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欣
作为一个鸟类学者,我熟悉许多鸟类,特别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许多鸟类。这里我所说的熟悉,是指对一个物种自然生活的密切关注和演化规律的深入思索。青藏高原,就是我长期从事野外鸟类科学研究的地方。
在我熟悉的鸟类当中,有身披蓝装、隐匿丛林的藏马鸡,志存高远、搏击长空的胡兀鹫,仪态高雅、信步湖边的黑颈鹤,还有体色艳丽、娇小可爱的花彩雀莺,高枝玄酷、性情刚毅的灰背伯劳,以及花纹饰面、憨态可掬的棕颈地雀。
不过,仔细想来,与我的高原野外生活息息相伴、最能触发我对高原野外生活思念的鸟儿,非灰腹噪鹛莫属。
1995年5月-10月,当我最初踏上高原并在西藏东南部易贡藏布上游研究鸟类时,灰腹噪鹛就已经成为我最熟知的一种鸟类。随后直到2007年的10多年间,我在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高山上从事野外工作,它们依然一直陪伴着我。后来,我把研究的注意力放在高原草甸生态系统的鸟类,我的野外生活远离了灰腹噪鹛,但它们依然飞翔在我的心中,歌唱在我的心中。
大多数噪鹛类生活在低海拔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比如在中国北方只有山噪鹛一个物种。能在海拔2500米以上生活的种类寥寥无几,而世界上能生活在海拔4500米的噪鹛类,恐怕就只剩下灰腹噪鹛了。凭借独特的高海拔适应能力,灰腹噪鹛成为西藏特有物种,当然也是中国的特有
物种。
灰腹噪鹛是高原鸟类群落中的一个优势种。原始森林,无论茂密的高山栎林、幽深的云杉林,还是葱郁的大果圆柏林,很少有它们的身影。而山脚河谷稠密的灌木丛,还有藏民田地、院落周围的篱笆,才是它们的乐园。至于海拔高度和灌木类型,则对它们没有什么限制,从海拔3200米的河谷到4600米大河源头的冰川脚下,都是灰腹噪鹛的自由世界。在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高山峡谷,没有莽莽的原始丛林,灌丛代表着这里的植被特征,这恰是灰腹噪鹛最理想的栖所。
自然选择已经让灰腹噪鹛很好地适应于灌丛间的生活,它们翅膀短圆、尾巴修长,不善于长距离飞翔,终年居住在一个地方。也许自然选择同时还塑造了它们的性情:活泼,嬉闹。在棘刺丛生的灌丛间,灵巧地窜来窜去是灰腹噪鹛的拿手好戏,尖利的刺儿一点也奈何它们不得。
灰腹噪鹛特别喜欢唱歌,是山谷最出色的歌手之一。歌声欢快纯美、韵味无穷,总是山谷中群鸟谐奏曲的主旋律。
这是一种与人类最友好的鸟儿,经常从窗户飞进藏民的屋中,衔取青稞之类的作物。藏东易贡藏布江上游山脚溪流边的石屋里,住着一位老活佛,与几只噪鹛交了朋友。只要他一呼唤,鸟儿们便飞到他的小院,吱吱碴喳闹着要食吃,有时竟放肆地落在老活佛身上。在雅鲁藏布江中游高山上的雄色寺,灰腹噪鹛简直就是庙里的成员,寺前殿后、草垛柴堆,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还时常飞到大殿前和尼姑的小院,衔取各种供品。有一段时间,几只灰腹噪鹛成了我的客人,只要发现我的小土屋上飘起袅袅炊烟,它们就光临驾到,叽叽喳喳的,我总是照例撒几把大米或扔几块干馒头。
灰腹噪鹛有群体生活的习惯,尤其在非繁殖期。群体不大,通常由3-7只个体组成。共栖一枝并相互梳理羽毛,是灰腹噪鹛也是大多数噪鹛的嗜好。不过,這种行为的发生似乎与季节有关。6月-8月间,43个栖木而息的记录中,只有1次看到相互理羽的现象。而非繁殖期的127个记录中,有16次看到这一现象。在晚上,灰腹噪鹛也喜欢成对而栖。秋天和冬天的夜晚,我发现17个夜宿的社会单位,14次是两只在一起的,只有3次是单独的个体。
第一次发现灰腹噪鹛的巢,我甚是惊奇。高山柳枝杈间,在用草茎编织的精致巢窝里,躺着3枚蓝绿色的卵,上面还点缀着一些褐色的斑点。没想到这灰不溜湫的鸟儿竟能生出这般鲜亮的“宝石”。
更多的灰腹噪鹛巢隐藏在带刺儿的灌丛间,比如蔷薇或小檗,尤其是当这些灌木生长在山涧溪流边。在雄色峡谷,灰腹噪鹛在5月10日到8月19日之间产卵。产卵期有两个高峰,一个在5月下旬-6月上旬,另一个在6月初-7月初。可见,每个繁殖对在一个繁殖季节可以养育2窝。灰腹噪鹛长达100来天的种群繁殖期为其他高山鸟类所不及,后者通常只持续50天左右。
与其他噪鹛一样,灰腹噪鹛营巢、孵卵、育雏的工作也是雌雄亲鸟一起承担,这是社会单配制婚配体制的典型特征。有趣的是,没等一窝卵产完,亲鸟就开始卧在巢里孵卵。这种看似不经意的现象背后有着重要的进化玄机。原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产下较晚的卵孵化时间推迟,从而导致雏鸟的身体大小存在差异,这为双亲依据当时的食物条件调节自己的繁殖成功率提供了必要条件。的确,在含有2只雏鸟的窝里,最大和最小者体重的平均差异只有8%,而在含有3只雏鸟的窝里,这个差异达到20%。
有趣的是,每次当我观察尚在巢中嗷嗷待哺的小鸟时,都只有一只亲鸟围着我焦急地鸣叫。另一只,很可能是它们的父亲,在忙什么呢?
刚孵出的幼雏身披稀疏的灰黑色绒毛,特别是那灰黑色的、光裸的皮肤,与其鲜亮的卵壳并不般配。父母不嫌儿女丑,它们辛勤照料着儿女。在雏鸟的口腔下部,我放置一小团棉花,由此搜集亲鸟喂给雏鸟的食物的种类和数量。得到这样一份菜单:蜂类24%、甲虫16%、蝴蝶或蛾子幼虫16%、蜘蛛12%、多足动物12%、蚂蚁12%、成体蝴蝶4%、苍蝇4%。这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促使小噪鹛一天天长大,羽翼日渐丰满。离巢出飞之前,它们看上去很惹人喜爱。
在鸟类中,噪鹛是表现合作繁殖行为最多的类群之一。其中的黑脸噪鹛、白颊噪鹛都表现出合作繁殖行为。生活在阿拉伯地区的阿拉伯鸫鹛、非洲南部的斑鸫鹛以及印度次大陆的丛林鸫鹛,是鸟类行为学家深入研究的对象。虽然灰腹噪鹛符合居留性、结群性和食虫性这些合作繁殖鸟类的共性,可是,我并没有发现任何灰腹噪鹛的巢有助手存在。如果合作繁殖行为具有谱系的烙印,又是什么原因导致高原生活的灰腹噪鹛放弃合作繁殖呢?
野外工作是艰苦的,更难忍的是只身生活的寂寞。好在一年中的任何季节,总能看到几只灰腹噪鹛结队在灌丛里敏捷而欢快地穿梭,总有它们的优美歌声相伴,这让我的内心充满快慰。记得1995年10月,我告别易贡藏布的冰川、森林时,灰腹噪鹛的歌声一直伴随着我马背上的漫长行程。每年从西藏的野外工作返回内地,便不能看到灰腹噪鹛活泼的身影,听到它们悦耳的叫声。所以,与我心爱的小鸟相会,也是我再上高原的动因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