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是通过阅读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有感而发。童年概念是一种社会概念,即文化概念。为我们理解儿童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儿童的存在,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存在,更是文化意义上的存在。作为文化概念的童年,它可以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也可以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消失。我们知道当今的文化正处于从文字为中心向以形象为中心的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众媒介尤其是电视文化正在对人们的生活尤其儿童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童年;电视文化;儿童生活
一、童年的产生
“童年”是一个被发明出来的概念,印刷术普及之前,儿童与成人之间靠口语传播,彼此分享基本相同的文化世界,所以人类并没有“童年”;印刷术普及之后,文字成为主导,成人掌握着文字和知识的世界,儿童与成人之间出现了一道文化鸿沟,“童年”诞生了。
二、童年的消逝
在波兹曼看来,童年是一种环境的结果。在这个环境中,一些专为成人控制的、特定形式的信息,通过分阶段用儿童心理能吸收的方式提供给儿童。如何维护儿童的童年则有赖于信息管理的原则和有序的学习过程。但是,电视开始争夺原来属于家庭和学校的信息控制权。电视改变了儿童所能享用的信息的种类、信息的质量和数量、信息的先后顺序以及体验信息的环境。
电视腐蚀了童年和成年的分界线。从以下三点来表现:第一,理解电视的形式不需要任何训练;第二,无论对头脑还是行为,电视都没有复杂的要求;第三,电视不能分离观众。像波兹曼所描述的,电子媒介完全不可能保留任何秘密。如果没有秘密,童年这样的东西当然也不存在。
一、电视对儿童生活的影响
《童年的消逝》阐发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 印刷媒介及其文化产生了童年概念 ,而电视媒介及其文化瓦解了童年概念 ,它正在导致美好童年的消逝。波兹曼向人们鸣响了警钟: 那就是美国的儿童文化正面临被电视摧毁的危险。这种观点引发了人们探讨媒介文化与童年生活的兴趣。不仅成年人,儿童也加入了讨论。 有的孩子给波兹曼写信说: “我天天看电视 ,但我没有感到童年消逝了 ,我仍然是儿童。”那么 ,童年真的如波兹曼所说由于电视的普及而消逝了吗? 波兹曼的观点对于我们认识中国的媒介文化与童年生活有什么样的意义?
(一)对肉体的影响
小孩在看完电视后行为恶化,他们变得过动。这是因为小孩坐着不动接收电视影像的后果。电视影像的刺激让身体有想动的冲动,但这种刺激被压抑下来。这些被剌激的身体能量没被用掉,全存在身体里。一旦关了电视,这些能量毫无目标的四处散发,这正是声光知觉超载的后遗症。这种后遗症对所有的人均会造成伤害,小孩受害尤其严重。孩子需要的是肉体的活动来增强他的身体,如此才可以和他的心灵和谐的运作。
(二)对孩子自我形象的影响
孩子看电视时,他没办法和电视沟通,在屏幕中的角色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结果是,孩子学到了屏幕中的角色的行为。有些孩子变得充满敌意、暴力,极端有侵略性,常常大吼尖叫,这是他们对自己及外在世界宣称他们存在的方法。
(三)对于人性价值及关系的影响
孩子们将电视上的角色视为榜样,他開始拿自己和电视上角色相比。小孩子在短短的三十到六十分钟内看到问题被解决,这造成了他们对于真实生活中问题的低容忍度及挫折感。家人之间表达爱意也被电视所抹杀,很多家庭很难找时间对家人真诚表达自己的爱意。孩子需要经由每天在家和家人表达爱意,由此他才可了解人生存在世上的真实意义。
(四)对于阅读的影响
文字是人们进入人类智能的镜子,是我们了解人类在地球上进化的唯一资源。如果我们想要让孩子无约束的长大成人,他们不仅需要发展出读、写、分析思考的能力,更需使用读、写、思考来发展出对学习的热爱。
(五)对于想象力的影响
当小孩看电视时,电视占据了他的心智和时间,限制了他练习想象力的机会,电视将大人创造出来的影像投射到小孩的脑里,完全被小孩吸收,小孩变成依赖外来的力量来帮他们创造影像及想法,抹杀了孩子自己内在创造影像的能力,严重削弱了他成长成健康成人的过程。想象力提供了爱的能力,是想象力让我们看到了心爱的人的完美,看到了人类不完美举动的意图,想象力是通往人类灵性世界的门槛。
(六)对于小孩灵性成长的影响
电视用别人的想法及影像填充了孩子的心灵,否定了他发觉自我的自由。少了这种机会,孩子会觉得挫折、负担过重,而最重要的是缺少自我认知的能力。唯有提供孩子自我认知的能力,孩子才会发展出探索自己内心世界的能力,进而开始对“我是谁?”这个问题有所领悟。
四、小结
尼尔·波兹曼的重要贡献就在于通过回顾童年概念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童年概念是一种社会概念,即文化概念。为我们理解儿童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儿童的存在,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存在,更是文化意义上的存在。作为文化概念的童年,它可以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也可以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消失。不管我们如何去理解和评判波兹曼的观点,他为我们敲响的警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童年是在消逝,但童年的消逝不是单纯的媒介形式的问题,而与整个社会的观念、文化传统有关。媒介作为文化的一个方面,当然会影响到儿童的观念。如果说电视真的引起了童年的消逝,那么消逝的原因不应该是电视这种形式的本身,而是操纵电视的人,他们的文化观念、儿童观、经济利益动机等决定了他们要美化和鼓励儿童成人化。如果在我们的文化中没有童年的概念,那么,即使没有电视这种工具,成人也会利用其他手段从儿童身上获取他们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美]尼尔· 波兹曼.童年的消逝 [M ].吴燕莛 ,译 .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4.
[2][美]尼尔· 波兹曼.童年的消逝 [M ].吴燕莛 ,译 .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4,p22.
作者简介:孙林红(1989-),山东淄博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