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妲宁
我觉得我妈妈不算是一个有诗意的人。夜晚我抬头痴痴地看着月亮,內心充满各种幻想的时候,妈妈却在一旁敲我的脑袋:“傻瓜,月亮有什么好看的,有这个时间怎么不去写你的作文?”我脖子一横:“我这不是在找写作灵感吗!”妈妈便不再说话。
我们家没有中秋赏月的习惯。有一年中秋节的夜晚,我一边啃月饼一边看书,看累了就想到门外吹会儿晚风。这时,我突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背影。她仰起头,正静静地欣赏着月亮。晚风袅袅,将一句轻轻的话柔柔地传送过来:
“那边……都在赏月吧……”
我顿时感到眼眶有些湿润。
晚风在此刻如一场春风,很暖,很暖。
妈妈是广西南宁人,从小在南宁长大。后来认识了爸爸,便嫁到了相隔甚远的浙江衢州。在我和姐姐没上学之前,我们经常衢州南宁来回跑。上学之后,南宁对我们来说渐渐就只有些模糊的印象了。因为那儿离我们太远,我们只能每逢长假抽空去一趟。而对于妈妈来说,南宁就成了一份乡愁,久久地粘在心底,像一团浓墨,怎么也化不开。其实妈妈完全可以随时去南宁,但是她觉得我们还需要她的照顾,所以,她跟我们一样,半年甚至一年才回一趟家。
我很心疼我的妈妈。她和这里的人不一样。她操着一口南宁腔,十几年的衢州生活也没有让这口音变淡。因为这口音,许多本地人就会有些排斥妈妈。两地的习俗也不一样,就拿饮食来说,南宁不怎么吃辣,可是这里几乎样样菜里都放大把大把的辣椒。妈妈也是学了十几年,才勉强适应了这里的饮食。
记得我和妈妈去菜市场买菜。市场里青菜绿油油的,南瓜金灿灿的,番茄红彤彤的……应有尽有,看得我眼花缭乱。可是妈妈总会像是对我说又像是在自言自语:“南宁的菜还要丰富呢……”我们去买鸡,妈妈会说:“这里的鸡有些难吃,南宁那边的鸡才叫好吃,特别是你外婆养的,怎么煮都是美味!”捧起一把花生,她又说:“这花生一点都不好,南宁那边的花生,那叫一个香!你外婆年年种花生,我从小吃到大,现在还常惦记那个味道……”卖菜的人满脸的不高兴,可妈妈不管三七二十一,看到还是会说:“南宁那边……”“是吗?”我有一次故意回了一句。“嗯……”妈妈叹了口气,发了好一会儿呆,仿佛在期盼着什么。也许,我不该那么问的。妈妈谈起南宁来就像个孩子,孩子毕竟脆弱,若是谁说一句话触动了她,平日里刚强的她真的会感性起来,甚至掉下眼泪。我曾怀着好奇去逛过南宁的菜市场,跟衢州的没什么两样啊。那些菜,我也并没有尝出什么不同的味儿来。我只能这样猜测,或许有一种特殊的东西使妈妈的味觉变得异常灵敏。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她不在我们面前赏月的原因吧。
我很清楚,妈妈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南宁。每每妈妈和外婆通话,我总感觉妈妈的声音里带着一种若有若无的哭腔。
有一天我忍不住问妈妈:“你那么爱南宁,当时怎么会舍得远离,然后嫁到这么远的地方来?”
妈妈的嘴角牵起一抹捉摸不透的笑意,敲了敲我的脑袋:“傻瓜,要是我留在南宁,不就没有你和你姐姐了吗?”
妈妈顿了顿,又说:“长大以后,你们就别嫁那么远啦。嫁得远了,有什么委屈呀,快乐呀都找不到人倾诉和分享。再说了,如果你们以后也那么久回来一次,我和你爸爸也惦记呀,也会舍不得的呀……记住没?”
我鼻头一酸。记得当时我还很幼稚地横着脖子说:“我才不嫁人呢!”
妈妈哈哈大笑起来,又敲了敲我的脑袋:“傻瓜!”
我没有笑,抬头看向妈妈,竟发现她眼眶都红了。
我曾听妈妈说过她从家乡出发来衢州的时候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于是,我的脑海里便常常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
深蓝的天幕上缓缓流动着几片虚无缥缈的流云,一如当时妈妈心中的衢州。一轮明月扣在天上,月光是一丝一缕的,风像一个裁缝,将月光织成一件闪着柔光的嫁衣,轻轻披在妈妈身上。火车像一只鱼儿穿行在月光中。那晚的月亮真的好亮,整个世界似乎只剩下了这明月。
我知道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用大量笔墨去描写月亮,将乡愁渲染得富有诗意。我还没体会过乡愁,但我的妈妈体会到了。
妈妈仰起头,正静静地欣赏着月亮。月光剪下她的背影,将这背影送往更南的地方。
我写作的灵感在那一刹找到了。
我悄悄地来,又悄悄地离开。我要留妈妈一个人好好地赏月。我再也不会说我妈妈不算是个有诗意的人了,其实她比我们更富有诗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