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婷婷
在他的记忆里,家永远是那么的破败不堪,父母永远是那么含辛茹苦。那时,钱,成了他执着的梦想。
17岁,他不顾父母的反对辍学,决定去赚钱,去祖国的心脏,那片神圣又富饶的土地。
临行前,父母去送他。母亲紧紧攥着他的手,哽咽着说:“孩子,你还小,我和你爸还能挣钱,还是别走了。”“行了,他一个男孩子,想闯就放他闯吧。实在累了就回来!”父亲拍了拍他的肩,一股不舍在他心底翻腾,不知该说些什么。火车汽笛响了,他大步走向火车,不想回头,也不敢回头。
到达时,手里紧攥的一千元钱已湿透了大半。站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望着那一幢幢高楼大厦、灰蒙蒙的天,他看到了希望……
27岁,在北京这片沃土上,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用汗水和智慧換来了一家大公司的职位。从阴暗的地下室搬出来时,他哭了,十年来唯一的一次哭泣,泪水流进他的嘴里,竟然是甜的。
10年间,他没有回过一次家,只是借着那根细细的电话线回应着父母的问候。
时光,足以让他成为一块会发光的金子。这一年,他35岁,成了名副其实的私企老板,有车,有房,更有钱。功成名就,春风得意。这一年,他终于开着自己的宝马踏上了回家的路。
当家的影子逐渐清晰时,隔着车窗,一个人的身影映入眼帘:瘦瘦的、小小的,佝偻着身子,满脸的皱纹如菊花般绽放在太阳的光辉里。“爸。”他脱口而出,父亲已听到了他深情的呼喊,目光情不自禁地移到他的身上,瞬间,笑容更加灿烂了。他急忙下车,三步并作两步地奔上前去,又真真切切地叫一声:“爸——”父亲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头:“回家吧。”他看到了父亲眼里闪烁着的莹莹泪光。
还没进到里屋,他急忙呼喊着母亲,可只听得见应声,却不见人。进屋的那一刻,他呆住了:母亲正摸索着向外走,哆嗦的身子,眼看就要撞到椅子。他急急地走过去扶住母亲:“妈,您这是怎么了?”母亲先是一惊,随后若无其事地笑着说:“没事儿,就是眼睛有点花。”“我爸咋不带你去医院看看呢?”他的鼻子有点酸,说话有些发颤。母亲说:“去看了,大夫说要好多钱呢,没舍得。”“我每月不都给你们寄钱吗?妈,现在咱有钱了,现在就去看病。”“钱钱钱,你就知道钱,你寄来的钱一分没花。十几年了,她天天盼你回来,你却‘忙忙忙‘钱钱钱地推了一年又一年,你知道吗,我们要的是儿子,儿子!”沉默良久的父亲突然怒吼着,声嘶力竭,歇斯底里,暴跳如雷,他从未见过父亲发这样大的火。
他呆呆地望着父亲和母亲,一瞬间想了很多,也明白了许多……到远方去,应该寻找的是诗和远方,可是自己……于是,他决定,留下来,沉淀远方那些饱含诗和梦想的思维。
【借而鉴之】
一次远行,走了十几年的时间,期间的风风雨雨,他都尝遍。然而,当衣锦还乡之际,他收获的不是父母自豪的笑容,而是对亲情的忏悔。17岁时的出走,27岁时的转折,35岁时的风光,为后文父母孱弱的出场做了很好的铺垫。这种反差也让他充分意识到自己在人生和梦想方面的迷失。全文情感丰富,尤其是与父母见面时的情形,借助情感丰富的语言表达出来,真实再现了那份割舍不下的亲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