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顺先
摘要:目前国内农村基层农民财产中涉及到房屋土地等仍为集体产权,实现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有效改革,对于全面农村改革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将目前工作开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有效解决,能够实现对农村社员财产性收入的有效增加,促进全面小康农村的实现。
关键词: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一、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一)增强农村改革协调性迫切需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农业农村作出了各种改革举措,其中还出台了多部关于农业农村改革的政策,包括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的关于集体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保护法案等。其国家的这些举措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如何将这些法案、政策以及规章进行有机的融合,实现农村改革的协调性、精准性以及针对性,成为重点关注的话题,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二)农民权益的维护迫切需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进行所谓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其实就是要求站在农村全体社员的角度,对集体土地产权主体进一步的明确,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国策,还权于民,进而实现对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管理,奠定农民财产性收入提升的基础。
(三)促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迫切需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为家庭经营和统一经营,在实现农村全面改革的过程中,实现传统家庭经营向科技经营运作的方向转变,将统一经营的方式转变为农村合作、农户联合的经营方式转变,实现多元化、多层次的正规经营体系的建设,在进行技术、资金等投入之前,首先要实现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使社员切身享有集体资产的收益权,方能实现对农业经营方式逐步转变。
二、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
(一)部分干部和社员认识不到位
作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直接关系方,即农村干部与农村社员,在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之初,由于短期内收不到权益方面的回馈,对农村集体制度的改革缺乏长远的认识,导致在工作落实过程中出现懈怠和消极的情绪,阻碍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进程。
(二)收益比例确定困难
在实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之后,面临的直接问题就是集体产权收益分配问题,目前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分配标准或是成功的案例,各方、各人因其所占角度的不同,对于权益分配各执一词。
(三)潜在矛盾会随着时间的发展愈发激化
若是按照一定的产权分配标准,实现对目前农村集体产权收益的有效分配,但在后续的产权的退出、转让以及继承等方面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治,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潜在风险还表现在政府公共服务性财政支出来源枯竭问题上,由于集体产权收益的分配,政府用于公共服务性的财政支出的来源就相当于截断了,对于政府财政上的压力会与日俱增。
三、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落实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确地到户
实现对农村集体产权收益的合理分配能够让广大农村社员切身体会到物质上的好处,在此基础上,落实农村集体财产收益权凭证,使社员在心理上感受到集体产权改革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起到安定民心的效果。
(二)建立非经营性资产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运营管理机制
在农村集体所有制运行模式下,会涉及到多种纯福利性质的农村集体所有财产,比如:集体房屋、食堂、浴室、幼儿园、招待所等,目前对其进行的管理工作存在粗、漏、散、乱等问题,要对目前管理中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增加公共财产的收益,回馈给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三)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制度
所谓的农村集体“三资”指的是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在农村基层干部落实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工作过程中,极易出现腐败现象,在目前国家严打“腐败风”的大形势下,要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层的监督和收益分配监督制度,保证农村集体财产权益分配的“纯洁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实现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对于全面推行农村改革有重要的作用,在增强农村改革协调性、农民权益的维护、促进农业经营方式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表现。而目前在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对产权制度改革的认识不足、产权收益分配困难、潜在矛盾日益激化等等,需要在开展具体工作过程中進行创新性的尝试,探索出一条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功之路,推进农村的全面改革。
参考文献:
[1]佚名.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N].农民日报,2014-12-03.
[2]黄延信,余葵黎.浙江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调研报告[EB/OL].中国农经信息网,2014-06-07.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农经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