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黑天鹅》以家庭教育和事业追求两条主线讲述了妮娜的人格裂变与成长阵痛。从母亲的玩具、工具到自我人生的主宰,妮娜试图以事业的完美来重新定位自己。天鹅皇后的演绎让她的人格产生了裂变,在这条仍是母亲指定的路上,妮娜迷路了。掌声响起的时候,妮娜以生命为代价在舞台上向观众谢幕。
关键词:玩具 工具 完美 裂变
《黑天鹅》讲述了芭蕾舞演员妮娜以生命为代价成功演绎了天鹅皇后的凄美故事,与其说她是为了事业献身,不如说是分裂的人格让她选择了以如此决绝的方式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了句号。总监托马斯赋予了《天鹅湖》新的创意:由新的领舞来演绎天鹅皇后,要求她能同时诠释黑、白天鹅。妮娜技艺出众、追求完美,她的白天鹅表演得出神入化,但是始终无法表达诱惑性的、张扬的、欲望的,甚至是淫邪的黑天鹅。出于对竞争对手的恐惧和可能失去表演机会的焦虑,她抹上鲜艳的唇膏,身穿薄纱,试图诱惑总监,但又以啃咬对方嘴唇的方式逃离。世故的总监在一刹那感受到妮娜内心那种邪恶的、爆发性的力量,所以他毫不犹豫地将妮娜确定为天鹅皇后。妮娜由母亲的玩具、工具到自我人生的主宰,穿梭在白天鹅与黑天鹅的裂变与完美的共生之中。
一、玩具与工具
妮娜被母亲称为“sweet girl”(甜美的女孩),粉色衣服玩具、催眠的音乐盒、打理得一丝不苟的服饰和头发……她时刻生活在母亲的督促与监视之下。二十八岁的成年人却活在由母亲精心打造的童话世界里,纤弱的外表下是永远无法获得正常发育机会的心理和情感。而这些表象在影片的刚开始,却令观众感觉到温暖、温情,误以为妮娜母女之间很亲密。妮娜对母亲有一种天然的依赖:当被选为天鹅皇后时会主动告知母亲,受伤之后会伏在母亲肩头哭泣,指甲断裂后由母亲进行包扎……妮娜是母亲掌心里的玩具,也是由母亲按照自己的意愿操控的木偶,她被母爱关在一个精致的“牢笼里”而不自知。同时,妮娜也是母亲的工具。第一,她是母亲借以完成年轻时未竟理想的工具。“当年我为了你,放弃了事业”,这是妈妈常对妮娜说的一句话。在二十多年前,拥有家庭和孩子的生活对于芭蕾舞女来说也许只是个幻想。女舞者的艺术生命如此短暂,甚至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芭蕾和孩子,两者只能选一个。20世纪80年代,这条规则仍然起着作用,女舞者要选择家庭,就必须放弃跳舞。从家里摆放的照片和穿着打扮也可以看出,母亲并没有真正放弃自己的芭蕾舞梦想,只是借助生育将梦想和意志“种”进了妮娜的身体里,这才导致妮娜看见墙上的自画像时,便对她说:“乖孩子,该我了。”第二,妮娜是母亲泄愤的工具。2012年,意大利的芭蕾舞演员玛利亚弗朗西斯卡·加里塔诺在《关于芭蕾舞,有请真相》的书里提及自己为了事业吃得过少而导致闭经一年半之久。这也说明了芭蕾舞者为了达到完美的舞台效果必须恪守严格变态的饮食控制。影片中的母亲得知女儿获得了出演天鹅皇后的机会后,专门买了很大的奶油蛋糕以示庆祝。妮娜恳求着说:“我的胃不舒服,别切太大了……”但母亲听后立即阴沉着脸说:“倒了。”此时,母亲的心里很矛盾:一方面她为女儿有机会饰演天鹅皇后而感到万分骄傲,这圆了她的梦,同时也彰显出她教育的丰硕成果,“女儿自制力极强、追求完美”;另一方面,母亲又痛恨女儿。母亲说:“年纪一大,种种压力,如影随形,我太了解了……他们会安排你演大天鹅……你可以演猫……”妮娜的出生毁了她本该拥有的一切荣耀,迫使她放弃了自己的芭蕾舞事业。二十八岁的妮娜居然还能有机会“绝地反击”饰演天鹅皇后,对女儿的愤恨和妒忌让母亲失控了。“对不起……看起来真好吃……”妮娜忍着不舒服吃掉了蛋糕,但事后为了控制体重,她又多次在厕所催吐。母亲残暴地剪下女儿的指甲、一意孤行地剥光成年女儿的衣服、隔绝她与外界往来等行为,都可以说明妮娜是她泄愤的工具。母亲内心的声音是:我得不到的你也不可以拥有,我不高兴的你就没有权利去做,我不同意的你就没有资格去考虑。著名教育家巴关说:“父母的内在必须没有冲突、恐惧、焦虑,必须是个整体,绝不能分裂。如实地爱自己与接纳自己的本来面貌,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保持健康的状态并创造奇迹。”但是,妮娜的母亲极度神经质、强烈的、令人窒息的爱与恨,早已在妮娜出生时就嵌入女儿的身心之中了。不良的家庭教育是导致妮娜变态地追求完美和人格分裂的主要诱因。
二、裂变与完美
影片之所以让人感到残酷和冷峻,是因为妮娜以生命为代价追求的完美是与裂变的共生。第一,在生命的阵痛中裂变。妮娜的裂变始于黑暗中看到身着黑色妆容的“自己”。成功演绎黑天鹅的欲望加速了妮娜的裂变,同时也造成了激烈的心理冲突。“The only person standing in your way is you. Its time to let it go. Lose yourself.”(挡住你去路的只有你自己,是时候解放自我了,你要释放自己的欲望。)托马斯不止一次地推动着妮娜冲破自我约束,释放本能力量,最大限度地挑战黑天鹅的角色。扔掉玩偶、夜店买醉、反叛母亲、疯狂手淫等,让她与白天鹅渐行渐远。“Where is my sweet girl? ”(我那甜美的姑娘去哪儿了?)“She was gone.”(她消失了。)在极端痛苦中,妮娜完成了与母亲的决裂,也走向自我成长。竞争对手莉莉激发了妮娜身上“黑”的潜质。热情奔放、潇洒随性的莉莉是黑天鹅的绝佳人选,因此也成了妮娜的假想敌。过分紧张和内心压抑使妮娜产生了幻觉,她“看见”莉莉以性作为手段勾引托马斯和男主角,同时还试图通过性来攻破自己的心理防线,使她将天鹅皇后的角色拱手相让。化妆间里妮娜与莉莉(妮娜的幻觉)的对话将她的自我分裂推向了高潮。“我真的觉得你心有余而力不足……黑天鹅还是让我跳吧……My turn,My turn.”(应该我跳,应该我跳。)假想中的莉莉挑战了自己对艺术的执着,因此在“Its my turn”(现在我才是主角)的狠辣决绝中,妮娜杀死了莉莉(妮娜的幻觉)。孵化于妮娜体内的黑天鹅展开翅膀破茧而出了,当妮娜自己认同了黑天鹅的心理特质后,她其实是杀死了自己作为“白天鹅”的存在,舞台上的妮娜幻化为一只真正的黑天鹅。她的眼中布满血丝,脸上写满惊恐、黑色诱惑,她在几近疯狂的幻觉中长出黑色羽毛、黑色翅膀、黑天鹅颈项,她已不再是那个天使般的纯真的女孩妮娜,她是一个带有欲望的女人妮娜。第二,以毁灭生命为代价的完美。妮娜曾反复说:“我只是想完美。”什么是完美?“Perfection is not just about control. Its also about letting go.”(完美不仅仅意味着掌控一切,还意味着放手。)曾经被母亲保护的、始终扮演白天鹅的妮娜是完美的。托马斯说:“四年了,每次你跳舞,每一步都完美无瑕,但是我从来没有见过你释放感情,从来没有。完美不是只靠控制而产生的,它同样要求释放,突破自己、超越自己才能惊艳观众。”他的话打破了妮娜对完美的认知,真正的完美是能让自己在黑、白天鹅的角色转换中做到游刃有余,“美丽、娇柔、怯懦”和“嫉妒、邪淫、欲望”都要兼具。如果说白天鹅代表着妮娜的理性,那么黑天鹅则代表着她的本能。弗洛伊德用“力比多”指代性能量,他说性本能压抑是导致各种精神病和神经症的原因。托马斯在唤醒妮娜内心的黑天鹅时就是采取了释放压抑在她内心的性能量和性冲动的方法,所以他布置的第一个作业是要求妮娜自慰。同时,他对妮娜说:“这次是我引诱你,但我要的是你引诱我。”这其实是让妮娜突破道德、时空、理性、母亲的限制,无条件地满足本我(欲望、冲动,不知善恶、美丑,追求唯乐原则,不顾现实限制性的要求,完全无目的地盲目兴奋)的需求。如果说性是留在人性里最原始的野性,那么影片中多次出现的血(妮娜背部的抓痕、撕咬的手指等)和羽毛(嵌入背部的黑羽毛、从双臂下生出的黑色翅膀)则象征着白天鹅的毁灭与黑天鹅的降生。“I just want to be perfect like you.”(我只是希望像你一样完美。)贝丝是之前的Swan Queen(天鹅皇后),是她心中的“完美”参照。她偷抹贝丝的口红,产生了诸多关于贝丝的恐怖幻象,如刀插进脸庞、满面血污等让她产生了对完美的更深层次的解读:没有人能够取代和超越才是真正的完美。所以,妮娜不仅功演绎了黑天鹅,而且以死亡的方式向观众谢幕。艺术似乎不仅需要执着与激情,还需要把自己交给魔鬼和黑暗的本能。人生没有完美,即使获得成功的完美,也是付出生命代价的完美,或许因其付出生命而不能算完美;或许主体借以自我确证的最高限量就是死亡,付出生命才能达到自我确证,这也算是一种完美。妮娜希望人们记住的是她的巅峰之作“Swan Queen”,只要死去,她就永远不用担心会像贝丝一样被判出局,以至落魄残生。死亡的那一刻,妮娜说:“I felt it……I felt perfect.”(我做到了,我达到了完美。)一束白光中,“Nina,Nina”的呼声化作永恒……
参考文献:
[1] 傅丽霞.完美的代价——电影《黑天鹅》的一种解读[J].电影评介,2012(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2018年度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课题“基于读者需求的高效立体化阅读推广模式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學2017校级精品项目“心语心愿”——单元式心理微平台(项目编号:2017JP00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基本科研业务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大学生思想状况动态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7RWSZ07)
作 者:武春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编 辑:赵 斌 E-mail:948746558@qq.com
名作欣赏·下旬刊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