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IP,依然是网剧的大拐杖

2017-11-01 22:35:33驳静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44期
关键词:网文母本三联

驳静

目前的视频内容市场,一面是岌岌可危的电视平台,一面是蓬勃发展的网剧。2014年网剧元年开始,两者之间通路逐步生成,轨迹则是优质平台和优质制作团队之间的互相寻找。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

三联生活周刊:网剧是什么,研究者有明确的界定吗?

戴清:是不是网剧,首先这不是一个“制作单位”层面的差异,而是一个涉及整个互联网全媒体的概念,是一个产业生态,我们要从创作、制作、播出、营销等环节去考虑。现在已经不是“这是腾讯影业”做的一个剧,或者“花儿影视”做的一个剧,已经不是这样一个区分了。清楚了这一点,再来谈网剧是什么。

我这几年一直在做媒体融合、电视剧网剧的研究,在考察它们各个制作环节的时候,我发现它们已经出现了太多完全不同于传统电视剧的状态。从创作源头看,实际上网剧很多是IP改编,母本来源和传统电视剧就不一样,后者或者是原创剧本,或者是改编自区别于网络文学的纸质出版物上的小说。但网剧却非常依赖网络IP,从2015年、2016年到2017年,“艺恩数据”就显示,IP剧这几年一直在呈逐年上升趋势,24%,42%,到今年的50%。

三联生活周刊:这个数据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戴清:其实这很容易理解。因为这是网生内容对网剧的决定性作用。网文和网络剧这两项都是网生内容,网文通常又作为网剧的母本来源,所以它们在受众接受层面,有特别大的重合度,同时又符合年轻群体的审美偏好。制片公司为降低投资风险,自动趋向选择积累了一定受众基础的IP进行影视改编也是自然而然的。网络小说的快餐式流行文化品格,决定了网剧的精神格局和文化品味,在原创力和文化品格上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近几年,我们也老说,网剧不要扶着大IP这个拐杖走,但我们却发现,它仍在逐年上升。网文和网剧相互依存的关系,恰恰是网剧从母本来源上讲,区分于传统电视剧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联生活周刊:网剧未来发展需要刻意摆脱网文IP吗?

戴清:从根本上说,IP本身并无原罪可言。在已有IP不断消耗的同时,网文又在不断积累和增长,所以它其实是网剧母本资源的富矿。那些能够成为大IP的作品往往已经经受了网络市场广大读者检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粉丝经济的必然,所以没有必要、也很难摆脱IP这根拐杖。不过,需要注意对IP资源的合理开发,提升二度创作水平,也需要在改编中发挥影视语言讲述故事的优势。当然,也不能一味盯着某个当下火热的类型,需要去拓展,寻找新的类型因子。

三联生活周刊:但是怎么理解听上去网剧气质很鲜明的一些剧,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它最終也是在电视台播出?也有人因此说“网剧”是个伪概念,因为观众根本不在乎这个剧在哪里播出,因为大家反正是在手机上看。

戴清:播出平台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制作方、母本来源都是因素,不能只看单一因素去判断,也不能用一个反例去推导,这一点首先要明确。网剧的确没有一个天然的鲜明的定义,所以要看占主导地位,看合力带来的面貌,就像我们讨论类型剧的划分,内涵和外延要厘清,如果不这样,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如果网剧都是伪概念,那网络最终所意味着的大产业,是什么呢?万丈高楼平地起,连这个东西都否定的话,它背后的产业链不就变成子虚乌有的了嘛。

再看《三生三世》,它恰恰说明网剧母本来源在年轻观众群体里影响力的延伸。换句话说,现在传统电视剧也在努力吸引年轻观众。我们在电视台越是看到更多网文改编的内容,越说明它们已经不光占有视频网站,而且蔓延得很厉害。这背后最重要的原因,是粉丝经济这个决定性力量。当然,粉丝经济中,一部分是媒介融合带来的受众分化的大趋势,一部分是我们所说的“忠诚的粉丝”。但极端化的情况是,某个年龄层的人是完全不接触这些东西的,比如《三生三世》,一定岁数以上的人不看。但如今谁在决定市场?忠诚粉丝和年轻观众。所以传统电视台也在向网络内容靠近。

三联生活周刊:那反过来呢,网剧会在某个环节向传统电视台靠近吗?

戴清:有,尤其是在制作上,网剧在吸引传统影视制作团队,典型的例子是老牌电视剧制作公司“正午阳光”,他们就开始做“鬼吹灯”这样的网络IP。所以这其实是优质制作团队和优质平台的相互寻找。但在这个靠近过程中,并不是说网生内容就没有自身特点了。网剧拥趸,读网文成长起来的年轻观众,有些人甚至自己也参与网文写作,这种部落化、群体化的粉丝,导致现在市场最鲜明的趋势:我们要做哪个剧呢?哪个小说火就做哪个。我就把网文搬上视频网站,同时,我们更有力量的话,也伸一只脚到电视台去。

三联生活周刊:一个题材是怎么火起来的?某种类型网剧突然遍地开花,比如刑侦涉案剧突然回暖,有原因吗?

戴清:2004年,广电总局有过一个将该类型电视剧撤出黄金档的通知,不是说不许拍,只是要求更严,例如不许展示腐败。撤出黄金档,那就意味着没有广告来支撑,制片公司面临着收不回成本的风险,从此刑侦涉案剧在各大卫视上几乎销声匿迹,央视可能还有一点儿。一下就到了2017年,这就是十几年的空档。而网剧,船小好调头,市场嗅觉快,反应敏锐,就填补了空白。因为某个类型的剧有它自身的魅力,有既定观众群,它一旦停滞多年回归,观众其实积蓄了非常强的渴求,所以今年有几部剧一出来,大家愿意看,追着看,势头就比较好。

三联生活周刊:那在网剧这个蓬勃发展的大趋势下,传统电视剧的优势在哪里?

戴清:电视就是岌岌可危呀。电视只有转型一条路。各大省级卫视、网络平台都做得不好,危机都很深重,这是业界学界都有共识的。如果到现在还没有这个意识,已经危如累卵。当然,它对传统观众、老观众的吸引力还是很大,还有自己的体量。但我们说最有生机和活力的,还是网剧。

三联生活周刊:这个生机能保持多久,或者说,网剧未来的发展会是怎样的?

戴清:我觉得网剧的发展才刚刚开始。以前我们老说,网站是对电视的补充,现在,谁补充谁就不好说了。网络公司、视频网站的方式总体上是大势所趋,媒介融合,就是全媒体时代。从前人们一提到网剧,印象里是些短平快的段子剧,这几年下来,观众对网剧的概念已经改观了。

从类型上看,网剧有固守趋势,也有突破趋势。总体来讲网剧中的好剧还是少,跟风复制风气很盛大,但随着大量优势资本涌入和优质团队进入,新的类型因子会不断出现,这是肯定的。另一个发展是向美剧学习。比如《白夜追凶》做得已经很不错了。它节奏快,悬疑性强,特别是对美剧“植根生活,捕捉社会热点”这一点汲取得特别好,这是个进步。从前比如《法医秦明》,偶像化特点很严重。《白夜追凶》对美剧的创作经验真正做到了本土化改造,“快递小哥”和“女子在酒店被掳走”都是发生在我们生活里的事件,生活质感就出来了。所以未来发展,在艺术创新上、头部资源开发上、植根生活上,我都还比较看好网剧发展趋势。

三联生活周刊:网剧的这些活力,跟总局对网络剧和电视剧的审查标准不一样有关吗?

戴清:审查标准会逐渐一体化。实际上今年9月份已经出台一份“电视剧十四条”,其中第六条明确规定“对电视剧、网络剧实行同一标准进行管理”。

三联生活周刊:如果约束一样,会消解网剧的优势吗?

戴清:如果审查是一致的,消解一部分优势是肯定的。我自己也要审一些网剧和网综,我发现它们确实有好多问题,比如说,脏话、性暗示擦边球,确实都有,在提升文化品格、加强文化擔当这方面,网生内容的确还要下好多功夫去提升。

但另外一方面,约束会逼迫网剧提升产品品质,因为目前有些网剧就真的是粗制滥造、过于随意、缺乏文化品位,确实都是问题。约束一体化之后,并不意味着把创作生命扼杀了,可以往质量提升上走,只不过可能没有原先那么大空间,但说实话,大家看得多的是口碑质量好的,有些黄话连篇的在传播过程中都被筛选掉了,但它们仍然大量存在。

但是大趋势不可忽略。电视在向网络靠近,网络在占据越来越大的优势。这个说到底,是体制和机制的问题,优酷、爱奇艺和腾讯等几大视频网站,我们可以称作视频网站航母,它们自身在管理上就跟传统电视台不一样,比如腾讯要做影视,它直接就成立两家公司,一个企鹅,一个腾讯影业,内部就互相PK。这在央视内部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民营资本在机制和体制上,就有它的优势,这种优势惠及的自然也是网剧本身。

猜你喜欢
网文母本三联
以“三联”促“三力”共建共融谋振兴
奋斗(2021年19期)2021-12-07 09:07:24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网文撷英
网文撷英
网文撷英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歌剧(2017年12期)2018-01-23 03:13:23
三种土壤灭菌剂对香石竹母本栽培的影响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1:41
网文撷英
不同母本密度对敦玉328杂交玉米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和效益的影响
中国种业(2016年11期)2016-12-01 05:43:51
中医三联法治疗手足口病126例
中医研究(2013年5期)2013-03-11 20:2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