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艺
当去年年初重庆主城迎来久违的一场大雪时,在老家四川的爸爸一通电话打来,语气中溢满欣喜之情,“如果雪再大一點就更好了,《红楼梦》里妙玉采摘了一瓮梅花花蕊上的雪,埋在地下,贮藏了五年,而后煮雪烹茶,花与茶的香气渗透、融合,真是令人遐想连篇。这次若能接上一罐雪,存上几年,以后泡茶喝,甚妙……”
平素不喝茶的人也许很难体会喜好喝茶者的这份心境吧!而我多年来深受老爸的影响,对茶也有着莫名的好感。因此,一间新开的茶室自然会博得我的心动,尤其是从朋友口中听闻新开茶室在鹅岭印制二厂文创园区内,更强调说其规模是一栋小楼,自然让我找不出任何错过它的理由。
走进文创园,右拐,再沿一段小坡直行,一栋青砖黛瓦的小楼矗立路侧,两扇古色古香的大门颇有几分清代富商门庭的风范,若不是“嶺上壹虢”四个大字赫然出现在眼前,怕是万万想不到这是一家茶室吧,定会误以为闯入了某某名人的旧居。门内一道屏风再次卖了个小关子,不知情的人仍然无法猜到这里的主题。好在右边放置有一个大茶架,整齐地罗列着包装精美的老白茶、古树滇红等,才算是渐渐揭晓了这栋大屋子的身份。
屏风背后,画风急转。一架复古的钢琴立于大厅最显眼的位置,几幅大型的油画悬挂于墙上,在华丽的灯饰照耀下,整个屋子呈现出一派温暖的色调,让人不禁联想到电影《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与男主角跳舞的盛大场面。“那是一台19世纪的英国古典钢琴,你可以随意弹一弹哦。”一个温和的声音把我从想象中拉回现实。“当家的”郑总热情地招呼我坐下,他习惯店员们称他“当家的”。学园林设计的他,交友众多,游历甚广,跟友人们相聚也多,一次交谈中,跟研究古建修复的朋友不谋而合,何不将古建与茶艺结合,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交流小聚平台?就此,他们开始为茶室选址。为了寻找到理想的风格,郑总回忆说之前考察过南泉半边街等地,几经辗转,最后鹅岭印制二厂这一处旧屋使他眼前一亮。“当时这里杂草丛生,庭院里遍布生活垃圾,我们搬运了20车左右,才基本处理干净。”升级为“当家人”的郑总提起嶺上壹虢的前期准备,不免感慨,“但是第一眼看到它,就有种豁然开朗之感,而且符合了我的诸多期望,这种岁月的痕迹,我很喜欢!”看得出,虽然过程繁琐了些,不过对于改造的结果,当家人还是比较满意的。
茶桌都是上等的金丝楠木材质,大气、古朴,而推开大厅后门,向内走,才知别有洞天——长长的走廊、开阔的庭院,左边是一辆清代的马车,右边则备有文房四宝,随时可泼墨,连角落的水缸也来自明代,落户其间的松间月诗社内还摆有精致的古筝。踏着木质小梯上楼,即可见到包房,7间风格不同的包房分别被赋予“丹青”“留白”“渲彩”“水墨”“素瓷”“小初”等极富诗意的名字。跨过一扇扇清代的雕花大门,一幕幕明清风云好似飘荡在屋内,难怪当家的会说茶室的每一块石、每一根木都有故事。
如果你是一位偏爱室外的人,还可以直接选择包房旁边的平台,透明的玻璃罩顶,中国风挡屏相间,一边品着茶,一边俯瞰山水,远方的桥与高楼,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这时,不妨再敲一敲楼顶来自乾隆时期的大钟,清脆之声不绝于耳,闭目祈祷,好像一年都圆满了似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