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凤
古人云:“师如父母”,人们把老师比作“慈母”,主要是对那些有着“童心母爱”的女教师给予的最亲切、最真挚、最感人的尊称;“人类灵魂工程师”一词原是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作家的称谓,后来被教育家加里宁引用到教育界,从此,“人类灵魂工程师”成为老师特定的称谓,這也是社会给予教师的崇高赞誉;人们通常把童真的孩子比喻成幼苗、花朵、小树等,而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一样,用智慧、爱心和汗水浇灌、培育、呵护着园子里的每一株幼苗,使他们枝繁叶茂,姹紫嫣红,茁壮成长。因此,把老师称作园丁是最质朴、最形象、最富有田园诗意的比喻;而列宁也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慈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些词汇给了教师一个美丽无比的光环,事实上他们的辛勤付出确实也称得起这些称谓。但长期站立讲台,一直面对相较自己而言的学生这个弱势群体,也有了属于教师这个职业的一些“臭毛病”。
一、说话语气居高临下
教师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有了威信之后,孩子才会确信老师所讲授内容和指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才有利于学生品质的培养和塑造。而教师威严是建立在自己扎实的专业基础之上的,所以面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教师习惯了侃侃而谈,不容置喙。这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每堂课上充分发挥着它的光热,但长期以往,就浸入了教师的骨髓,出了课堂,仍然带着这么一股专业自信去与人交涉,自然说话语气居高临下,惹人生厌。生活远高于课本,它容纳着全部的是是非非,此时的教师已然成为了沧海一粟,谦卑才是王道。
二、极易与人争辩
在教研室,教师面临某一困惑时,同学科教师便会针对该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自然会有意见相悖的时候,此时容不得半点马虎,不然就是贻误学生终身的大事件,你来我往,争辩查证是家常便饭,搞清楚问题的真谛是关键。回到家庭生活中,有了夫妻矛盾、婆媳矛盾,仍然看重对错,非要争辩出个对错来,但忘了,这里是家庭,事事不再是摆事实讲道理,而是看重情,哪有那么多的对错,你让我一点,我理解你一些,就皆大欢喜。
三、容易着眼于缺点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短板理论”:限制木桶盛水量的是那块短板。为了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在肯定学生的优点之外,更多的是想弥补学生的短板,所以不断着眼于学生的缺点,力图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更正。回到生活中的教师,也希望身边的人更完美优秀,所以针对看到的缺点不断的提醒,望其更正,可是人无完人,维纳斯之美不正是她的缺憾之美吗!
四、做事按部就班,了无生趣
教师在开学之初就做好了本学年的教学计划,什么时候该完成什么教学任务,需要一一考虑到。而到了每一节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流程及主要解决问题都提前进行了准备,按部就班的进行着每天的主要教学活动,虽有课堂小插曲的存在,但主要课堂模式不会发生改变。习惯了把控课堂节奏的老师,在生活中,就变得不喜欢出现惊喜和意外,到什么时间该安排家务,什么时候出去活动都提前做好了计划,生活过的一成不变,了无生趣,但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懂得变通,迎接惊喜,才能享受更精彩的生活。
五、性格多疑敏感
学生是家长的掌中宝,他们的安全关联着整个家庭乃至社会的安宁和幸福,所以校园安全也是教师关注的重点。所以在上课期间,教师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一举一动,当发现有异常时,会多存一份疑心,宁可多一事不能少一事,让可能的情感波动、不当举动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果女性天生就有当福尔摩斯的潜质,那教师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细致和谨慎,但是不断的疑窦丛生,就会让身边的人很累。水至清则无鱼,在成人生活中,难得糊涂也是一种智慧。
六、容易否定自己
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在塑造学生的性格,承载着一个生命一生的重量。因此,不管是国家,学校还是自身,都要求和需要教师“三省吾身”,斟酌自己今天的教育,并在事后不断反思。哪怕经过了几次头脑预演,学生的课堂反应总有出人意料的地方,这就需要凭借教师的临场反应来紧急处理,但事后回想,总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式,就开始自责,否定自己,为什么当时没想起来这么处理,为什么当时的自己就这么思维局限。到了生活中,教师碰到的棘手问题就更多,没能处理好,就会沮丧,自我否定,消极情绪不仅影响自己也影响身边的亲人。其实,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清晰认知自己,调节情绪,有错就改,又有何妨。
生活中,每个人都具有多重身份,教师除了是教师以外,他还是丈夫(妻子)、儿子(女儿)、哥哥(姐姐)和朋友等。在教师岗位上,那些合理的处事方式,到了其他身份,做起来就成了“毛病”。一天清醒的16个小时中,教师扮演教师角色的时间长达8到10小时,所以不能随意切换成其他模式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知道了自身的这些“缺陷”时,在家庭生活中稍有改变和留意,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也希望身边有教师的朋友,在读到这篇文章时,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