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丽娜,邓艳丽
(黑龙江省泰来县人民医院妇产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黑龙江省克山县人民医院妇产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灵杆菌多糖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
柳丽娜,邓艳丽
(黑龙江省泰来县人民医院妇产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黑龙江省克山县人民医院妇产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目的研究灵杆菌多糖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取我院11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8月11日~2016年12月20日,并将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灵杆菌多糖联合抗生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慢性盆腔炎患者症状消失时间(5.01±1.23)天、住院费用(5245.11±102.05)元以及住院时间(10.16±1.01)d优于对照组。结论灵杆菌多糖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显著的效果,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一用药,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灵杆菌多糖;抗生素;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
慢性盆腔炎为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是由于人体体质差以及病程迁延所导致的,为妇科中常见的疾病,具有难以根治、反复发作等特点,易导致顽固性盆腔炎形成,而实施一项有效的治疗方式十分重要[1]。因此,我院对灵杆菌多糖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见本研究描述。
收取我院11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8月11日~2016年12月20日,并将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纳入标准:①所有女性患者均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经过B超检查、妇科检查确诊,②110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病例资料不完整,②认知障碍。
观察组患者;年龄在20~40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0.21±2.45)岁。
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1~40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1.06±2.03)岁。
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各项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抗生素治疗(将2 g头孢他啶(开封豫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423)溶于50 ml葡萄糖溶液中,给予患者静脉滴注)。
观察组慢性盆腔炎患者抗生素治疗方式和对照组相同,再采用灵杆菌多糖治疗(哈尔滨龙和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3694),每日两次,每次给予患者肌内注射25 ug,初次注射剂量为25 ug,以后根据患者病情逐渐将用药剂量加至50 ug。
两组女性患者实施治疗后,应将治疗效果详细记录。
将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慢性盆腔炎患者症状消失时间(5.01±1.23)天、住院费用(5245.11±102.05)元以及住院时间(10.16±1.01)d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2组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
慢性盆腔炎中主要包括盆腔结缔组织炎、盆腔腹膜炎、卵巢炎、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等,为临床的多发病与常见病,具有易复发、病情缠绵难愈等特点,严重危害女性患者的生命健康。研究显示,引起慢性盆腔炎常见的细菌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其他致病病菌主要包括肺炎科雷白杆菌、金黄色葡萄糖球菌、棒状杆菌、不动杆菌等,同时在少数女性患者中发现衣原体感染情况,而实施一项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2]。
根据本院研究结果显示,多数女性患者实施抗生素治疗后,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其效果均不显著,由此证明,单一治疗效果不佳。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灵杆菌多糖,取得较好的效果。灵杆菌多糖为白色或者类白色的疏松冻干粉末,具有无嗅,无味特点,在水中溶解,在乙醇乙醚中不溶,能加强人体巨噬细胞功能,加快患者炎症吸收,能预防患者发生不良刺激,对炎症损伤后患者机体具有较强的修复作用,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能促进女性患者较快康复,深得临床患者的青睐,现如今已成为慢性盆腔炎患者首选治疗方式[3]。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慢性盆腔炎患者症状消失时间(5.01±1.23)天、住院费用(5245.11±102.05)元以及住院时间(10.16±1.01)d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灵杆菌多糖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显著的效果,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一用药,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 崔 媛,翟建军,冯碧波,等.磷霉素氨丁三醇散联合止痛化症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3):1559-1561.
[2] 黄叶芳,袁 野,陆 华,等.花红胶囊及花红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3,26(2):4-7.
[3] 孙晓吉,颜培宇,王文灵,等.穴位电子灸法结合口服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6,33(6):95-97.
R711.33
B
ISSN.2095-8803.2017.15.0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