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广华 袁书强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2.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46)
经济研究
煤电资源产业链结构与创新融资模式研究
过广华1袁书强2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2.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450046)
本文通过对煤电产业链市场结构的解构和分析,探寻煤电产业链矛盾的实质和产生的原因,结合目前行业产业链的现状,深层次剖析行业结构,摸索出煤电行业企业产业链创新的融资模式。通过理论探讨目前的市场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探索影响煤电产业链关系选择的依据,并结合资源产业企业以往的融资模式,通过优质资源产业企业为核心,展开核心企业上下游业务合作的通道延伸为方法,得到最优的融资手段来更好地解决目前的煤电矛盾和资金匹配问题。 通过资源产业的核心企业供应链的业务关系为主线,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创新融资模式问题,打通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通道,从而实现各利益主体的多赢格局。
煤电资源产业链;市场结构;创新融资模式
袁书强(1971-),男,汉族,中共党员,研究方向为资源产业投资。
目前,融资困难已成为资源型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产业链金融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操作模式。煤炭产业与电力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保证,也是关系非常密切的两个产业,处于产业链的上下游。通过对资源产业链系统中的煤炭产业与电力产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分析,对物流企业提升高附加值服务水平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煤电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煤电矛盾是影响整体效率的关键因素。供求失衡、定价权冲突等问题导致了煤矿不予发货、电厂机组停机等负面现象。这不仅制约了煤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给国民经济的运行及居民生活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
由于煤炭、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煤电产业链的运行不仅受市场规律的支配,也受国家行政干预的影响。从实践层面来看,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关系主要通过签订短期合同的方式来进行约束。受利益的驱使,两者之间必然要进行复杂的博弈,这就影响了短期合同的履约率。在现实中,煤炭有量无价、有价无量的现象屡有发生。同时,虽然中央政府一再强调循环经济的作用和价值,但国内对煤炭等矿产资源的短期需求是有增无减的。因此,煤电产业链的运行情况值得引起相关各方重视。相应地,把握煤炭产业链的运行规律,推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通畅运转势在必行[1]。
对煤电产业链进行全方位的解构分析,有助于发现煤电产业链的实质性矛盾所在。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对煤炭产业链优化发展的路径并结合煤炭资源产业创新模式来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这不仅有助于煤电矛盾的解决,也有助于推动煤电类资源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创造多方共赢的发展格局。
资源产业链的思想萌芽于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早期的观点认为,制造企业的内部活动是产业链的基础。换言之,通过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与销售,来自外部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变成产品并传递给批发商、零售商及客户。可以发现,这种观点将产业链的范围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和企业自身资源的整合利用。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96)将分工的范围扩展到不同的企业之间,强调企业分工协作对特定经济体系的意义,这可以被视作产业链理论的正式起点。荷利汉(Houlihan,1988)将产业链定义为“以供应商为起点,经生产者或流通业务商并到终端消费者的全部物质流动”。史蒂文斯(Stevens,1989)指出,与单纯的产品链不同,产业链也是一个功能连和信息链。在史蒂文斯看来,在产业链框架中,供应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消费者经由物流和信息流而构成一个复杂的反馈系统。哈里森(Harrison,1993)把产业链定义为“将采购的原材料后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条”。
本文所用到的产业链概念来自《产业链类型与产业链效率基准》(郁义鸿,2005)一书。即:所谓产业链是指“由原材料到产品的加工、销售过程中所包含的各个环节所形成的整个纵向链条[2]。在这个纵向链条中,每个环节都具有相对独立性,上下链条之间也发生着紧密互动。
在产业链的基础上,可以演绎出资源产业链的概念。本文中所使用的资源产业链是指“由资源型企业为链核,以产品、技术、资本为纽带的战略关系链”。
不同的资源产业链由不同的因素和环节所构成。这种构成关系可以被视作产业链的内部组合方式,集中地反映了特定资源产业链的本质。基于此,可以对产业链内部相关产业或相邻市场进行分解。在此基础上,可以对资源产业链进行纵向的类型划分。
在具有纵向链接关系的产业链内部,上下游产业或者相邻市场的产品分别具有了“投入品”与“最终产品”的属性。在此,将上游产业的产品记为A,将下游产业的产品记为B。同时假设B直接面对客户及消费者。根据A是否具有中间产品的属性,可以将之划分为三种类型:最终产品;单纯的中间产品;既可以作为B的“投入品”,也可以以“最终产品”的形式直接面对客户及消费者[3]。
首先来看第一种类型,即产品A为最终产品的类型。此时,产品B即等同于产品A,仅仅发生了经营活动性质的变化。正因为如此,在如图1所示的纵向产业链条中,下游的企业扮演者销售商或代理商的角色。在实践中,食品、饮料、服装、家电等产业正是通过类似的分销体系而完成产品所有权转移并传递给终端的消费者的。不难发现,在这种纵向链条下,不同经营主体之间的业务关系要简单一些。
图1 类型1-制造商与零售商的纵向链条
再来看第二种类型,即产品A为单纯的中间产品的情况,具体的产业链条关系如图2所示。此时,就产品B的角度而言,产品A具有“投入品”的性质。典型的中间产品包括电力网络、铁路路轨、通信网络、民航机场等。在知识经济时代,虚拟化的中间产品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空间。例如,计算机操作系统属于网络体系的基础设施,运行于计算机操作系统之上的各种应用软件则属于下游产品。没有中间产品的支持,下游产品就难以为消费者所使用。
本文的研究对象煤电资源产业链就属于这一种类型。对火电企业来说,煤炭无疑是一种重要的中间投入产品,更是原料转化为最终产品(电力)的关键媒介。
最后来看第三种类型,即上游企业的产品A扮演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两种角色的情形,具体的产业链关系如图3所示。在社会分工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这种产业类型非常普遍。来自第一产业的粮食类产品可以供消费者直接使用,也可以供工业、畜牧业做为原料使用。例如,葡萄既可以直接零售给消费者食用,也可以成为葡萄酒企业的生产原料。相比于前两种类型而言,这种类型下的产业链条关系无疑要复杂一些。在这种关系框架下,产品A不仅有可能形成产品B的构成诸元,也可以形成一个单独的市场品类。
图2 类型2-上游产品是纯粹的中间产品
图3 类型3-上游产品即可作为投入品也可作为最终消费品
以上对资源链的类型进行了初步的归纳。应当指出的是,资源产业链的构成关系不仅可以从纵向的角度来进行认识和理解,横向关联、复合关联等关系也较为常见。Tirole(1988)考察了下游厂商使用多种投入品并形成最终产品的情况。这些投入品之间可能存在替代关系,也可能存在互补关系,使得下游厂商的角色就变得复杂起来,他们既可以是生产厂商,也可以是直接面向客户及消费者的零售商。但是,横向关联、复合关联的情形容易时资源产业链的边界模糊起来,研究难度大大增加。因此,在本文中,主要从纵向市场结构的角度来对产业链类型进行分类。
在特定的产业链内部,上下游企业及消费者构成了纵向的市场关系[4]。理论界通常使用纵向市场结构的概念来描述他们所处的地位及相互之间的关系。Tirole(1977)指出,在特定产业链的纵向市场结构中,特许费、批发价格、零售商购买数量、消费者价格、零售地点、促销政策等关键因素之间可能存在序列相关关系。这些关键因素对纵向市场结构的整体效率有着决定性意义。在此,对我国煤电产业链纵向市场结构现状进行初步回顾。
煤电资源产业链是指以煤炭企业为链核、以电力企业为“下游”的战略联盟关系链。从具有矿产性质的煤炭到可供消费者使用的终端电力产品无疑要经过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事实上也正反映了煤电资源产业链的纵向结构情况。煤电资源产业链上的不同环节都可以形成独立的产业。相关企业构成煤炭资源产业链的主体,他们之间的产业关联构成煤炭资源产业链的本质。图4是一个简化了的煤电资源产业链结构图。事实上,煤炭资源产业链内部有着多层次的分布结构。
图4 煤电资源产业链结构示意图
具体来说,煤炭资源产业链的纵向市场结构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认识,即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前向关联主要指煤炭的深加工,通过煤气化、液化等手段实现价值链延伸。后向关联则是指煤炭企业与其他供应商、物流企业、下游电力企业形成价值联盟,创造共赢格局。
从总体上来看,在煤电资源产业链纵向结构中,煤炭位于上游而电力位于下游。正因为如此,做为中间产品的煤炭的价格必然会受到这种纵向市场结构的影响。具体表行为:煤炭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生产成本,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力企业的生产计划实施及整体需求,进一步地,煤炭价格会对电价产生间接影响。这种影响最终会反馈到煤炭企业自身并对其利润和福利产生传导作用[6]。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任何一个产业链都是开放而非封闭的系统[5]。通过一体化经营、合资经营、合同约定、战略联盟等方式,国内的煤炭企业与电力企业进行着不同程度的合作经营。同时,由于主体利益的不同,两者之间也发生着激烈的、动态的博弈。双方之间的合作与博弈,深刻地影响了煤电资源产业链的发展。在此,以影响因素为切入点来对煤电资源产业链的运行做一简要的分析。
第一,收益分配比例。无论什么企业,都天然地倾向于追求自身利润、利益的最大化。在煤电资源产业链上,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双方都容易高估自己的贡献比例并低估另一方的贡献比例。此外,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对资源产业链整体利益的重视程度都要低于对企业自身经济利益的重视程度。同时,虽然双方都愿意分享资源产业链创造的额外收益,但也都不愿意过多承担资源产业链中蕴含的风险。如果不能通过谈判形成让双方都较为满意的收益分配比例,资源产业链的整体效益就难以落实。有必要指出的是,对于电力企业来说,煤炭产品带来的成本压力永远存在。一旦煤炭价格发生剧烈波动,他们的利益就将受到严重影响。
第二,煤电价格战。在电力系统建设初期,煤电资源产业链就已经形成。但是,煤炭系统与电力系统的改革却是异步而非同步的。1992~2007年间,煤炭系统经理了十几轮的价格改革,逐步地走向了市场化。由于电力系统对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具有基础性影响,电力产品的价格则完全处于政府的严格管制之下。即使在2003年和2005年分别推出了电力产品竞价上网机制和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但“计划电”与“市场煤”的价格冲突仍持续存在,为煤电资源产业链的协调运行制作了不利影响。
第三,企业博弈策略。煤炭资源产业链上的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多数属于企业集团,前者如神华集团、晋煤集团、平煤集团等,后者如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等。在严峻的市场形势和复杂的产业链条中,这些企业在博弈策略选择上可有千秋,他们内部也会形成自己的产业链[6]。煤电资源产业链不同主体的博弈策略,不仅影响其自身收益的获得,更会对整个产业链的运行产生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电力产品的需求迅速增加。在此背景下,煤电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通道,而煤炭也被许多地方政府当作支柱型产业。在2012年之前,煤炭长期处于供不应求和供应偏紧的状态。2012年以来,煤炭经济出现下滑趋势。特别是2015年之后,煤炭产量、销量、价格持续下降,库存压力加大,企业利润大幅减少。除了部分央企和上市公司之外,煤炭产业面临着全面亏损的局面[7]。所以,发展煤电供应链金融,创新融资模式,成为了煤炭行业和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对煤电资源产业链运行现状的研究,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引起注意。
一是供求形势变化。近几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民经济增速放缓,推动产业转型成为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要工方针。高耗能产业如钢铁、水泥等受到严重冲击,电煤需求随之下滑。与此同时,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采取低价手段来增加煤炭出口,这进一步加大了国内煤炭库存压力并拉低了煤炭产品价格。在急剧变化的供求形势下,多家电力集团被迫进行产业战略变革,这从根本上削弱了煤电联营的影响力。
二是成本差异。对于煤电产业链上的煤炭企业来说,自然禀赋和经营管理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前者主要指企业资源储备情况、开采条件等。例如,神华集团主要使用露天开采的方式,这就带来了显著的先天优势。在同等成本条件下,神华集团的盈利水平要高出8%左右。后者主要指库存、员工薪酬、原料采购、固定资产折旧和安全费等。例如,有的煤炭企业库存规划水平低,带来了沉重的存货压力。再如,由于承担着较重的社会负担重,一些国营煤炭企业的利润受到了严重的侵蚀。
三是煤电资源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市场形势的变化,使煤电资源产业链发生大幅度波动,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的利润空间都有所降低。如果能够借力煤电一体化优化资源配置,不仅可以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更可以有效规避行业风险[8]。反之,如果不能解决煤电资源产业链上的矛盾,相关各方的利益都会受到严重制约。进一步地,煤炭资源产业链上的融资业务也将面临巨大压力。
正如前文所指出的那样,煤电资源产业链上的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在融资方面都遇到一定压力。这在客观上要求立足资源产业链全局,加强资源统筹整合,发现新的融资模式,以资本力量推动企业稳定发展。首先,煤电企业融资受到环境制约。煤炭行业和电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基础性位置,来自政府的宏观行业监管也较为严格。尤其是对于煤炭企业来说,由于能耗高、污染严重,政府一直在想方设法推动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小煤炭企业则通常直接勒令“关停并转”。同时,煤炭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粗放经营的特点较为明显,行业内部也存在恶意竞争现象,严重影响了整体上的产业结构调整。
近几年结合国内几家省份情况分析(表1),晋、蒙、陕三个省煤炭采选投融资占比例近50%,黔、豫、鲁三省投融资情况有所下滑。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作为国内煤炭的主要产区,在采选煤炭投融资中占比很大。2016年三省投融资额度占全国行业的48%左右,贵州省、河南省、山东省投融资情况整体有所下滑。
表1 2011~2016年中国部分省份煤炭采选融资情况/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0~2016年)。
其次,煤电企业外部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高。受经济体制、管理体制的影响,煤电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局限在银行贷款方面。与此同时,由于特殊的国情,赊销是煤电相关交易的主流方式,这就使一些煤炭供应商很难获得来自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相应地,上游企业资金上的短缺会影响整个产业链的稳定运行,甚至可能造成资金流枯竭。
近年来,在财政政策趋紧、资源税改革进程提速的背景下,银行不仅降低了对煤电企业的信贷额度,还增加了存款比例等限制性条件,这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财务费用压力[9]。
再次,煤电企业内部融资困难。一方面,煤电企业均处于转型过渡期,存在巨量资金缺口,单靠内部融资无法满足融资需要;另一方面,整体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煤电企业尤其是煤炭企业利润下滑,资金链濒临断裂,这使内部融资缺乏必要的可持续性。
最后,巨量资金需求加剧融资难度。煤电企业均有资金密集的特点,企业融资的规模通常相对较高。在目前全面缩紧的资金市场条件下,煤电企业通过大规模在建项目进行融资的难度加大,这使得筹措资金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财政货币政策趋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原材料及人力资本价格不断上涨的大背景下,资源型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困难的沉重压力。尤其是对于煤电资源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来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有必要对产业链上的业务关系实施精细化管理。而产业链本身就蕴含了风险控制的思想。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只要抓住核心企业的经营风险,系统性风险就可以大大降低。相应地实现资源产业链与企业融资的对接,创新融资模式,成为了解决资源型企业资本问题的现实选择。
产业链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包括银行、P2P、小微金融机构、保理、融资融券机构等)以产业链上的链核企业为核心,针对不同环节提供个性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为相关企业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的金融服务模式”[10]。产业链金融可以提高资金在整个链条上的运作效力,降低整体交易成本。从整体上来看,产业链金融的推广应用,能够促进产业链上相邻企业之间“产-供-销”链条的稳固与发展。通过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的“嫁接”,产业链金融能够促进资本向优势企业、优势业务、优势环节发生倾斜,从而促进相关各方互利共存,形成良性互动的产业链生态。
根据煤电产业链运行现状及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业务运作模式,可以将煤电资源产业链上的企业创新融资模式分为五大类型。
第一类为核心企业链网络模式,即围绕链核企业经营链条进行的融资产品开发模式。例如,可以根据煤电资源产业链上核心企业的动产、应收账款、交易合同提供针对性的融资服务。在这种模式下,金融机构要保持对核心企业信用情况的动态追踪,同时也要利用各类分析工具对信贷资产风险进行科学估算。
第二类为交易平台网络模式,即面向煤电产业链交易所产生的合同、数据进行的融资产品开发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立足对相关企业经营、交易所产生的信息和数据进行融资产品开发。
第三类为产业集群网络模式,即在煤电产业集群内部企业进行资金拆借、周转的自主型融资产品开发模式。在日常经营中,煤电资源产业链上企业之间会有直接的信用往来。通常情况下,大型企业会给自己周围的卫星企业提供100万~500万元不等的行用额度。更重要的是,通过产业集群内企业信用的联合,可以从金融机构那里获得较高的信用额度。
第四类为供应商平台网络模式。这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以煤电资源产业链上核心买方的的信用及支付能力为前提,在核心买方与指定供应商达成合作协议的基础上,以双方的真实交易为依托,以供应商应收账款质押、转让为风险控制手段,向供应提供短期融资服务的融资产品开发模式[11]。这种方式立足于真实交易,具有方式灵活的特点,同时可以实现核心买方、供应商、金融机构的共赢格局,有着很强的发展潜力。
第五类为第三方机构网络模式。目前,国内金融机构的专业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同行来说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国外较为流行的地方放机构融资在国内还没有推广开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基于煤炭资源产业链的第三方机构融资也将受到重视。具体来说,这是通过间接融资的方式,在买方卖方之间、线上线下之间、国际国内、融资理财之间创造资金融通机会的融资产品开发模式。
基于煤电资源产业链的融资产品类型如表2所示。
表2 煤电资源产业链融资产品类型
随着相关理论的纵深发展与实践经验的积累,产业链金融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都将逐步趋于成熟。通过资源产业链和金融创新的准确对接,相关企业的融资问题将得到更有效的解决。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资源产业链金融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在发展上还存在着组织模式单一、运作模式不清晰、信息平台建设滞后、风险控制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12]。所以,有必要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前提下结合具体国情进行煤电资源产业链金融的制度安排。
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资源产业链金融业务的发展,需要完善的外部法律环境来提供制度保障。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还不完善,主要散见于《合同法》和《担保法》等相关法律之中。因此,有必要加强产业链金融法律法规建设。一方面,要吸收国际立法经验,充分考虑资源产业链上各主体之间的产权关系与资本关系,清晰地界定相关各方在不同金融活动中的权责范围,形成覆盖范围广、关系清晰的法律框架。另一方面,要注重资源产业链金融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明确监管主体,注重对交叉业务的立体监管,形成体系周密、法条严谨的资源产业链金融监管模式。
其次,推动煤电资源产业链金融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在鼓励国有银行、民营银行拓展煤电资源产业链金融业务的前提下,逐步带动民营资本机构、物流企业、信息技术企业等相关各方参与煤炭资源产业链金融产品及服务的供给。多元化的供给主体不仅有助于资本力量的跃升,更可以带来更多有益的经营要素。
再次,加强资源产业链金融信息平台的建设。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效而透明的信息平台是金融业务的硬件基础。考虑到资源产业链金融业务的复杂性,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及相关各方应当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金融信息平台的建设。具体来说,金融信息平台要能够实现以下目标:面向产业链上潜在客户,覆盖各类交易品种及前中后台全过程,支持不同单位的信息终端及网络服务方式;信息充分共享,相关单位可以借此进行损益分析、估值分析及资产管理;提供金融数据挖掘的系统接口;支持风险管控和信息安全;支持后台清单结算接口与预警管理。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要加强资源产业链上各主体的金融征信系统建设。对于客户的信用信息,金融机构及相关单位要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切忌掉以轻心。
最后,要加大资源产业链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结合资源产业链运行具体情况,加快相关金融产品创新步伐,改进日常业务流程,完善业务模式,加强资源产业链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灵活性与适应性。逐步实现资源产业链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操作,引入金融辅导员制度、信贷+技术扶持等方式,有效控制资源产业链金融业务风险,切实提高资源产业链金融服务的整体效率。
煤电资源产业链金融以产业链条上的优秀企业为基础和纽带,面向整个产业链提供创新的融资解决方案。从目前国内情况来看,煤电资源产业链金融还属于新生事物,相关的理论还很不成熟,实践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培育与开拓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煤电资源产业链创新融资模式的深层次思考。
首先,要明确煤电资源产业链创新融资模式对企业经营的意义。煤电资源产业链创新融资模式的目的,绝不在于“圈钱”,而在于通过资金流动优化、资金系统整合、资金优化配置来提高企业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管理能力。最终,不仅推动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能够迈上新的台阶,还可以优化产业链上的业务联系,加强上下游之间的纵深合作,创造协同效应,达成共赢局面。关于这一点,国外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操作经验,国内煤电资源产业链上的企业应当加快学习步伐。
其次,要把握好煤电资源产业链创新融资模式与合作博弈的关系。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既有激烈的市场博弈,也有基于产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合作。因此,发展煤电资源产业链创新融资模式不仅要突出煤电资源产业链上核心企业的带动作用,也要带动相关中小企业实现多头并进、共同发展。要积极处理好不同环节、不同方面的协作关系,建立周密的流程体系,促进理性合作,消除非理性博弈。
再次,要加强煤电资源产业链创新融资模式的风险监管。发展煤电资源产业链创新融资模式使相关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关系更加密切,自身也具有了“泛金融”的性质。必须认识到,产业链金融在成长环境和成长条件上还面临多重挑战,政策法规、市场、管理、操作等方面的风险因素制约了产业链金融的快充分速发展。所以,加强风险监管应当得到决策层和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在操作上,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信用部门,切实加强内部控制,时刻保持对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动态监控,同时还要引入风险计量模型和风险控制方法进行风险因素的预警、识别与规避。
此外,电资源产业链创新融资模式至少可以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实现核心企业的信用向前向后延伸,带动了相关企业的信用;二是利用煤电资源产业链上的经济关联与社会关系,有效降低融资交易成本;三是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有效促进相关的物流、金融中介等企业的发展,放大了煤电资源产业链的价值与影响力。
本文重点分析了煤电产业核心企业上、中、下游的企业链条关系,得出这个行业要进行资金的融通,需要充分利用好银行与核心企业的业务往来,扩大对核心企业上下游整个产业链的额度授信,打开金融机构对行业的资金支持通道,从而开辟一条创新的产业链融资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通过创新的煤电产业链与金融机构的对接,会成为未来融资模式多样化的一条主要渠道,让企业及时得到相应的生产运营资金,融资资金综合成本可控,完善好创新产业金融链的融资风控体系,增强创新产业链融资的效率,缩短了产业和资金的对接周期,只有这样才能让资源产业性企业得到资金保障,让实体企业在社会运行中有个良性的循环发展,发挥出产业优势为社会多做贡献。
本文对研究煤电资源产业链结构与创新融资模式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同时对推动资源型企业产业链金融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借鉴。
[1] 冯瑶.供应链金融:实现多方共赢的金融创新服务[J].新金融,2008(2):60-63.
[2] 郁义鸿、管锡展.产业纵向控制与经济规则[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 刘冰.煤电纵向交易关系决定因素与选择逻辑[J].中国工业经济,2010(4):58-68.
[4] RW.Seifert,D.Seifert.Financing the Chain[J].International Commerce Review,2011,10(1):12-14.
[5] 邹武平.基于供应链的中小企业融资探讨[J].商业会计,2009(17):12-13.
[6] HC.Pfohl,M.Gomm.Supply Chain Finance:Optimizing Financial Flows in Supply Chains[J].Logistics Research,2009,1(3):149-161.
[7] 崔彬,等.资源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8] 赵鹏大.资源产业经济若干问题[R].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
[9] 赵鹏大,田时中.我国资源产业经济学评析——基于CNKI资源产业经济博士论文的综合评价[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25(11):4-10.
[10] 崔民选.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1] 闫俊宏,许祥秦.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上海金融,2007(2):14-16.
[12] 国家统计局.煤炭/电力工业统计年鉴(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Studyonthecoalandelectricityindustrychainstructureandtheinnovativefinancingmodels
GUO Guanghua1,YUAN Shuqiang2
(1.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2.Henan Civil Aviation Development Investment Co.,Ltd.,Zhengzhou 450046,China)
In this paper,the essence and causes of the contradiction of coal and electricity industry chain are explored through the de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of coal and electricity industry chain.An innovative financing model of coal and electricity industry chain is proposed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industry chain and the deep analysis of the industry structure.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present problems of the market structure,the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basis of the choic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al and electricity industry chain selection,and combined with the resources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the past financing model,using high-quality resources industry enterprises as the core,and starting the core business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business cooperation channel extension,the optimal financing methods are obtained to solve the current contradiction between coal and electricity and capital matching.Using the resource industry’s core business supply chain business relationship as a main lin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novative financing model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and opening up the core business and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enterprises financing channel,the win-win situation of all stakeholders is achieved.
coal and electricity industry chain;market structure;innovative financing model
F407.1
A
1004-4051(2017)10-0058-07
2017-03-10责任编辑宋菲
过广华(1978-),男,汉族,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资源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