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张武
一篇网红帖让“中年油腻男”成众矢之的。“相由心生”,在身材臃肿、样貌油腻、品味陈旧的背后,是掩不住的“中年危机”。相对于较少涉及中年危机题材的华语电影,好莱坞电影相关题材却不少:从凯文·史派西在《美国丽人》中饰演的撩妹大叔,到比尔·默瑞在《迷失东京》里扮演的过气影星,好莱坞电影一直在努力塑造不同类型的“中年油腻男”。
从身材臃肿到精神颓废
上周末,乔治·克鲁尼执导、以美国上世纪50年代小镇为背景的新片《迷镇》在北美首映。该片中,马特·达蒙诠释了最新的“中年油腻男”形象(下图):事业成功、大腹便便、腹黑无赖,因为一个小心思最终酿出悲剧。为了诠释出角色人到中年特有的油腻感,在《谍影重重》里帅气逼人的马特·达蒙增肥后以肥硕的身躯骑着比例不对称的单车出现在银幕上,令人眼前一亮。美国《综艺》认为马特·达蒙对角色的理解有独到的一面,“他塑造了一个迷人又腹黑的无赖”。
除了外形上的臃肿,很多好莱坞电影也展现出“中年油腻男”精神上颓废的一面。在2004年的奥斯卡热门电影《杯酒人生》中,保罗·吉亚玛提饰演的中年男子,妻子和他离婚一年,自己对教育工作毫无热情,人也长得缺乏颜值,但却热衷随时撩妹,除了对酒有一番自己的见地,这个角色几乎一无是处。但在亚历山大·佩恩导演的镜头下,这个角色却在片中大放异彩。有评论认为,正是这个发人深省的立体角色,帮助导演佩恩将一个关于美酒、男女之爱的中年危机故事,表现得丰富而微妙。尽管角色自始至终都没有改掉挥之不去的油腻感,但最终完成角色成长,与前妻的现任丈夫和睦相处。
《美国丽人》中的“高级油腻”
好莱坞电影一直有反思中年危机和中年形象焦虑的传统。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中年油腻男”逐渐完成从配角、反派,到主要角色的转变。这种地位上升的背后,也折射出美国社会和好莱坞的心态变迁——那些整日坐在椅子上奋
笔疾书的中年编剧们,敢于正视自己日益肥硕的腰围。在2000年奥斯卡获奖影片《美国丽人》中,凯文·史派西扮演的莱斯特给所有美国中年男人上了一课。凯文·史派西用几近没有表情的表演,依靠脸部表情细微的变化,例如嘴角的抽动或头微微歪向一边,演绎出肉体颓废之外的另一种油腻感:中年人的自大。角色最后惨死的结局也为美国中年人敲响警钟。
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年油腻男”都是莱斯特这样的自大狂,好莱坞银幕上还有另一种“油腻”:自卑。2003年,一部只拍摄27天、耗资仅400万美元的小成本影片一经推出即获得包括奥斯卡、金球奖在内的全球多项影评人奖和提名,被誉为“有诗意而具深度的独立电影”,这正是索菲亚·科波拉导演的《迷失东京》。擅演喜剧的演员比尔·莫瑞在片中饰演逐渐过气的好莱坞影星(上图),他以一种冷幽默演绎出人到中年风华渐逝,这种困境因处于东京这个异乡而更加激化。
如何去油腻
大多数以“中年油腻男”为题材的美国电影,都遵循好莱坞电影剧本“套路”:无论这些中年男开始表现有多糟糕,最终都要完成一场自我救赎。在尼古拉斯·凯奇出演的黑色喜剧《天气预报员》中,角色一开始是标准的“中年油腻男”:他坐在快餐店,脑海里充满周围的絮叨,最终对着镜头说“我就是垃圾食品”。影片后段,这个一蹶不振的角色为了女儿“绝地反击”,背着弓箭上班播报气象新闻,最终赢回自己的生活。在荣获金球奖和奥斯卡奖的家庭喜剧片《窈窕奶爸》中,罗宾·威廉姆斯扮演的卡通配音员丹尼尔被妻子扫地出门后,失去对孩子的监护权,为了能多看到孩子,他男扮女装化身为英国老奶奶去前妻家应征奶妈,最终在笑料百出中重拾家庭温暖。
到底如何避免成为油腻的中年男?其实最难的从来不是肉体层面的减重,而是在精神层面正视中年危机。好莱坞电影提供的药方是:从自我反思开始,通过不懈努力完成从肉体到精神的“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