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TPA阶梯式教学模式研究

2017-10-31 11:14王静卢雪松杨晓秋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23期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微课

王静 卢雪松 杨晓秋

摘要:在全国高校教学改革的浪潮中,针对“微时代”下大学生注意力持久度下降的特点,将微课融入本校VFP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形成了三位一体的TPA阶梯式教学模式。它结合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设计了三大模块,并运用过程化的考核体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创新的能力,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微课;TPA阶梯式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总体工作方针中明确提出“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和管理创新,助力破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点问题”。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扬州大学于2015年伊始对部分专业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作为面向非理工专业学生开设的《Visual FoxPro语言及程序设计》(以下简称为VFP)课程也列入了改革的范围。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微时代”已悄然来到我们身边。所谓“微时代”,是以信息的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使用数字通信技术,运用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多种方式,通过新型的、移动便捷的显示终端,进行以实时、互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传播活动的新的传播时代。“微时代”下的大学生们,个性强,自我意识也强,心态开放,但却缺乏长久集中的注意力。随着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各种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这一趋势愈加显著。对此,宜疏不宜堵。专注于短期注意力的微课,以及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研究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本文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将微课融入VFP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探索出基于微课的TPA阶梯式教学模式。

1微课与阶梯式教学

1.1微课

微课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根据2015年胡铁生老师和胡小勇教授的最新界定,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基于一个学科知能点(如知识点、技能点、情感点、问题点等)或结合某个具体的教学活动(含目标、内容、方式、过程、评价等要素),而精心设计和开发的可视化微型(5-8分钟左右)优质学习资源。

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既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平台。

1.2阶梯式教学

所谓阶梯式教学,是指围绕总体学习目标,设计最佳教学途径,为学生制定多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指导学生一步一步,有层次且有步骤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方法。阶梯式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其实质就是通过阶段式的教学方式传授课程知识。

2基于微课的TPA阶梯式教学模式

2.1TPA阶梯式教学模式

作为一门面向对象的计算机语言类课程,VFP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掌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Visual FoxPro的基本操作,初步具有运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及面向对象技术开发应用程序的能力,树立和培養程序设计的思想。在传统教学中,更侧重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测试,而忽略了综合应用开发能力的培养,导致大多数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缺乏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三位一体”的TPA阶梯式教学模式,即理论(Theory)、实践(Practice)、应用(Application)相结合相促进的阶梯式教学模式。基本思路是:第一阶段“理论学习”,从传统的理论教学开始,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第二阶段“实践操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掌握VFP的操作方法,并理解其操作结果;第三阶段“综合应用”,在掌握了理论与操作的基础上,再上一个阶梯,逐步实现具体问题的解决,具备开发应用程序的能力。其设计流程如图l所示。

2.2基于微课的TPA阶梯式教学模式

1)理论学习——“翻转课堂式”模块

对于理论学习,我们采用“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教学模式。教师事先制作好每章节重点与难点的微课,并在本校的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发布。安排学生课前自主观看,课堂上首先由学生针对所学提出问题,之后教师予以详细讲解,最后引导学生共同探究每章节的疑难点。“先学后教”是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即学生学习微课在前,教师讲解及组织问题探究在后。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进行适当的引导,可通过网络平台布置学习任务清单。这样,既可获取学生对微课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可为教师的后续教学提供有用的反馈信息。

该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学习的主动探究者。教师则是充当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答疑者。理论学习阶段,微课的作用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提前预习并发现问题。

2)实践操作——“融入情境式”模块

对于实践技能操作,我们将相关知识的微课应用于实验情境教学中。该教学模式主要受到情境认知理论的启发。情境观认为,实践不是独立于学习的,知与行是交互的,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知识是情境化的。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参与实践可促进学习和理解,必须抛弃概念是独立实体这个想法,而应该把它看作工具,只有通过应用才能完全理解其意义。因此,要熟练掌握实践技能,必须将实验操作置于一定的教学问题隋境中才有意义。

VFP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很多授课内容都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图书管理、随机抽奖、投票系统等等。因此,该教学模式中,教师可根据这些真实情境所涉及的教学问题制作微课,实验课上进行播放并讲解。教师也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结合微课进行授课。随后教师呈现与微课相关的新实验任务,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并进行技能训练,完成任务。

该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与实践者,教师则是情境的创设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实践操作阶段,微课的作用是借助情境,辅助教师讲授并帮助学生理解。

3)综合应用——“协作建构式”模块

学习计算机语言的终极目标是编程以解决实际问题。针对VFP课程的特点,每章最后我们都设计了综合应用板塊,要求学生利用所学完成与专业或实际生活相关的具体任务。该教学模式中,我们采用协作知识建构的方式。教师首先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知识点具体应用的案例微课,观看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再适时进行点拨与思维提升,课后采用网络化合作学习方式,学生按小组共同设计与开发优化方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从知识的“浅层建构”向“深层建构”的过渡,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诸如规则、步骤、建议等多方面的协助。

该模式中,学生主要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就教师而言,他不仅是课堂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开展网络化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微课在该模式中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思维碰撞、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3基于微课的TPA阶梯式教学模式的考核体系

基于上述三大模块,我们对VFP课程的考核体系进行了调整。以往的考核基本上是采用纸质试卷的方式,考核内容侧重于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该考核方式的主要缺陷在于仅能检测学生的识记能力,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则无法检测,尤其对于学生是否能够把所学的理论内容转化为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更是无从反映。

基于微课的TPA阶梯式教学模式将期末一次性考核改为阶梯式考核方式。基于三大模块将总成绩分为三部分,一是在线交互式学习模块的成绩,综合了网络在线学习的时间与次数、网络上提交的作业和参与讨论的次数与质量;二是课内专题讨论教学模块的成绩,综合了课堂上展示成果、参与讨论和发言的情况;三是协作式实践操作模块的成绩,综合了应用开发的案例方案、研讨报告等的完成情况。该阶梯式考核方式将学生的成绩与其整个学习过程紧密结合,把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融人到整个学习过程和考核过程中,既避免了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的弊端,也加强了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监管。

4结论

随着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的逐步扩大,利用微课开展课程教学是大势所趋。本研究基于微课,以高等学校非理工专业学生所学的计算机语言课程《Visual FoxPro语言及程序设计》为例,提出了微课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三种应用模式,形成了三位一体的TPA阶梯式教学模式,并对其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对于微课“如何用”这一问题,希望本文能抛砖引玉,给大家一点启发。为了响应“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号召,如何将计算思维方法运用于微课教学,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这将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研究性教学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水质工程学课程群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
研究性教学理念下的普通心理学教学改革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高中政治微课设计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