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铭
《银翼杀手2049》上周五在中国上映后,5天总票房6000万元人民币,还不到同日公映的灾难片《全球风暴》的1/5。以至于中国宣发方感慨,没想到票房连过亿都勉强。该片北美票房停留在8153万美元,全球票房2.23亿美元。纵然娱乐性不及动作特效片,但中国票房如此低确实有些意外。一种说法是,《银翼杀手2049》特有的无高潮慢节奏造成预期与观感的巨大落差,其背后的科学、哲学和伦理思想,对观众提出更高的门槛要求。
30多年前,《银翼杀手》因开创性理念成为好莱坞一代科幻经典,影响众多后世科幻作品。《银翼杀手2049》作为续集,在人类与复制人、人工智能等领域再扩展,而理解这些理念需要一定科学基础,且最好能看过前作,才能更好地理解主创对于生命的探索性和启发性。国内电影长期以来缺乏科幻的土壤,一些中国观众没有经历过这个层面的科幻启蒙,让很多人以为科幻电影就是《变形金刚》《复仇者联盟》这样眼花缭乱的特效大片。不仅是这次的《银翼杀手2049》,之前的《降临》《异形:契约》等片的票房也远不如那些卖弄特效和动作的漫威电影卖得好。这种偏重追求娱乐性的观影习惯,阻碍了观众对电影艺术的多层次吸收,只剩下“太长太闷想睡觉”“骗人,压根没什么杀手”这样的吐槽。
虽然《银翼杀手2049》在豆瓣评分高达8.5,但在普通观众为主的“猫眼”平台上,《银翼杀手2049》只有6.9分,这样的反差正说明中国缺乏更广泛的科幻土壤。相比之下,《银翼杀手2049》在美国IMDb上的8.5(满分10分),在法国Allocine上的3.7(满分5分),也都说明大部分西方观众对于该片是认可的。对于科幻文学和电影,中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培养,像《三体》这样的科幻佳作应越来越多,当更多观众知道赛博朋克,了解机器人三定律,分得清维度和平行宇宙,构建出最基本的科幻逻辑思维之后,像《银翼杀手》这样的电影在中国才会更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