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创新 促发展村社共建实现富民强村
肥城市盛强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于2013年3月由村两委成员在王庄镇张庄村牵头成立,注册资金111万元,社员158人。成立四年来,盛强合作社严格秉承“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经营方针,以全方位服务社员为立足点,充分利用王庄镇蔬菜批发集聚的优势,依照“合作社+生产基地+示范户”运作模式,把“两菜一粮”种植模式与开发有机蔬菜相结合,在王庄镇产生了积极的示范带动效应。截至目前,合作社流转土地经营地面积已达40公顷,2016年合作社经营收入达到692万元,合作社人均增收也超过2000元。合作社先后被评为泰安市级、山东省级示范合作社。
张庄村是一个传统的蔬菜种植村庄,主要发展两菜一粮种植模式,即“春土豆+夏玉米+秋白菜”,在一定时段内取得了较好的收益。但受市场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蔬菜产值波动很大,菜农收入没有可靠的保障。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村两委积极借鉴寿光蔬菜大棚种植的成功经验,开始探索反季节蔬菜种植模式。村集体先行流转土地10公顷,进行试验性种植,并聘请寿光种植蔬菜专家驻村开展种植指导,党员干部带头垫资入社。通过一年多的反复试验,社员的付出终于得到了丰硕的回报,蔬菜每667平方米纯收入增加400元以上,周边的王庄、海子、尚仁屯等村纷纷前来学习取经。
合作社在实施规模化种植的同时,积极扩大产品覆盖面,确定“多、精、优”的发展定位,引进了荷兰15号马铃薯、法国盛玉西葫芦等一批新品种,并积极尝试基地蔬菜园区化。目前,合作社蔬菜种类繁多,拱式大棚主要的蔬菜产品有马铃薯、西红柿、西兰花、茄子等收成高的反季节性作物,冬暖式大棚中也引进了西葫芦、无核葡萄等一批品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强的新品种,而且马铃薯、茄子已远销到济南、临沂、淄博等省内大中城市,受到顾客的一致好评,发展成了订单农业。
合作社推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健全了基地管理、菜农田间生产档案管理、蔬菜标牌销售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检验检测等十余项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同时,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标准化运作。一是实行耕作制度标准化。采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进行土壤综合改良,提高土壤肥力。二是实行种植管理标准化。按照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确保产品规格和标准。三是实行产品检测标准化,实现了蔬菜生产、加工和销售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在基地建立农产品检验检测室,通过田间抽样进行检测,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就地销毁。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按照合作社章程,由村两委成员、蔬菜种植大户、经济能人牵头成立了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会是合作社的执行机构,对社员大会负责。监事会是合作社的监督机构,代表全体社员监督合作社的财务和业务执行情况。内部设立了办公室、财务室、生产部、检测部等部门。二是加强民主管理。制定了理事会工作责任制度及民主议事制度,实现日常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推动社员自觉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共同管理合作社事务,有效保护了社员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强财务管理。理事会负责本社资产财务管理的全面工作。监事会负责本社的财务资产监督和内部审计工作。合作社建立社员账户,由财务人员详细记载社员的出资额、应享有的公积金份额以及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社员与非社员分开核算。
(王 燕 肥城市王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