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
杨照是台湾有名的作者、评论家,甚至也可以说是资深乐评人。多年来,他通过文字、电台、电视节目向公众传达着他的音乐观点,引领了很多人喜欢、关注古典音乐。除此之外,他还培养了一位钢琴家,那就是他的女儿李其叡,现就读于德国汉诺威音乐戏剧及媒体学院,算是李云迪的师妹。在2012年的时候,他将女儿的成长故事与未来期许落于笔尖、写进书里。正如书名《我想遇见你的人生》,他从女儿的点点滴滴中,感受未曾领略的风景与人生。
她有独特的生命
1998年,杨照的女儿李其叡出生了。谈及女儿的名字,他说:“我们为女儿起这样的名字,一方面是希望她与众不同,活出自己的独特;另一方面,这个名字比较中性,是因为我们不愿意用一个女性化的名字来框住女儿,好像她只能做女人做的事。我们所想的,就是希望她能有更大的空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杨照如是说,也如此做。
杨照是作家,他的妻子是学文学批评出身。在其叡未出生前,家中最多的东西就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的书籍。其叡出生后,期许她能从书中探索世界奥秘的杨照,更是为她精挑细选了很多书籍。然而,与孩子相处时最大的意外发生了,那就是她与曾经期待的模样完全不同,其叡最不喜欢做的事就是写作与看书。她从来没有翻过杨照买的书,就连所有孩子都喜欢的儿童故事书,她看着看着都会犯困,即使杨照绘声绘色地给她讲解,她也是兴趣索然。曾经杨照也为此疑惑,文字是他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是快乐的源泉,家中的文学熏陶已然是很浓厚的,为什么女儿却感受不到呢?其实答案并不难,其叡就如她的名字一般,如他期盼的那样,成为独特的生命个体,散发着与众不同的光芒。思及此,杨照开始调整自己作为父亲的角色,放下曾经对她的种种构想,融入孩子的世界,陪伴她的成长。
她曾经也是一名不爱学琴的琴童
其叡5歲时,杨照为她选择了钢琴。与所有琴童家长的初衷一样,杨照并未怀揣着培养钢琴家的规划,而是希望孩子通过音乐,拓展视野,有更多的选择,欣赏更广阔的世界。当然,这与杨照对古典音乐的喜爱、推崇是息息相关的。这次其叡的表现还颇让杨照意外。初学琴时,其叡的热情越来越大,并且有一对敏锐的耳朵。即使与小朋友一起打闹时,听到空气中飘来的音乐,她都会停下来,静静地聆听。
然而,孩子的热情就像空中的水蒸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大概在其叡学琴一年后,厌学期、排斥感不期而遇。她开始变得非常不爱学琴,每每到了练琴的时候,总是很抵触,甚至到了不愿碰钢琴的地步。让一个5岁的孩子每天敲打着不变的琴键,加上识谱的困难,的确是一件很无趣、枯燥的事情。曾经学过小提琴的杨照,对此十分坦然,孩子不愿学没关系,陪着她一起度过那段时间就好了。
于是,杨照先明确孩子抵触的原因,并不是一时的喜好。他开始想尽办法鼓励其叡。那时,其叡很喜欢一部名为《哈姆太郎》的动画片,家中也买了整套哈姆太郎的玩偶。杨照与其叡约定,每弹两次琴就可以挑一只玩偶,杨照还在乐谱上画一只哈姆太郎送给她。为了得到这些,其叡在忍耐、应付着父亲。但女儿弹琴、爸爸画画逐渐成为家中独特固定的风景线。度过这段时期,一点一滴累积的成就感随之而来,其叡的瓶颈期安然无恙地度过了。之后,她不再需要父母的督促,会主动坐在钢琴前,还比原来更努力、更认真。
没有主见更可怕
杨照主张孩子考级与比赛,他认为,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确这个阶段的练习成果。同时,他会告诉其叡,要尊重评审与他人的意见,但不能丢失了自己的想法。当其叡上小学时,遇到的一件事,也让杨照再次认识到培养孩子自主性的重要性。
一次班级圣诞节演出,其叡与班上其他同学组成一个合奏队,演奏当红电影《海角七号》的主题曲《一九四五那年》。虽然整体效果不错,但最后结尾有点突兀。杨照知道是他们没按乐谱演奏,原本结尾部分有一段其叡的钢琴独奏,为了让其他同学不用在舞台上干等着,她考虑了其他人的意见与感受,舍弃了。杨照理解孩子的选择,但他依然对孩子说了如下一段话:“人生当中,我们经常要面对不同甚至冲突的原则。音乐虽然重要,朋友也很重要,再加上不想太突显自己,让你决定取消谱上写得明明白白的钢琴独奏部分。我尊重你的权衡与考虑,却不能不提醒你,在这过程中,你其实是放弃了自我选择,让其他多数同学去做决定。我希望你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可以稍微多一点坚持,别那么轻易让步。照顾到了朋友的感受,你还必须面对音乐,必须处理音乐上的问题,不能直接让不对的音乐就这样在台上呈现出来,不做任何补救努力。那样,其实是马虎、逃避。” 随后,他给其叡提了很多与同学如何完善演出的建议。
在引导孩子独立的同时,杨照很乐意与孩子分享他对音乐的理解。一直作乐评人,杨照积攒了极为丰富的音乐素养。虽然偶尔的谈话,其叡年纪小并不懂,但杨照依然乐于分享,也从不求孩子必须懂。随着其叡慢慢长大,她从聆听者变为发问者、探讨者,有时的想法也启发了杨照。这对杨照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成长呢?
现在,其叡成为小有名气的钢琴家,可以与知名的乐团一起开音乐会、开独奏会。听着女儿日渐娴熟的演奏,杨照坦言:“当‘钢琴家的爸爸这件事,多轻松、多享受。以前都是我们出门带着她,现在是她带着我们出来,感觉真好。我所要做的,就是因着女儿的改变,不断地改变自己父亲的角色。你知道,做一个青少年的爸爸比做一个小女孩的爸爸更难、更有挑战性啊!”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杨照依然在学习,也许终其一生,都在改变与调整,却是一种甘之如饴的享受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