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孙洪安
“标准化+”激活发展新动能
——山东省烟台市加强标准化建设培育行业领跑者
文 孙洪安
截至目前,山东烟台市参与制修订399项国家标准、484项行业标准、268项省地方标准和46项市地方标准,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6个、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4个,1031家企业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自我声明公开了4154项标准。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标准化的作用更为凸显。烟台市质监局与企业联动,牵住标准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努力形成“大标准”工作格局,以先进标准引领质量提升,以标准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满足消费需求,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从追跑者到了领跑者,烟台万华集团的M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产能已跃居世界前列。”前不久,刚刚参加完山东省“企业标准领跑者”座谈会的万华化学集团运营中心总经理李庆表示,万华成功的秘籍在于抓住了标准这个“牛鼻子”:将最佳创新实践提炼上升成为标准,以先进标准引领质量提升。
万华集团主要从事MDI为主的异氰酸酯等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是亚太地区颇具规模的MDI制造企业。作为企业标准领跑者、循环经济标准化的试点,集团在产品质量和单位消耗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湛蓝的天空下,万华集团的厂区非常安静,塔罐林立,管道密集。李庆指着一座高丙烷脱氢装置精馏塔告诉笔者:早在2010年,万华集团就开始转型升级,要与巴斯夫、陶氏、科思创等世界化工巨头并驾齐驱。
通过推行“生产的最佳实践”活动,实施标准先行,万华集团内部先制定好自己的规范、制度、指南并推广实施,将最佳实践提炼上升成为标准。HDI早期被某国际化工巨头垄断,当万华把这个产品自主研发出来,以高标准推向市场后,迫使该国际化工巨头的产品主动降价达50%。从此,“烟台标准”征服了市场。
走进龙口市丛林铝材有限公司,在挂有横幅“打造世界一流高铁装备制造基地”的焊接车间里,焊花四溅,不时划出道道蓝白光,焊接工人正对一组高铁车体大部件进行焊接作业。“按照标准的要求,这里的环境必须一尘不染,温度是恒温,车间温度不低于18度。”丛林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张茂亮说。
“2000年到2007年期间,丛林集团的产品由民用型材向工业用型材以及高端工业用型材转型,高铁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2009年,公司制订完成了第一版的国家标准《轨道列车车辆结构用铝合金挤压型材》,于2011年由国标委发布实施,2015年对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对原标准中的高铁疲劳度、腐蚀性等进行了调整。”谈到标准,张茂亮如数家珍。
高速铁路列车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是车体的轻量化技术。随着车辆速度的提高,能耗将随之增加,当列车以时速200公里运行时,每牵引一吨重量,大约需要消耗电力12千瓦,到时速300公里的时候,每牵引一吨需要耗电16至17千瓦,要实现车辆的高速化,一定要使车辆轻量化。为此,标准首次提出了“每米质量”的要求,对轨道列车轻量化控制起到了关键作用。
丛林集团制定的国家标准《轨道列车车辆结构用铝合金挤压型材》,极大提高了我国轨道车辆设计和加工制造的质量和效率,结束了我国铝加工企业之前要完全参照国外标准的历史。企业掌握了市场的“话语权”,也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作为制造业大市、重要制造业基地,如何培育新动能?烟台市质监局局长刘森给出了答案:“企业唱主角,质监搞服务。用先进标准促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将‘烟台制造’升级为‘烟台创造’,为企业抢占国际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烟台市质监局紧紧围绕当地产业特点,紧跟经济发展形势,结合产业转调升级,积极推进标准化工作。覆盖一二三产业和社会公共管理各领域的标准体系正在逐步形成,标准化引领工业技术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正在进一步得到显现。
“得标准者得天下,标准的作用已不只是企业组织生产的依据,而是企业开创市场继而占领市场的‘排头兵’。”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锋表示,公司建立起了以产品为中心的标准体系,产品标准覆盖率达100%。刚刚获得全国首批“同线同标同质”认定的玲珑轮胎走出了自己的标准之路。
“烟台通过大力开展‘标准化+’行动,用‘烟台标准’带动‘烟台质量’、‘烟台创造’提升,推动烟台产品、服务、技术、品牌‘走出去’,提高‘烟台标准’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刘森表示,烟台市将进一步支持企业参与标准创新,继续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制修订。以促进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向高端发展、转型发展为核心,深入实施技术标准创新引导工程,帮扶企业将自主知识产权转化成标准,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形成具有烟台特色的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