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康复科,福建 龙岩 364000
调脊通督针法联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5例
罗培安伍茂玉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康复科,福建 龙岩 364000
目的观察调脊通督针法联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调脊通督针法联合整脊手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较治疗前虽均有改善,而观察组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脊通督针法联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腰椎间盘突出症;调脊通督针法;整脊手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系多种内外性因素(如遗传、发育、应力、劳损等)共同所用所致的纤维环破裂、髓核外突,属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1],患者伴有反复发作或持续性腰腿疼痛,严重者甚至无法站立,有着极高的致残率,其临床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2]。中医传统针灸、推拿等作为广谱使用的保守治疗方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中被广泛使用,其临床疗效亦得到大众认同[3]。笔者采用调脊通督针法联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中男45例,女30例,年龄33~68岁,平均(50.01±17.12)岁,病程9~50个月,平均为(33.09±4.52)个月,平均腰椎突出节数为(1.4±0.8)节;观察组中男47例,女28例,年龄32~66岁,病程为10~48个月,平均病程为(32.15±4.24)个月,平均(49.64±16.58)岁,平均腰椎突出节数为(1.3±0.8)节。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描述;②影像学检查有明确的椎间盘突出表现,可见腰部生理曲线异常改变[5];③患者均知情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腰椎结核、肿瘤等除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外其他疾病;②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指征;③腰背部有皮损现象;④研究期间或研究前1个月内使用西药(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疾病;⑥自身性免疫功能或凝血功能障碍或有感染性疾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疗法,使用针灸针(苏州东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批准文号:苏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271142号;使用型号:0.35mm×70mm),采用捻转提插的泻法,以得气为度,于秩边、环跳处直刺60min,于为大肠俞、关元俞处直刺40min,其他穴位包括阳陵泉、承山、悬钟、昆仑等4个穴位均留针30min。
观察组:①调脊通督针法:使用针灸针(苏州东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批准文号:苏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271142号;使用型号:0.35mm×60mm),采用捻转提插的泻法,于夹脊穴进针,留针时间为40min,督脉点、命门、腰阳关处留针30min;②整脊手法:患者取侧卧位,常规铺设推拿巾,将上肢置于身体两侧,先采用揉、滚手法放松腰椎及臀部肌肉,持续时间不得少于5min,需最大限度放松腰椎两侧肌群,在采用点血手法对大肠俞、秩边、环跳等穴位进行点揉,单个穴位点揉时间不得少于30s,上述操作结束后要求患者选取合适体位摆放(侧卧位,上腿屈曲,下腿伸直,下腿对应的手放置于头下,眼睛向后看)后由医者一手扶肩膀、一手扶臀部,向医者方向用力,使腰椎扭转直至“咯”声出现,每次时间为30min。
两组治疗时均采用俯卧位,给予常规局部消毒,所有治疗方案均以1次/d的频率,持续2个疗程,单个疗程为15d,且1个疗程完成后需间隔1日再开始下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6](VAS,于纸上描10cm横线条,依次为0~10分,横线两端为0分和10分,由患者依据自身对疼痛的感受在横线上作出标记,标记处对应的数值即为疼痛值)评价患者疼痛情况,评价时间节点为治疗前、第一疗程结束后、第2疗程结束后;③采用生活质量量表[7](SF-36,内容是对躯体健康及精神健康的综合评价,包括生理功能/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等8个维度,单个维度分值均参照换算规则转换为百分制,并取维度平均分值作为最终评价结果,总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时间节点为治疗前、第1疗程结束后、第2疗程结束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进行疗效判定。治愈:证候积分减少95%以上,腰腿疼痛完全消失,直腿可抬高70°以上,患者不伴腰部功能受限,对日常生活及工作无任何影响;有效:证候积分减少50%~94%,腰腿疼痛VAS分值降低50%以上,腰部活动功能轻微受限,但患者自述可耐受,不对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影响;未愈:证候积分减少50%以下,腰腿疼痛VAS分值降低不足50%,腰部活动功受限,对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影响。临床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第1及第2疗程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各时间段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同一治疗时间段比较,*P<0.05。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SF-36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在第一、二疗程结束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其SF-36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同一治疗时间段比较,*P<0.05。
现代医学研究指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可能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包括神经机械压迫、炎性反应及自身免疫应答等因素,故其治疗应以纠正神经机械压迫、改善局部血供、减轻细胞炎性反应并解除神经根粘连为主[8-10]。马信龙[11]在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机制的综述中亦指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与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积累性劳损密切相关,认为恢复受损软组织动态平衡,对人体生物力学系统进行重新构建,并解除神经机械压迫,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因手术创伤性多主张采用保守治疗,而中医针灸及推拿则能在完整保留腰椎生物解剖学结构及功能活动的同时改善腰椎与神经根的粘连情况,并能通过对腰椎生物力学系统的纠正减轻或消除神经机械压迫,最大限度地恢复腰椎正常生物力学平衡度,因此,中医针灸及推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12-13]。
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中医学“腰痛”“痹症”等范畴[14],系寒湿痹阻、肝肾亏虚、气血阻滞、骨错筋伤及风寒湿邪入侵等所致的经络痹阻,其病位在肾,督脉为腰椎循行部位,督脉运化失调则肾阳亏虚,而调脊通督针法的治疗目的便在于督主诸阳之气,符合中医辨证施治理念。督脉亦为阳脉之海,位于人体后正中线,贯穿整个脊柱,具运行气血、转输精髓之功效,以针刺之,便能温阳气,行气血,养筋骨,并充实髓海;而夹脊穴不仅位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变部位,也是督脉之别与膀胱经沟通的重要部位,分布着诸多神经组织。调脊通督针法通过对夹脊及督脉的刺激可直接调控督脉与足太阳经气的运行,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肌群营养及生物力学代谢,最终消除炎性水肿,两者相配,则能协调局部与整体平衡,将脏腑与气血完美结合,改善了局部及整体血运,对软组织挛缩、炎性反应及神经根粘连均具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给予整脊手法,还能直接利用生物力学原理将突出的髓核进行复位,并纠正神经根与突出椎体的异常解剖结构,缓解腰椎肌群挛缩,最终与调脊通督针法协同缓解腰腿疼痛,并达到恢复受损软组织动态平衡,解除神经机械压迫并重建人体生物力学系统的目的,使患者取得最大限度的治疗获益[15]。
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说明调脊通督针法联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明显,与吴萍等[16]的研究相近。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虽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节点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调脊通督针法联合整脊手法对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较优越。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部位主要位于足三阳经,而督脉主行脊中,具调控足三阳经气之功效,督脉通则足三阳经络皆通,配合夹脊穴针刺,共奏机体内外气血协调机制,最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联合整脊手法的生物力学功效,解除椎体突出、神经根粘连等生物力学异常等基础病机,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17-18]。
综上所述,调脊通督针法联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1]毕胜, 高谦, 侯京山,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机制探讨[C].// 中华医学会疼痛形分会年会, 2008:1320-1322.
[2]蒋鸣福. 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63.
[3]陈祖平, 董森, 李辉,等. 中医外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0例疗效观察[J]. 中医杂志, 2015, 56(13):1128-1130.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214-216.
[5]PeterRenton, Renton, 齐乃新. 骨科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M]. 西安: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公司, 2001:138-139.
[6]Snow S, Kirwan J R. Visual analogue scales: a source of error[J].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1988, 47(6):526.
[7]Shahid A, Wilkinson K, Marcu S, et al.New York: // STOP, THAT and One Hundred Other Sleep Scales.[M].New York: Springer New York, 2012:317-318.
[8]张帮可, 卢旭华. 青少年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流行病学及病因学研究进展[J]. 脊柱外科杂志, 2015, 13(4):247-249.
[9]宦玮, 叶敏. 温州市瓯海区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危险因素调查[J]. 实用预防医学, 2015, 22(10):1204-1206.
[10]莫伟, 许金海, 叶洁,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急症, 2016, 25(3):474-476.
[11]马信龙.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J]. 实用骨科杂志, 2016, 22(4):384-384.
[12]王浩然, 贾红玲, 张永臣,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刺机制研究进展[J]. 山东中医杂志, 2016,35(5):479-480.
[13]高春鹏, 姜宏, 俞鹏飞,等. 中医药保守疗法促进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 2016,43(6):1331-1334.
[14]胡君, 查云飞.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分型与MRI Pfirrmann标准分级对照研究[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18(4):91-94.
[15]赵志恒, 张仁倩, 王剑歌,等. 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J]. 天津中医药, 2015,32(6):380-384.
[16]吴萍, 丁德光, 齐凤军,等. 调脊通督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 2016, 32(9):24-26.
[17]张卫东, 李俊莲, 高丽娜,等. 调神、温经、通督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临床观察[J]. 中医杂志, 2015, 56(8):672-675.
[18]薛艳艳, 蒋戈利, 刘文红,等. 通督整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90例临床研究[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6,28(2):9-12.
R274.34
A
1007-8517(2017)19-0096-03
2017-08-07 编辑:梁志庆)
罗培安(1971-),男,汉族,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针灸。E-mail:90480685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