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 群
瑞士,这个中立国不简单
□ 世 群
众所周知,瑞士是中立国,但大多数人所不知道的是,几个世纪以来,瑞士一直是一个靠提供雇佣军、替他国打仗赚钱的国家,这也是后来它不得不选择中立的一大原因。
瑞士是一个中立的国家。瑞士政府的网站上,有对中立政策的定义,包括以下部分规定:瑞士不得参与战争,不得允许交战国使用其领土,不得向交战国提供雇佣军。
英国历史学者克莱夫·丘奇说:“中立的影响在瑞士无处不在。你告诉我,哪个瑞士城市受到过炸弹的破坏?”
答案是:一个都没有。“你可以去到任何一个瑞士城市,然后你会发现这些地方一直有序地发展着,因为没有遭受过任何侵略。你能直观地感受到中立带来的好处,因为过去完好无损地呈现在那里。”
事实上,瑞士有着悠久的战争史,当然,这些历史绝不是中立的。但如今,瑞士的中立反战政策倒成了游客们前来领略瑞士历史的主要原因。
在中世纪,瑞士人非常擅长打仗,擅长到什么程度呢?最后瑞士人竟然把打仗发展成了一项不错的生意。
“本质上,提供雇佣军服务是出于经济因素,”巴塞尔大学政治科学教授兼瑞士和平研究机构主任劳伦特·哥切尔说,“过去的瑞士联邦非常贫穷——这里不适合大面积农耕,也没有殖民资源和海上资源,所以,提供雇佣军不过是获得收入的一种方式。”
并且,瑞士人在打胜仗方面也十分靠谱,所以,雇佣军逐渐成为瑞士的稳定收入来源——直到他们的常胜神话被打破。在1515年的一场战争中,当法国人和威尼斯人带着火炮和装甲骑兵出现在战场,而瑞士雇佣军仅拿着长枪长矛时,很不幸,曾经无敌的瑞士雇佣军在科技面前败下阵来。
此役战败后,瑞士人意识到瑞士士兵仍是好士兵,但冷兵器终究抵不过火炮弹药,之后,瑞士人逐渐不再参与欧洲各大主要政治事件,几乎仅向法国提供雇佣军服务,这不仅让他们有钱可赚,还解决了在同一战役中自己人同时出现在交战双方队伍中的尴尬。
这时候,瑞士人发现,自己过去给太多交战方打过仗,现在想要选择一方长期保全自己已是不大可能,特别是所有军事强国都觊觎瑞士的战略位置想让其为自己效力。因此,在法国大革命战争(注:在此战争中,瑞士雇佣军继续为法国王室服务,包括最后一位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和拿破仑战争(在此战争中,法国入侵瑞士并终结了原瑞士联邦)之后,各国于1814~1815年召开维也纳会议以寻求欧洲和平。在这次会议上,瑞士向欧洲列强提出了一个完美的共赢策略:让瑞士成为中立国。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各国的认可是关键。因为,只有得到其他大国的认可,中立才有意义。幸运的是,瑞士如愿以偿。自此之后,地处欧洲中心的瑞士一直保持中立,没有殖民他国,也没有被殖民,成为了现在所知的中立国。
但是,随着世界大战开启,瑞士的中立国声誉开始遭受严峻考验,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士从纳粹德国手中买入纳粹搜刮来的犹太人黄金,并拒绝接收犹太难民。
中立很难,不是说不攻击他国就可以了,还得让他国不攻击自己才行,二战中卢森堡、比利时等国也自称中立,但德军说打就打。瑞士能保持中立、免于战乱,实在难得,这其中有几分运气,更多则是建立在瑞士的士气与底气的基础上。
对德国而言,打不打瑞士,也得掂量掂量。一则瑞士境内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多山地形对于善于闪电作战的德国机械部队来说是个灾难。二来瑞士战略位置既比不过比利时、丹麦,又没什么资源,主要工业纺织业和钟表业对战争没大用,费力气就算攻下也没什么油水。再加上瑞士人中大部分是德国移民,彪悍尚武、装备一流不说,还摆出一副“誓与瑞士共存亡”的面孔,这就更犯不着打了。
瑞士的中立是武装中立,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危急关头,瑞士全民皆兵严阵以待,他们掏空阿尔卑斯山为军火库,兴建各种先进要塞防御工事,对于误飞入境的飞机,无论是盟军还是纳粹,都毫不客气打下来。同样的逻辑也促使瑞士在二战期间大建地堡、地下医院和避难所。至于瑞士的军人,在瑞士全国各地都可能见到。
不过,其实也没必要通过这些来观察当代瑞士中立政策引致的各种有趣现象。很明显的例证是:瑞士直到2002年才加入联合国。更有趣的是,瑞士至今未加入欧盟。
(摘自《新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