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水兴波 曲折有致

2017-10-31 18:22唐惠忠
课外语文·中 2017年10期
关键词:小陆沙土外星人

唐惠忠

考前聚焦

南京师大骆冬青教授多次指出:“只有注意运用多种手段,精心裁剪,巧妙构思,才能使短小的‘记叙类文章焕发光华。”确实,考场作文容量有限,要想表现比较深邃的内涵,并且要表现得与众不同,就得在构思上多下功夫。

古人云:“凡做人贵直,而作文贵曲。”倘若叙事类文章(包括一般的记叙文和小小说)行文如一马平川,读来便索然无味;波澜起伏,曲尽其妙,方能深深地吸引读者。那么怎样写出波澜呢?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技法:“抑扬相生”与“陡然逆转”。

【范文自助】

生命 生命

[ 美 ]克伦·沃森

有一年夏天的下午,我在山上一连割了几小时的柴草,最后决定坐下来吃点东西。我坐在一根圆木上,拿出一块三明治,一边吃一边眺望那美丽的山野和清澈的湖水。

要不是一只围着我嗡嗡转的蜜蜂,我的闲暇心情是不会被打扰的。那是一只普普通通的却能使野餐者感到厌烦的蜜蜂。不用说,我立刻将它赶走了。

蜜蜂一点儿也没有被吓住,它很快飞了回来,又围着我嗡嗡直叫。哟,这下我可失去了耐心。我一下将它拍打在地,随后一脚踩入沙土里。

没过多久,那一堆沙土鼓了起来。我不由得吃了一惊,这个受到我报复的小东西顽强地抖着翅膀出现了。我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又一次把它踩入沙土中。

我再一次坐下来吃三明治。几分钟以后,我发现脚边的那堆沙土又动了起来。一只受了伤但还没有死去的蜜蜂艰难地从沙土里钻了出来。

重新出现的蜜蜂引起了我的内疚。我弯下身去察看它的伤势。它右翅还比较完整,但左翅却皱折得像一团纸。然而,它仍然慢慢地一上一下抖动着翅膀,仿佛在估计自己的伤势。它也开始梳理那沾满沙土的胸部和腹部。

这只蜜蜂很快把挣扎的力量集中在皱折的左翅上。它伸出腿来,飞快地捋着翅膀。每捋一次,它就拍打几下翅膀,似乎在估量自己的飞翔能力。哦,这可怜的小东西以为自己还能飞得起来!

我垂下双手,跪在地上,以便清晰地观察它那注定是徒劳的努力。我凑近看了看,心中想,这蜜蜂完了。作为一名飞行员,我对翅膀太了解了。

然而,蜜蜂毫不理会我对它的判断。它继续整理着翅膀,似乎慢慢恢复了力量。它捋翅的速度加快了,那因皱折而不灵活的薄纱似的翅膀现在几乎已被抚平。

蜜蜂终于感到自己已恢复了力量,可以试着飞一飞了。随着一声“嗡嗡”的声响,它从沙地上飞了起来,但连3英寸远也没有飞过。这小生灵摔得那么可怜,它在地上挣扎着。然而,接下来的是更有力的捋翅和扑翅。

蜜蜂再一次飞起来,这一次它飛出了6英寸远,最后撞在一个小土堆上。很显然,这只蜜蜂已经能够起飞了,但还没有恢复控制方向的能力。正如一名飞行员在摸索一架陌生飞机的特性,它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每一次坠落后,它都努力去纠正新的失误。

蜜蜂又飞起来了。这一次它飞过了几个沙堆,笔直地向一棵树飞去。它仔细地避开树身,控制着飞行,然后慢慢飞向那明镜似的湖面,仿佛是要去欣赏自己的英姿。

当这只蜜蜂消失后,我才发现,自己还跪在地上,已跪了好久好久。

(选自《中学生(作文版)》)

【品评】

一只幼小的蜜蜂因为影响了“我”野餐的心情,两次被“我”踩入沙土中,然而它两次从沙土中钻了出来,经过顽强的努力,最终“飞过了几个沙堆,笔直地向一棵树飞去”。文章赞扬了蜜蜂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永不言败的信念,欲扬先抑的手法使这一主题得到了有力的彰显。作者在连用“抑”笔之后,着重描绘了蜜蜂第二次从沙土中钻出来的情形(从“艰难地从沙土里钻了出来”直至“笔直地向一棵树飞去”)。正是蜜蜂顽强执着的精神品质,让“我”对它的情感发生了转变,由“自己还跪在地上,已跪了好久好久”不难看出,“我”已彻底被蜜蜂这种顽强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所折服。

【临考攻略】

一、抑扬相生,跌宕多姿

何谓“抑扬”?唐彪《读书作文谱》中说:“凡文欲发扬,先以数语束抑,令其气收敛,笔力屈曲,故谓之抑;抑后随以数语振发,乃谓之扬。”直白言之,“抑”就是压低、否定,“扬”就是振发、褒扬。而“抑扬相生”,是说文章要有“抑”有“扬”,相互生发,富于变化。

抑扬相生的第一种方式是先抑后扬(也叫欲扬先抑),即对人欲表扬而先批评,对事欲说对而先说错,对物欲说好而先说坏。当然,“抑”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充分地“扬”。请看以下一篇精彩的微小说:

村里有个孤儿叫Nasa,经常奔跑高呼“不好啦,外星人要来啦”,尽管村里连根外星人的毛都没出现过。乐此不疲的Nasa有个秘密,他是个超能力战士,每次外星人来袭都被他击溃了,次数多到数不清。而看到Nasa就会生气的村民们,其实也有个秘密,就是周末夜里,套上麻袋,扮外星人陪Nasa玩。(甲斐文)

首句交代人物身份是“孤儿”,暗下一伏笔;Nasa经常高呼“不好啦,外星人要来啦”,初读之下,使人误以为这是个科幻作品;“每次外星人来袭都被他击溃了,次数多到数不清”,这是怎么回事?行文曲折有致,引人一读为快。直至读完末句,我们才恍然大悟,深深地感动于村民们心中有个美好的“秘密”——这真是再美不过的美丽的“弄虚作假”!最妙的是“看到Nasa就会生气的村民们”这一句,欲扬先抑,在表象与真相的强烈反差中,生成了意味隽永的美感。又如有位学生这样写他的妈妈:我妈妈最不会做事,人家的孩子都穿得体体面面、整整洁洁,而我的衣服总是或大或小,连她自己的衣服也显得邋遢。我想,妈妈实在是个笨头笨脑、笨手笨脚的人。谁知,单位领导找到我家,告诉我们,厂里要派妈妈到德国去出差,全厂数妈妈心最灵、手最巧。我这才真正了解了妈妈。文中“笨头笨脑、笨手笨脚”与“心最灵、手最巧”形成鲜明的对比,由此来展现妈妈的精神风貌,比平铺直叙的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抑扬相生的第二种方式是先扬后抑(也叫欲抑先扬),它较多运用于反面人物的塑造。例如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第一段写仲永五岁时“指物作诗立就”,这是“扬”;第二段写仲永“泯然众人矣”,这是“抑”。文中“扬”是引子、是由头,“抑”是结论、是目的,借以劝诫警示,读来发人深省。

运用抑扬相生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把握好“抑”和“扬”的分寸。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时,不要把事物贬抑得一无是处,总要留有“扬”的余地;采用欲抑先扬的写法时,如果“扬”得过了头,就会喧宾夺主,贬“抑”就没有了力度。(二)把握好“抑”和“扬”的比例。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如果“抑”的成分过多,“抑”和“扬”的反差比例失当,“扬”就显得绵软无力。(三)把握好“抑”和“扬”的转换。如果“抑”得还不到火候就“扬”,或者“扬”得还不到火候就“抑”,“扬”或“抑”就会不给力。而如果“抑”或“扬”过了火候,迟迟不“扬”或迟迟不“抑”,也会影响到“扬”或“抑”的效果。“抑”“扬”转换的最好时机,就是内容上前后很自然地形成轉化关系的时候,用“然而”“但是”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做标志。

二、陡然逆转,峰峦起伏

记叙类作文叙事的常规模式是“起因—经过—结果”,受其负面影响,许多学生作文的构思常常会落入平铺直叙的窠臼,使读者产生“看到开头,就知道结尾”的消极的阅读心理。如果作者在构思的过程中,能跳出程式化的框框,别出心裁地设计出人意料的陡转式情节,就可以使文章显示出“壑谷幽深,峰峦起伏”的面貌,从而激发起读者“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的阅读快感。

所谓“陡然逆转”,指的是使人物的情感、行为或事情的结果向完全相反的方向转折的一种构思方法。它一般包含两大部分:“蓄势在前”和“逆转在后”。即先形成一种思维定势,然后突转,突然打破积蓄已久的定势,从而造成一种久蓄而猝发的艺术冲击力。如泰格特的小小说名作《窗》,描写两位卧床的重病人,住在仅有一门一窗的狭小房间里,只有透过窗口才可看见外界,生活沉闷、死寂。为了安慰病友,近窗人每天向病友编织窗外斑斓多姿的景观,使病友摆脱寂寞,得到了快慰。至此故事似可以作结了。然而,病友突生嫉妒,对近窗人竟见死不救,待争到近窗的铺位,见到的却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作品于文末陡起波澜,出现逆转,使小说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又如小小说《拍案而起》,描写的是一位开饭店的老人,向某局长控诉该局办事员小陆的种种劣迹。作品对局长的表情、动作和语言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伴随老人家的叙述,局长也越来越激动、愤怒。请看该文节选:

“这件事算得罪了他们。今天上午,小陆带了几个小混混,到我饭店,要我关门盘点,说是要检查我的账目。我说你没有这个权力,不答应,他们就开始砸店。我儿子火了,说要上法院告他,他们就打他。我那老太婆实在忍不住,上去找他们拼命,被他们打倒在地,头破血流,现在还在医院。”老人家涕泪横流。局长气得脸红脖子粗。

“下午,”老人家颤抖着声音继续道,“小陆又带了一帮子人,冲到我店里,说要查封,把电视机、音响等东西往外搬……我这店开张还不到4个月,就要……就要……我就想问问,还有没有王法……”

“砰!”局长拍案而起,“乱弹琴!太不像话!等见到小陆,我要狠狠批评他!”

文中的局长终于忍无可忍,“砰”的一声,拍案而起——似乎老人家和我们共同期待的结果即将出现,可小说却陡然直下,局长说的竟是“等见到小陆,我要狠狠批评他”。这与局长怒不可遏的表情形成了巨大反差,多么精彩而具有讽刺意味的结尾!这样在浓墨重彩蓄势的基础上陡然逆转,活画出身在其位不谋其政、良知沦丧、包庇下属的官员形象,增强了作品吸引力,又深化了主题。

猜你喜欢
小陆沙土外星人
差别最大的字母
山东90后小伙卖黄河沙土
外星人来了,谁当翻译?
围封治理对风沙土养分含量的影响
致命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