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皮影艺术在插画创作中的设计应用

2017-10-30 09:46王译泽张康夫
设计 2017年5期

王译泽 张康夫

摘要:皮影艺术在插画创作中应重点立足于皮影艺术的自身特点,对皮影艺术插画创作的艺术特征进行深入化研究,从其人物造型的设计、色彩的运用及线条的表现等多个方面做出全面解析,探究以皮影艺术作为插画创作设计的视觉魅力和艺术价值。中国插画创作的发展在汲取传统艺术元素的养分后,能更好地对传统艺术进行继承发展,插画设计身为连接现代与传统的纽带,深入挖掘皮影这一传统艺术在当今插画设计中的巨大能量,本文在对现代插画的创作研究中把皮影艺术元素作为切入点,希望能够对当代插画创作的研究和应用起到积极作用,也对中国传统皮影艺术的弘扬与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皮影艺术 中国插画 设计创作

引言

皮影戏,旧时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或被人们俗称为“灯影”,皮影类似于剪纸,同是应用于一种剪刻技术,区别在于剪刻时使用的时不同材质,皮影艺术通常采用驴皮、牛皮和羊皮,在经过一系列的硝制刮平之后,再加以阴阳镂刻,雕刻之后再进行染色,上色时多采用红色、黑色、黄色、青色和绿色这五种纯色,然后对皮影的整体形象进行烫平,最后再装订成为各关节可以进行活动的造型形象。皮影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古老的中国人民创造出的智慧结晶,时至今日,皮影艺术自身依旧拥有巨大的吸引力,并且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一般来说,皮影都是用兽皮来雕刻出人物和其他什物形象,并且透过大有灯光的白色幕布,使观众欣赏到亮上的影,古时候是一种以蜡烛等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雕刻而成的人物造型剪影,亦可用其来进行民间戏剧故事的表演,通常在进行皮影戏表演的时候,老艺人们采用操纵杆来掌控皮影人物形象的姿态变化,这种表现手法和表演形式是我国民间传统广泛流传的傀儡戏之一。“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在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表演者口中所和唱的调子,大多使用方言和白话等常用语与观众进行互动和交流,赋予皮影戏以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亲近的生活气息,打击乐器和弦乐的使用配合剧情用以烘托气氛,这时,老艺人手中的这小小的皮影戏物件好似充满灵气的精灵,能够形象又不失生动地描绘出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尤其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这种拙朴的汉族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深受人们喜爱。

皮影艺术起源于中国,在我国至少已有一千余年的发展历史,早在汉代就有类似于皮影戏的雏形进行研究的描述,皮影戏真正开始盛行的时期当属于宋代时期,关于皮影戏产生的具体年代尚不确定,较多的学者认为皮影戏大约形成于唐代开元、天宝以后,到了宋代已十分普及。自宋朝以来,很多文人学者在文献典籍中推论至皮影源于汉武帝思念李夫人,方士少翁为解其相思之苦,方才“张灯烛”、“设帷帐”达到弄影还魂的效果,实质方士少翁是用皮革或其他材料剪成李夫人的身形在帷帐后表演,由此便是皮影艺术早期雏形的出现。随着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尤其是佛教教义着重强调光、影、形三者的意义,促使皮影戏在中国的大地上开始逐步兴盛。皮影艺术形象不仅能够直接反映出不同时代中人们对自然环境、宗教信仰和民间文化的认识,同时也折射出当时的社会制度、生活环境,为研究中国传统艺术留下一笔宝贵资料。

一、中国传统皮影艺术简介

皮影艺术在我国由来已久,明代小说《剪灯新话》中有一首描写皮影表演的诗:“南瓦新开影戏场,堂明灯烛照兴亡。”是对皮影艺术的明确记载,同时也明确了皮影艺术的概念;在《都城纪胜》《梦梁录》《明道杂志》和《武林旧事》等书中,我们也能够找到关于皮影的描写,书中清晰地梳理了关于皮影艺术发展历史的不断变迁,这些古籍著作有利于我们对于皮影艺术的概念、审美特征的不断发展演变做出相应的把握,中国皮影艺术早期的人物造型受到汉代画像石、古代壁画以及明清时期仕女画的影响作用,后来逐步发展形成特有的自身造型风格,中国传统皮影艺术人物的塑造多为侧面像,所以人们常称皮影能够“半边人脸扮尽忠奸贤恶”,揭示皮影艺术在绘画中的心理意义和美学价值,对日后插画创作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皮影艺术的发展历程

皮影艺术的产生是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成熟的雕刻技艺。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古代的先民们也越来越多地发现并掌握了一些自然原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先民发现了光线沿直线传播的原理,为皮影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后到了唐、五代时期,随着人们的不断尝试和应用,皮影艺术才渐渐有了雏形。

(一)鼎盛高峰期

早在元代时期,皮影已经成为民间最主要的娱乐形式之一,尤其是在元朝的军队中,皮影艺人经常表演献艺,自然受到军人的关注和喜爱,皮影更是跟随元大军的脚步传播到了国外;明代时期,皮影开始逐渐深入到农村中去,不仅深受当时农民的喜爱,同时也受到关外满蒙各族人民的欢迎;清兵入关后,同样喜欢上了皮影这一艺术表现形式,这时的皮影已经在全国各地传播得极为广泛;民国年间,皮影戏呈现上升发展的趋势,在贫穷落后的大西北农村,皮影艺术开始落地生根,并在此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

(二)式微衰落期

在日军大举侵华之后,中国开始出现连年不断的战乱,动荡不安的社会局面导致中国出现了大量民不聊生的景象,在广大农村地区尤为明显,这时整个皮影行业的发展也就一蹶不振,从此进入了大萧条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皮影艺术开始逐渐有所复苏,老一辈艺术家们根据当代的发展需求,相继创作出出《白毛女》《赤叶河》等一系列优秀作品,但其发展程度遠不及之前所能够达到的盛况。皮影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艺术殿堂里不可多得的一颗精巧的明珠,在电影、电视还未出现或未普及的地区,皮影曾一度成为民间最受欢迎的娱乐活动之一,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宠儿。在当今社会中,伴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对人民的文化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变,人们的娱乐活动也大为丰富,皮影已成为一种很有意义的文娱活动和精神享受。

(三)发展普及期

早在十三世纪初期,作为一种平时的娱乐活动,在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皮影后来被随军带到亚细亚一带;自此之后,皮影这项艺术活动便在东南亚各国流传开来。中国的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着国家间军事远征和民间的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地区(今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罗(今泰国)、越南、缅甸、老挝、日本群岛以及英、法、俄等亚欧各国,传入波斯地区的时间是十四世纪的中叶,十五世纪传入埃及,也就是明成化年间,两个世纪后传入土耳其等地区,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中国的皮影艺术开始源源不断地传到欧洲的各个国家和地区。据史料明确记载,1767年的一名来到中国的法国传教士把皮影戏带回到法国,并在巴黎和马赛等大城市和地区进行演出和表演,为皮影戏的海外传播提供理论依据和历史依据。通常,皮影被人们称之为“中国灯影”,皮影戏的出现在当时的社会上曾轰动一时,后经过法国人进行本土化的加工和改造,皮影艺术成功化身为“法兰西灯影”,这也是中国的皮影戏为世界艺术之林添砖加瓦,为其丰富性不断地增砖添瓦。

皮影艺术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舞蹈和文字语言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沉淀出悠久历史的文化底蕴,皮影戏作为最早走出国门的中国戏曲艺术中的一支,从南宋时期起就陆续传播到东南亚诸岛、埃及、波斯以及德国、丹麦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与此同时,皮影艺术作为世界上最早供人们欣赏的幕影艺术,法国的乔治.萨杜尔在其所著的《电影通史》中把中国皮影戏被称为“电影的前驱”,由此可见中国皮影戏对世界电影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总而言之,中国的皮影艺术不但历史悠久,同时还具有独特的技法表演和悠扬的唱腔魅力,从古至今数千年以来,这枝极富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特色的艺术之花,在经历过漫长的历史长河的洗禮和雕琢之后,在众多皮影艺术家的不断丰富和不断提炼之后,中国皮影艺术已经发展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皮影艺术与插画设计的结合

插画作为一种既富有历史文化传统意义又极具创新活力的艺术形式,在古老艺术的表现形式和现代插画中承接起纽带的作用,在当下的文化背景中不断地焕发出朝气,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插画的创作从灵感来源、创作形式、表现手法一直到创作观念,受到来自包括文化、科技、经济、教育等各个层面的影响而不断扩展,伴随着新读图时代的到来,插画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在当下扮演着视觉体验的新角色。与此同时,插画也能够直接反映出这一大时代背景下的文艺环境、社会现状和大众审美,不仅是一种审美思维方式的体现,更是插画以其富有魅力的艺术特色和独具个性的设计构思的体现。插画的创作自由性和应用广泛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专业从艺人士及爱好者投身其中,贡献出更多的创作力量与审美新思路。

现如今,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当代插画创作趋于蓬勃的态势。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的现代插画设计—直保持着领先的势头,创作手法的多样化和应用广泛化使得当代插画显现出良好态势,同时,有关于当代插画创作的研究文献也涉及到当代插画概念扩充、插画与交叉学科的应用和研究,以及插画创作设计、插画创作应用无界化、插画创作商业化、数字时代插画的技法研究、新类型绘本的创作等各个方面。而在当下中国正处于便捷广泛的信息环境、自由多元的文化交流背景的前提下,国内的商业插画设计在此沃土之上显现出其独特的文化优势,为国内当代插画设计创作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即对插画设计和创作表现出来的广泛包容性和自由性。与此同时,需要我们正视的现实情况是:国内插画受众的基础性相较薄弱,这种情况也直接导致了对于插画创作的审美水平偏低,跟风模仿、抄袭、篡改现象等一系列问题随处可见,成为其制约国内插画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皮影艺术与插画设计的传承与发展

从目前可查阅到的论文和国内研究现状来看,期刊文献中,李亚兰在2013年发表一篇名为《论皮影文化对当代插画的启示》的文章,文中主要从皮影与现代插画的异同点为角度进行分解和归纳。作为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的皮影艺术,拥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广泛的审美趣味,不仅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还在国际社会享有极高的声誉,皮影艺术与当代插画相互糅合已成为众望所归之事。对于皮影元素在插画创作中理论研究的应用,既能够起到弘扬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积极作用,又可以培养大众对于皮影艺术的审美感知,其次,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艺术潮流,我们要努力探寻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道路,扩充现有研究对于皮影艺术的研究思路。

基于当代时代背景下,当代艺术氛围、科技现状和商业环境都得到迅猛发展,并且彼此间不断相互交融变化,当代插画设计创作的现实基础要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上,对当代插画设计中借鉴和引用皮影元素作为插画作品的切入点和表现力,进行透彻的全面分析,皮影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从皮影元素对当代插画设计中造型、色彩、质感等视觉要素中的应用与影响等方面内容入手,分析当代社会背景及艺术环境下,皮影艺术对于当代插画设计从创作形式到创作理念的启示和影响,寻求当代插画设计中皮影艺术的通俗化、平面化、卡通化的倾向性,并找出产生这些倾向性的心理基础,通过中国传统皮影艺术中的“粗”、“俗”、“野”来表现当代插画设计中“真”、“善”、“美”。为丰富人物表情活动、拓宽人物面部表现形式,在创作绘本的实践中,可以将皮影艺术与插画创作相结合,从表现形式、色彩构成和故事内容上丰富绘本的视觉感受与心理感受,创造出—本富含中国皮影艺术元素的全新的插画设计。

结束语

当今社会在面对全球化潮流的猛烈冲击之下,皮影艺术等中国传统民族艺术的立足之地正在逐步缩小,在当代设计中所应用的影响力比重也在逐步下降,现在我们所需要的社会价值正逐步取代传统价值,皮影艺术也正处于失去传统功能和作用的尴尬境地。通过对皮影艺术元素相关的理论进行研究,结合实践经验思考对于皮影形象的产生及变迁的重要作用,为当代插画设计的创作需要提供出能够借鉴可行的经验,在插画的设计与创作时,对传统皮影艺术元素在原有的造型基础之上进行相关变化,同时要防止照搬照抄已有的艺术形象和艺术风格,不断对其进行改革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运用,设计出带有自身独特风格的插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