时便会在义乌被提起。但每次有人提议,都遭到谢高华婉拒。

现在,除了抽烟和喝茶,谢高华唯一的兴趣就是工作。退休后,87岁的谢高华依然闲不住。

他每天都在关注着义乌,义乌当地的报纸,不但看还会留下各种批注。每次来义乌,有些他指定要去参观的企业,连何建农都没有听说过。

今年夏天,半夜下起了暴雨,司机接到谢高华的电话,“走,去乌引工程上看看”。这是谢高华退休前做的最后一件大工程,眼看雨下得有点大,他放心不下水渠,要去现场看看才放心。

如今的谢高华,比从前更加消瘦了,双颊深陷进去,眼神也失去了光彩,但脑子依然转得很快,说起话来丝毫不含糊。

不过,这位历经考验一路走来的改革官员,深谙务实智慧和尺度。问起他关于义乌现状的评价,他的回答只有一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0月23日,义乌商会的四十多位会长设宴给谢高华送行,他们自称义乌市场的既得利益者,称谢高华为“恩公”,轮番给他敬酒。

谢高华离这样的场面很久了,他谦逊一笑,“都是党的领导,人民的创造”。

猜你喜欢
义乌书记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六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委简介
我的爷爷是村书记
中国航空公司新开义乌直飞符拉迪沃斯托克航线
驻村书记
书记家的狗
金华风物志
印度鼓动本国商人远离义乌
反腐败的度
破格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