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维行
摘 要:森林病虫害防治作为森林资源管控的关键,应以发展的眼光对其予以高度关注。本文分析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意义,阐述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现存问题,探究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932192
近几年,随着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政策的全面施行,促使人工林区面积不断增加,从而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出新标准,即以森林资源保护为核心,在保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实现气候自主调节,以本质化的角度,对森林病虫害实施科学防治。
1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意义
某林区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交界地,经纬度为:E9725~10346;N3643~3936,作为大陆性高寒半湿气候,其海拔位于2000~4000m处,年均温度在零下1~-2℃,年降水量为30~40cm,蒸发量为120cm,总土地面积为2653000hm2。根据2014年森林规划数据统计,该林区林地面积为167000hm2、灌木林地面积为423000hm2、疏林地面积为17000hm2。
森林病虫害受灾面积的拓展,不仅增加防治作业難度,还会诱发多区域受灾,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减缓病虫害损失。于1980年至今,森林病虫害种类已由最初35种,上升至50余种,其绝大部分均由外省传入,海南省并未发现。而在此过程中,杨扇舟蛾、松毛虫与天牛等虫类,灾害尤为严重;潜在威胁大。从20世纪80年代,油松叶小卷蛾、美国白蛾和苹果绵蚜等害虫先后进入海南省,虽然已采用针对性防治措施,并未受到明显影响,但其潜在威胁应引起重视。
2 森林病虫害防治现存问题
2.1 预测力不足
诸多林业企业在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中,普遍存在防治力度不足、科技力量薄弱、预测能力低下等问题,从而导致对病虫害威胁现状掌握不全面,加之规范性、针对性森林病虫害防治机制的丧失,无法从根源上解决森林病虫害问题。而产生该种现象是因为:林企管理者未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加以重视,仅认为在病虫害高发季节,通过药物防治与生物防治的手段,即可避免森林灾害问题。
2.2 忽视检疫工作
森林检疫工作的忽视,也是诱发其病虫害的根本原因。再者森林病虫害检疫技术难以和时代发展、需求标准相持平,使其在检疫调运失衡的情况下,无法完成危险源控制工作,从而面临森林病虫害的大范围传播。防治经费与抗灾能力是影响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关键点,具体表述如下:基础设施尚未完善;测报、防治与检疫设备的不足;通信工具甚少;防治效率过低。
3 森林病虫害防治应采取的措施
3.1 以防治为主,增加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作为增加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的首要途径,应落实以下2点内容:遵循“地方为主、补助为辅”的资金投入原则,结合经营、防治兼并的森林管理职责,即以国家、社会、个人多元化和多维度的资金投入模式,用以更多投入资金的筹集;以政府的层面,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归类于本地防灾、救灾范畴,以防治和检疫、普查与测报等手段的全面施行,从根源上实现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3.2 强化测报能力
测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区域林企应将森林检疫和测报工作放于首位,并通过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工作的开展,确定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目标,以便在专人防治、定时调查和及时发现、及时除治与对象明确的基础上,规避森林病虫害问题。
3.3 优化防治手段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在坚守生态林业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农药使用标准和生物防治手段,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生态林业。以现有森林为基准,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结合良种、壮苗栽植原理的选择,构建混交林,并以工程造林、集约造林等手段为辅助,将森林病虫害防治理念运用至林业生产各个方面。从而营造林业生产、病虫害防治共同发展的路线;严格按照农药使用标准,禁忌使用水胺硫磷、氧化乐果三氯杀螨醇、草枯醚与乙拌磷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增加对植物农药(苦棟素、烟碱)和动物农药(昆虫信息素)、仿生农药(灭幼脲)以及矿物农药(波尔多液、矿物油乳剂、石硫合剂)的选择,因此减缓对水源、环境的威胁;生物防治。生物防治作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持续性、可控性手段,以保护天敌、食物链的生存原则,维持生态平衡,从长远利益、短期利益双重标准下实施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手段。
4 结语
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应遵循“防主、治辅”的原则,尤其在森林培育期间,以选种和育苗、选地与造林、抚育以及采伐的科学管理手段,对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以防治为主,增加资金投入、强化测报能力、优化防治手段等措施的施行,使森林病虫害被动防治向主动防治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华飞.浅析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4(6):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