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冬小麦苗期几种异常苗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2017-10-31 14:42王聪萍冶春莉
农业与技术 2017年18期
关键词:冬小麦防治措施

王聪萍+冶春莉

摘 要:针对冬小麦苗期经常出现的缺苗断垄、疙瘩苗、立针苗等异常苗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采取中耕、镇压、肥水调控、病虫草害防治等预防和补救措施,促异常苗转化升级,为丰产打好基础。

关键词: 冬小麦;异常苗;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932034

1 缺苗、断垄

1.1 发生原因

一般生产上把麦行无苗15cm以下称为缺苗,达到15cm以上称为断垄。缺苗、断垄除种子本身原因外,地力墒情不好、整地质量不高、播种深浅不一、漏播、地下害虫危害、药剂拌种或药剂处理土壤不当、盐碱性土壤等均可造成缺苗、断垄。

1.2 防治技术

选用合格种子,提高播种质量;足墒播种,如果播种时土壤欠墒,播后要浇出苗水;精细整地,改良盐碱地;实施药剂拌种、药剂处理土壤,要严格掌握用药量,防止造成药害;对缺苗断垄应及早催芽补种。

2 立针苗和疙瘩苗

2.1 发生原因

立针苗长相细长,似一根针,叶片少,分蘖少。整地质量较差,播种后土块压苗严重;播种量过大,造成田间麦苗群体过大,个体生长不良;播种过深,造成麦苗地中茎过长,营养消耗过多,麦苗长势差;为防冻使用土杂肥覆盖麦苗,到春季没有及时去除,形成立针苗。

疙瘩苗主要是由于因播前整地不好,明暗大土块多;播量过大;播种时不下种不匀等原因造成。

2.2 防治技术

播种前精细整地,使地面平整,土块细碎;适期适量播种。播种量的大小应根据地力、品种、播期、出芽率及产量等因素确定。一般播量为10~12.5kg/667m2。群体过大的麦田要及早中耕疏苗,促个体生长健壮,促生冬前分孽。对于疙瘩苗,应及早疏除;提高播种质量。播种深度以3~5cm为宜,不宜过深或过浅。播种时要下种均匀,防止播种出口堵塞;对于覆盖物过厚造成的立针苗要及时扒去覆盖物;及早追肥灌水,促立针苗转壮。一般施尿素10~15kg/667m2。

3 黄苗

3.1 发生原因

从小麦出苗到拔节前,小麦苗小、苗瘦、黄叶、黄心、黄蘖、黄苗等,都属于这类弱苗。种肥施用过多或施用未充分腐熟有机肥,会使幼苗或种子接触肥料浓度过高;墒情不好或播种过深,造成生长困难,长势差;整地质量不好,明暗土块多,根系生长不实,导致麦苗缩心,黄叶;土壤粘重,水分过多,通气不良,小麦根系发育不好,麦苗瘦弱,叶尖发白发黄;严重缺乏氮、磷肥时,形成黄苗;地下害虫、根腐病危害严重形成黄苗、死苗。

3.2 防治技术

培肥地力,秸秆还田,施用腐熟有机肥,深耕,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防止播种过深;因墑情不好、施肥造成的黄苗应及时灌水;因播种过深造成的黄苗,可扒去表土,促麦苗生长;因土壤过于粘重、通气不好造成的黄苗,应深中耕,散墒通气;缺肥的麦田及时追施速效性氮、磷肥和灌水,促麦苗转壮;对地下害虫、根腐病形成的黄苗应及时施药防治。

4 旺长苗

4.1 形成原因

旺长苗指分蘖数和株高都大于壮苗标准的苗。在温度偏高年份容易形成旺长苗;播种过早、肥水充足时,容易形成冬前麦苗旺长。冬前旺长麦苗,自身养分贮存少,在越冬时难以抵御严寒,容易发生冻害,而且成穗率低,对小麦高产不利。

4.2 防治技术

选择适宜的播种期。高温年份应适期延播;对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冬前要进行镇压或中耕控旺,抑制其生长,增加营养积累,增强越冬期间的抗寒性;对于土壤肥沃、底肥充足的地块,群体大的麦田,应采取控制措施,春季第1次肥水时间推迟至拔节中后期,对早播形成的脱肥旺苗,应在起身至拔节期前适量补施氮肥,促进形成有效分蘖;冬前旺长麦田应浇好越冬水,有利于安全越冬。

5 冻苗

5.1 形成原因

冬季气温骤降或气温较低或初春受寒流影响,小麦不能适应寒冷而发生冻害,轻者叶片冻死,严重的可导致麦苗死亡,春季冻害还可导致小穗发育不全或小穗被冻死;浇越冬水过晚,或封冻时浇水,致水分不能下渗形成浮冰盖住麦苗,导致小麦窒息死亡。

5.2 防治技术

选择抗冻品种,适期晚播,浇足底墒水,合理密植,培育壮苗,增强小麦抗冻性;昼消夜冻时浇越冬水,防止表面结冰导致小麦窒息死亡;冬季和早春季气温骤降时,应停止灌水,以防止因灌水使温度下降过多造成冻害;对受冻害麦田要及时追肥、灌水,促其尽快恢复生长,并加强中后期田间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冬小麦防治措施
不误农时打好冬小麦春管“第一仗”
甘肃冬小麦田
蝴蝶兰软腐病的防治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冬小麦冬前及冬季田间管理技术
冬小麦和春小麦
冬小麦——新冬18号
冬小麦—新冬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