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冬梅+王跃
既是主持人,也是歌手,既是画师,又是酒吧老板,大冰自称“野生作家”,他的观念是“平行世界,多元生活,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够浪迹天涯”。
奇妙的是,即使如此,大冰依旧保持着一年一本的出书速度。继“江湖三部曲”之后,大冰又带来新的江湖故事集——《我不》,依旧熟悉的口语化风格,幽默笔调,道尽市井中普通人的悲欢离合。
他说:“有些故事应该被后人知晓。不奢望铭记,知晓即可。有庙堂正史,亦应有民间修史,何为史?末学浅见,五个字:真实的故事。”
在南极结束,从北极开始
在上一部作品《好吗好的》的终章南极篇的最后,大冰和读者做了一个约定:选出一位《好吗好的》的读者共同去北极。经过网友们的推荐,一位高位截瘫的读者——大梦获得了这个去北极的机会。为了照顾和保护这位读者,大冰和朋友们组了一个小分队,一起开始了这段北冰洋之旅。在去往北极的船上,大冰开始着手写作新书《我不》。在北极的极光中,大梦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鼓起勇气向喜欢的姑娘求婚并求婚成功。这个浪漫的故事被大冰记录了下来并作为《我不》的最后一篇。至此,他们的北极之旅画上句号,《我不》的大纲也在大冰下船前全部完成,经过几番加工与修改后,在9月与读者见面。
连带上文的北极之旅,《我不》一共包括九个故事。像之前的江湖三部曲一样,故事的主人公依旧是市井中的普通人,但这些主角的命运却曲折离奇。有冒险辞掉工作,孤身前往法国学习葡萄酒知识的成都女孩莉莉;有坚守在拉萨资助当地儿童的书店老板;有带绝症母亲环游中国的东北汉子大洋;还有甘守平凡,默默为当地消防安全做贡献的云南老兵……面对读者的惊叹,大冰严肃地表示,这些故事都是真实的,包括某些看起来很“神奇”的情节,都是现实发生的故事,他唯一做的一点美化就是把女孩子的相貌写得好看了一点儿。
书中最让读者不可思议的莫过于大洋母亲的绝症痊愈,这个情节出自于一个充满人情味的故事。因为绝症晚期的母亲不想再接受治疗,东北汉子大洋想出了一个疯狂的计划:准备了一辆车,带着母亲逃出医院,自驾环游中国。一家三口从东北一路走到云南,途中一直不停有朋友赶来加入他们的旅途,在这些年轻人的簇拥下,大洋母亲热热闹闹地游玩了各个景点。最后,奇迹降临了,医院复查的结果显示,大洋母亲的绝症痊愈了。大冰解释,有化验单为证,老太太的痊愈绝对是真实的。因为这个故事的神奇,他也很担心读者会觉得这是假的,所以还拜托大洋给老太太录了一段音。“大洋也不想录太正式的,就偷录了一段两个人吃完饭之后的闲聊。我把这段录音放在了文章最后的二维码里。”
写得很辛苦
在采访中,大冰重复了两三遍,“这本书我写得很辛苦。”比起前四本书,《我不》里的故事相对较长,一个故事大约有四五万字,写了三个多月。单看三个多月这段时间似乎不长,但同大冰前四本书一个半月的创作时间比,就显出这次写作的辛苦了。这三个月里,他闭关,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不眠不休地整理素材。他把闭关地点选在了上海周边,因为离虹桥机场只有四十分钟路程,需要再次采访或核对细节时,就能随时打飞的去往全国各地了。
“飞来飞去”的需求和大冰的写作方式有关。在正式动笔前,他会花大量精力采访和资料整理。除了采访当事人,还要采访故事中的“配角”,各种细节加起来,每个故事都有近10万字的原始素材。这10万字可不是随随便便得来的,由于故事的主人公分散在大江南北,有时采访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在完成新疆姑娘乔一学习绘画和坚持追梦的故事时,大冰就采访得很艰苦。由于乔一幼年失聪,无法与她进行语言交流,只能依靠邮件和文字进行沟通。于是大冰列了一个长长的问题清单,一式两份,一份给他和乔一共同的朋友,一份给乔一本人,让二人共同回答,两相对照,尽可能还原真实情况。此外,大冰还特意去采访了乔一的妹妹。隔着网络,两人进行了好几轮对话,得到了好几千字的素材,最后呈现在文章中的就一句话:她姐小时候揍她,欺负她,拧她鼻子。但大冰觉得这很值,“你只有对这个人物全面的,立体的了解之后,你才敢动笔去写他,要不然寫出来的不是好东西。”
大量素材里是大量的细节。大冰觉得,自己写作最大的特点就是用细节一砖一瓦地建造故事。“有时读者都嫌烦,说你没必要写个文章非得详细到哪年哪月哪日,非得讲清楚哪条街道几号。但我比较倾向于这种接地气的写作方式,如果说读者最后为故事中的人物所打动,那他是被细节一点点堆积出来的这个人物所触动的。”在新疆姑娘乔一的故事中,就有一个细节让大冰印象深刻:乔一的妹妹代替姐姐去领稿费,因为怕丢钱,刚发育的小姑娘把钱塞在内衣里,一路捂着胸口心惊胆颤地回来。大冰认为,这些细节就是普通人最真实的生活,是作家没有办法编造出来的。所以,他不仅大量使用这些细节,还会反复核对,确保素材真实可靠。
故事就像一条河
之所以如此强调故事的真实性,与大冰对自己的定位有关。他眼中的自己是一个生活的忠实记录者,“我们这两年已经读了太多的虚构文学了。但是在这个时代,对市井江湖,对正在发生的普通人的故事的记录有很大价值。”
尤其近几年好的非虚构故事一度成为重要生产力。张嘉佳出版睡前故事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曾成为2014年作家版税第一名,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非虚构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西耶维奇,《太平洋大逃杀》、《黑帮教父最后的敌人》、《1986,生死漂流》等新闻特稿相继被影视公司高价购入,致力于非虚构写作的组织“真实故事计划”已经获得融资……大冰觉得,大家爱看非虚构故事正是因为它们源于市井生活。如他所说:“有些故事应该被后人知晓。不奢望铭记,知晓即可。有庙堂正史,亦应有民间修史,何为史?末学浅见,五个字:真实的故事。”
而大冰正以他自己的方式践行着非虚构写作。从2013年的处女作《他们最幸福》他就开始写出现在他生活中的传奇精彩的同行人,之后陆续出版的《乖,摸摸头》、《阿弥陀佛么么哒》、《好吗好的》被冠以“江湖三部曲”之名,大冰的观念是“平行世界,多元生活,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够浪迹天涯”,他自己就过着这样随处可栖息的生活,做背包客,徒步滇藏线,开酒吧……他用文字记录下江湖中遇到的奇人轶事,与更多人分享,以期人们“看到那些你永远无法去体会的生活,见识那些可能你永远都无法结交的人。”同时,这也让他成为了百万畅销书作家。
目前,大冰的素材库中已有了300多个故事。这个数字或许会让你惊讶:从哪里找到这么多有故事的人?大冰却觉得这很自然。“我从来没有刻意地去找,因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你遇到的人就是什么样的。”大冰说,书中每个人都是与他在一起生活过的朋友。而他则常常扮演倾听者的角色,等到这个故事在生活中画上句号了,也就是它在书中成稿的时刻。
当然,有时只是逗号。现在距大冰的北冰洋之旅已过去了近半年,不久前,曾一起去北极的读者大梦又联系了他。“他说他和他媳妇有一想法,要把这个故事继续下去,说:‘我们想开个小店,做小绘画手作,还有糕点。如果将来有能力了,我们招聘的所有人都得是坐在轮椅上的,现在已经在着手做这件事了。那我能做的就是支持他们。我说:‘好,那到时候你们租房子,启动的费用我给你们掏。”
“正在进行时”正是大冰故事的特点之一。他觉得,故事不仅可以是往事,还可以是正在发生的事,读者和故事的主人公都生活在一个时空里。读者读到故事的时候,主人公的经历也在继续,就像大梦又踏上了创业的道路,门巴族少年白玛还在继续求学之旅。他说,“故事就像一条河一样,河流可能流过桃花谷,也可能流进一个急转弯,我们也不知道故事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顺势而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