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融合的职业教育教学的应然视角之思考

2017-10-30 18:04陈海滨
职业·中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教学意义视角工学结合

摘 要:情境是职教课堂的基本元素,教学应基于情境。本文从实现工学情境的有效融合进行有效的情境采集,实现多元情境的相互交织;以情境为媒介,实现中职课堂教学的意义再造这几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让课堂笼罩在情境中这一中职课堂教学的应然视角。

关键词:情境融合 工学结合 教学意义 视角

课 题:本文系第三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中职校数控专业“教学工厂升级版”建设与运用实践研究》成果(主持人:陈海滨;课题编号:ZYB230)。

职业院校的专业课堂应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其显著特征就是职业情境与学习情境的有机融合。如何有效地采集职业情境并把职业情境有机地融入到专业课堂教学中,使专业课堂散发出浓浓的“职业味”,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关键。

一、基于情境:工学结合的新诠释

1.理解多元:乱花渐欲迷人眼

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工学结合始终是重要的前进方向,同时也是当前制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瓶颈之一。当前,对工学结合出现了多种理解,大部分人认为工学结合就是工作与学习相结合,于是就出现了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教学形式,出现了学分积累与转化制度,企业见习、顶岗实习也成为职业学校教学的“新常态”;有人认为工学结合就是企业文化进校园,实现校企对接,于是很多学校就将车间布置成企业样式或模仿企业样式,引入企业的“5S”甚至是“7S”管理;有人认为工学结合就是把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引入职业院校课堂,实现学习即工作,作品即产品;也有人把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等同起来……不同的人对工学结合的不同理解,形成了不同的工学结合形态。

笔者更认同把工学结合看成是学生学习情境与企业工作情境的有机融合的观点。企业的工作情境可理解为企业的生产流程、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或企业中的经营与管理。那么,工作情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否可以无差别地融入到中职的专业课堂,并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情境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觉得职场、课堂合一,课堂即车间,学校即工厂,工作情境就是学习情境;有人觉得职场和课堂是两个不同的区域,学习是学习,工作是工作,工作情境不等于學习情境;也有人认为,学习情境中渗透职场情境应根据专业性质与教学现实进行融合。

2.情境融合:咬定青山不放松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工作过程情境与学习过程情境的融合是教学的实践性和职业性重要的体现之一。但二者的融合并不等于校企合一,也不是学习过程情境全部采用企业工作情境。如果学习过程情境全部采用企业工作情境,学习过程则演变成企业生产过程,学校演变为工厂,课堂演变为车间,学习演变为工作,学生演变为工人,那么便偏离了职业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在专业教学中引入的工作情境应具有典型性,是与学习过程较为匹配的,是经过论证挑选出来的,是学生感兴趣的,是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有较大促进作用的。

职业教育工学情境融合要尽可能地将企业的产品(服务)以项目的形式引入专业课堂,以真实的项目为载体,将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融入项目中,以真实项目为驱动实现教学。这种工学情境融合式教学,其显性成果也是形成产品(服务)。但教学过程并不等同于生产过程,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还能学到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价值观等。学生不仅明白要做出什么结果,还能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这样做的意义。

二、在情境中:课堂教学的新常态

1.情境采集:风宜长物放眼量

工学情境融合教学中较为重要的是工作情境的采集,如同艺术家、作家的采风,需要先确定题材,然后再收集相关素材,最后是作品创作。比如在CAXA实体设计教学实例中,题材的选择要灵活恰当,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课程标准确定相应的题材,如常见机械零件设计、趣味工业零件设计、综合零件设计及装配等。在确定好题材后,教师可收集与题材相关的企业素材,学生也可收集相关的素材。若确定的题材为趣味工业零件的设计,则师生可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设计素材,如手机设计、图章设计、杯子设计、鼠标设计、烟灰缸设计、眼镜设计、吹风机设计等,为进一步实体设计搭好“脚手架”。学生根据教师的设计要求和收集的素材进行设计和创作,完成项目设计任务。

有两条基本路径可实现工作情境的采集:一是根据课程标准来采集符合要求的企业产品或服务,称之为正向采集。如在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外圆、割槽、切断等相关指令,选择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典型的工业产品——陀螺,学生在做陀螺、玩陀螺的过程中体验感悟知识、尝试训练技能,提升了职业素养。二是根据工作情境来整合教学内容,称之为反向采集。如制作溜溜球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个项目,在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教学中可以将企业中溜溜球的生产案例引入,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开发,使溜溜球的加工承载数控编程的知识与操作技能。通过这种双向采集,实现学习情境与工作情境的交互对接。

2.情境呈现:只在人心那样看

完成情境采集只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这一情境不仅是工作情境,更是生活情境、娱乐情境,课堂毕竟不是工厂,教学毕竟不是工作,可以对工作情境进行适当的改造使之更适合课堂的情境呈现。因此,所谓工作情境与学习情境的融合,并非是将工作情境一成不变地搬进课堂,而是在工作情境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使之适合于课堂呈现。例如在陀螺的加工制作课程中,如果教师只是引入工作情境——加工陀螺,则可能无法真正地打动学生,这时可对此情境进行改造,形成系列情境:第一,由学生在网上购买陀螺,并进行陀螺比赛,让课堂首先玩起来,营造“玩”的情境。第二,在学生兴趣盎然之际,教师引入学生任务,让学生根据购买的陀螺造型设计自主加工陀螺,并要规定好相应的精度要求和规格要求,营造“做”的情境。第三,学生进行陀螺造型设计构图,在学生设计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构图点评,主要从知识技能的负载、创意创新设计等方面进行,以营造“评”的情境。第四,让学生根据各自的陀螺构图进行自主或合作加工,教师适时引入竞赛机制,鼓励学生又好又快地进行加工,营造“赛”的情境。第五,玩自己制作的陀螺,学生加工完陀螺后,教师再一次营造“玩”的情境,让每位学生玩自己制作的陀螺,做到“自己的作品自己玩”,真正感受自己的劳动成果。第六,玩他人制作的陀螺,教师再创设作品互玩的情境,通过陀螺的交替互玩,达成作品交互评价的目的。这种系列情境不但丰富了工作情境,而且也使课堂情境更为丰富,更契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endprint

将工作情境引入课堂不是原样照搬的,一定是经过教师“艺术加工”的,但课堂情境必定是工作情境的一种反映,必定是学生心灵的一种感应,这种工作情境必定要更多地与学生的生活情境、学习情境相链接,体现的是一种多维关照。因此,所谓情境融合,其实是多种情境的交织与“组装”,是一种基于学生心灵的情境再造,而非单一的情境“移植”。在现实中,笔者看到了太多的情境“移植”。无论是将课堂“搬到”车间,还是将产品“搬到”课堂,很多教师把这种情境“移植”视为工学结合,视为教学改革的“新常态”,视为有效的教学。其实,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学的内容是否真正与学生的心灵相融合,是否关照“人心”,因为教学就在于“只在人心那样看”。

三、为了情境:课堂再造的核心

1.情境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元素

长期以来,理实分离及教学与生产、生活脱节的现象始终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很多教师只是机械地“撮合”理论与实际。随着项目教学的引入,原本的理实分离及教学与生产、生活脱节的问题会迎刃而解,然而,教学依然“僵硬”,其原因就是教学并没有“情境”的缓冲,情境并没有纳入教学设计的范畴,教学设计只是单一地考虑知识与技能,考虑其达成路径,也就是教师只为“赶路”,无暇关注“延途的风景”,而“风景”却是“赶路”不致疲惫的“妙方”。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教学情境,实现情境的融合,需要教师要拥有“慧眼”、存有“慧心”和拥有“慧智”。例如,“车削圆锥面的加工”这一较为普遍的项目含有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然而该项目却并不具有情境性。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情境与生活情境和工作情境有机融合,可以选择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带圆锥面的产品作为教学的载体,形成有趣的生活情境,促使教学的意义生成。

将情境纳入教学设计的范畴,使其成为教师教学习惯,这是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基本要求。学生的能力是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锻炼的。生活处处皆情境,教师甚至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自主选择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选择与判断。例如在“车削圆锥面的加工”项目中,教师并不限定加工产品,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主选择。教师只是限定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点,设定基本的评价要点,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与制作,实现情境的多样化,并以多样化的情境实现多样化的作品,实现教学的“私人订制”。

2.情境是教学意义的基本保障

教学基于情境才有意义。长期以来,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意义,其重要原因就是学习脱离生活实际。教师与学生对于“有意义”的认知出现分歧。课堂上,教师长篇大论、洋洋洒洒,而学生却兴趣全无、昏昏欲睡。课堂中缺乏对学生有影响力的情境,学生无法沉浸在情境中,也就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情境是课堂氛围形成的核心要素,只有情境才能使课堂摆脱纯粹的知识与技能传授,而是结合实际、回归生活,形成有意义的世界。学生机械式地学习、记忆和训练,没有与情境相联系,也没有形成相应的整体概念,导致出现学不会、记不住、练不熟的现象。“当在学校里学的东西都忘记时,剩下的才是教育”,于是我们都在追求尽可能“剩下”更多的东西,而要剩下更多的东西,唯有基于情境,因为情境是形成教学意义的基本保障。

例如在“车削圆锥面的加工”项目中,如果只是单一地进行圆锥面的加工,而不能让学生了解加工圆锥面有什么作用,对生活有什么帮助,学生就体会不到学习的意义。但如果将“车削圆锥面的加工”与某一学生熟悉且常见的物品如溜溜球结合起来,把制作过程与娱乐过程结合起来,学习就富含意义了。学习不仅是制作技能的掌握,还是生活娱乐性的体现。课堂就不仅是“好动的(做的)”,还是“好玩的”。学生可以自己制作溜溜球,也可以举一反三,制作更多好玩的物品。同时,在亲手制作溜溜球的过程中也能熟记相关知识,知识已经与情境密不可分。学习其实就是一种情境,情境就是一种贴心的、自然而然的体验。正是这种体验促成了教学意义的深度达成。

再如,在CAXA实体设计这门课程中,在齿轮泵、减速器实体造型时,将装配命令与真实部件的装配拆卸顺序及齿轮的啮合运动联系起来,进行装拆和传动动画的设计。学生在这种高度仿真的情境下學习,不仅能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形象记忆并加深记忆,知识和技能这两项基本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课堂因情境而生动,因情境而有吸引力,让中职教学课堂散发出浓浓的“职业味”,实现工学情境、生活情境的有机融合,让课堂笼罩在情境中,这是中职课堂教学的应然视角,也是推动中职课堂生态优化的重要着力点。

参考文献:

[1]姚梅林.从认知到情境:学习范式的变革[J].教育研究,2003(2).

[2]郑航.基于情境的道德教学及其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4(9).

[3]宋景芬.情境性学习的迁移诉求[J].教学研究, 2008(4).

[4]李吉林.情境教育的独特优势及其建构[J].教育研究,2009(3).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意义视角工学结合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真实世界的寓言
论电影中角色参与的心理快感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创新思维,让小学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新课题“算法初步”教学意义的研讨
分层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践行策略研究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