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议文 王国力
摘要:以典型旅游城市大连为研究对象,借助于ArcGIS缓冲区分析与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其市内四区旅游住宿酒店空间布局,结果表明:大连市旅游住宿酒店分布不均衡,空间分布以大连火车站为核心,呈同心圆聚集,并沿主干道路向外扩散;市内四区内中山区分布最为密集,其次为甘井子区、沙河口区,西岗区分布较少;旅游住宿空间布局受交通、旅游景区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GIS;旅游住宿酒店;网络分析;空间格局
1.引言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因此,作为旅游业的基础配套企业也将加速发展。住宿酒店作为一种旅游企业,在大连这个旅游城市尤为重要,其服务具有时效性、区域差异性。利用GIS的地学分析功能与空间数据管理功能,将GIS技术融于旅游信息之中为大连旅游業提供更好的服务。本文拟以大连市内四区所辖范围内的旅游住宿酒店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缓冲区分析及网络分析对比对其空间布局进行研究,试图揭示大连市旅游住宿酒店的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优化旅游住宿酒店空间布局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大连市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东岸,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金融中心、航运物流中心、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以大连市l:125000基础地理数据为基础,利用ArcGIS软件将宾馆酒店位置点绘制在大连市域底图上,并提取大连市道路网、研究范围及街道等空间数据。
2.2研究方法
本文以2015年大连市地理数据参考数字化后得到矢量数据,运用GIS缓冲区分析和网络分析工具对大连1423个旅游住宿酒店的空间布局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依据其对市内四区住宿酒店的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依据缓冲区能包含缓冲对象附近的大部分住宿酒店来设定距离参数,并利用网络分析法以矢量数据
道路网络为基础,可以更为真实地评价服务设施的可达性。
3.大连市内四区住宿酒店空间布局分析
3.1点状要素缓冲区分析
以大连各火车站为中心,以500m为单倍半径作3等级缓冲区分析。分析可得出主要结论:大连火车站为中心的1500m为半径的缓冲区范围内包含了大量的旅游住宿酒店,大连北站为中心的1500m为半径的缓冲区范围内也包含了较多住宿酒店,其余火车站包含酒店数量相对较少。
3.2公交干道缓冲区分析
从以上分析发现大连旅游住宿酒店有聚集于交通干道的特点,以交通干道为中心,沿4条主干道逐渐向外扩散。以交通干道为轴心,选择200m为单倍缓冲半径,进行3等级缓冲区分析,可以得到大连主干道分级缓冲区分析图。
3.3面状要素缓冲区分析
本文中面状要素的缓冲区分析主要是针对大连的旅游景区。大部分旅游住宿酒店集中分布在中山广场附近,因此本文以中山广场为例进行面状的缓冲区分析,得到如图1所示的大连旅游景区分级分析图。大连大部分旅游住宿酒店分布于距离核心景区1500m的范围内,所以缓冲区分析采用的是以500m为单倍半径的3等级缓冲方法。通过分析,距离核心景区500m范围内住宿酒店分布数量较少,这主要是政府限制土地使用政策发挥的作用:距离核心景区500m-1000m范围是分布的高密度区域,市内四区近一半以上酒店分布于此。
3.4网络分析
网络分析是对地理网络、城市基础设施网络进行地理化和模型化。一个基本的网络主要包括中心(centers)、连接(links)、节点(nodes)和阻力(inpedance)。网络分析法结合道路数据在可达性研究中的优势逐渐体现,利用道路这种真实的路径来评价服务设施的可达性。本研究中,中心代表旅游住宿,以点要素的形式表达。如图2为基于火车站的住宿酒店可达性,将旅行时间分别设置为10min、20min、30min,以火车站作为分析设施点,表示游客从火车站出来以后,需要步行10min、20min和30min所能到达的住宿酒店数量。网络分析结合了真实道路,考虑到了现实中的点障碍、线障碍和面障碍等因素而进行的分析,更加真实可信。分析可知,从火车站出发半小时内可到达的住宿酒店占全部酒店的四分之一,大连火车站及大连北站附近10分钟内便可到达的住宿酒店很多,数量很大,因此大连的旅游住宿酒店的可达性很好。
总结:本文通过分级缓冲区分析法和网络分析法,对大连市市内四区旅游住宿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分析出大连旅游住宿酒店空间格局呈现集中与分散状态,从点状聚集分布来看,火车站是大连住宿酒店的集聚核心,1500m内是住宿酒店的高密度区域;从线状分布来看,有沿主干道路分布的倾向,其中火车站到中山广场附近的主干路分布较为密集:从面状缓冲区分析来看,旅游景区附近也为住宿酒店的高密度带。大连市旅游住宿酒店在市内四区的分布很不均衡,中山区数量和密度最大,其次是甘井子区,沙河口区,西岗区的住宿酒店数量及密度最小。因此,大连市旅游住宿酒店空间布局应在现有格局的基础上,根据大连城市“西进北拓”战略进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