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孝道意识探讨

2017-10-27 05:04蒙艳春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孝道中学生

蒙艳春

[摘 要]孝道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之一,应以中国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孝道意识为研究对象,揭示中国中学生群体在孝道意识和孝道践行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中学生本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分析中学生群体存在孝道意识缺失的原因,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解决中学生孝道意识缺失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孝道;孝之道;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7-0073-03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古人也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今天对孝道的理解和诠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几千年来以家庭为基础培育起来的、深入千家万户的传统观念,需要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再认识。研究中学生孝道意识这一课题关系社会长治久安,更关系民族兴衰。

一、对当代孝道教育的理解及其基本内容

孝是中国传统伦理体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基础,是传统中国文化中最具有特色的内容之一。何为孝?《尔雅·释川》对孝的解释为“善事父母為孝”;《说文》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孙中山先生在其《三民主义》中指出:“《孝经》所言的孝字,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至,现在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家,讲到孝字,还没有像中国讲的这么完全。”

(一)传统孝道的内涵及当代孝道的一般理解

1.传统孝道的内涵

孔子乃儒家孝道的鼻祖,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不仅是孝之人性根源,而且是孝要努力实现的终极目标。孔子围绕善事、父母的孝、基本家庭父子关系提出了许多平实的孝的理论。第一,强调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础上,认为孝敬父母要真心实意,如单纯的物质上满足父母,尚不足以孝父母,更重要的是“敬",使父母得到人格上的尊重和精神上的慰藉。《论语·为政》载:“子游问孝。子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足以表达出孔子之孝要敬父母。第二,把行孝与守礼结合在一起,孔子把孝的精神实质归为敬,为了用行动表达或表现出敬,孔子则把行为符合礼才能表达出孝。第三,把“孝”和“悌”结合起来,悌是敬兄。第四,提出“几谏”的原则,以协调父子关系。孔子认为父母若有错误,作为子女的可以用婉转的语气进行劝谏,以免陷父母于不义。孟子对儒家孝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作用,孟子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孟子·离娄上》)。孟子认为事亲、尊亲是人生最高的道德表现。随后孟子又将这种思想提升总结出五不孝为:“隋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离娄上》)曾子是中国古代关于孝道理论的集成者,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养亲。”《礼记》。也就是说,曾子认为的孝有三等:最大的孝敬是使父母得到人们的尊敬;其次是不辱没父母的名声;最下等是能供养双亲。曾子所创立的“孝”道,是一切德行之根本,是国人最基本的道德。

纵观传统孝道,对当代社会而言,有其消极落后的一面,如重男轻女、男尊女卑、传宗接代的孝道是不符合现代民主法治社会发展要求的,甚至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但传统孝道又有其积极进步的一面,如传统孝道提倡的“尊亲”“养亲”“敬亲”“顺亲”“珍爱生命”等,因此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应该对孝道做到扬弃和超越。

2.当代孝道的一般理解

今天我们所提倡的“孝”道,是对传统的扬弃和超越,是建立在亲子人格平等前提下子女对父母的道德义务,是现代家庭中调节亲子关系不可或缺的道德规范。杨治国认为,孝道在今天应当被赋予鲜明的时代内涵:责任感、勇于争先、乐于助人、勤俭节约、常怀包容之心。王涤认为,现代新孝道文化主要应包括尊养父母、孝敬长辈、友爱兄弟、扶贫济困、胸怀抱负、勇于奋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等内容。崔治忠认为,新孝道,具体来说:一是父母履行对子女的慈爱义务,培养子女的独立生活能力,尊重子女的权利和价值观,以赢得子女的尊重和喜爱。同时,摒弃对子女占有式的爱和殉道式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不仅仅是对父母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回报,更是首先将父母视为生命与人所产生的敬重和关爱,其次,是将父母作为最重要的家庭成员、最理解和支持自己的人以及最值得信赖的朋友而萌生的友爱。

(二)当代中学生孝道的基本内容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要重视爱护自己的身体,让父母安心,这是尽孝的根本和前提。当然根据上文阐述的对现代孝道的一般理解中可以看出,当代中学生与其所配备的孝道意识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敬养父母、心系父母、发展自己、礼乐父母。

1.要学会敬爱父母

子游问孝。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为别?”子夏问孝。孔子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言语中强调,对于孝不仅要在于养,而且是要敬。但现实中人们所意会的对父母的孝重在赡养父母,只赡养而不敬,相比于养狗马之类的有什么区别?孔子又说:“在父母面前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最难能可贵。有事情晚辈出力,有酒菜让长辈吃喝,这难道就是孝子吗?”因此,对于父母,中学生应该要学会敬爱,不要拘束于赡养父母的形式,要学会心存孝心,因为孝心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体现。中学生要学会敬爱父母,要做到“敬”和“爱”的结合,对待父母要有发自内心深处的爱。

2.要学会心系父母

中学生学会心系父母要从精神上娱亲、顺亲、敬亲,并且要努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树立健康而远大的人生理想及目标。同时还更要懂得体谅与父母在知识和观念等方面的区别、体恤父母的含辛茹苦。在日常生活中,真诚的孝行往往是一些最细小、最简单、最容易做到的事。比如,几句体贴的问候,细微的关心,打个电话,给父母一个温馨的笑脸,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学校里的事,帮助择菜洗碗,晒被铺床,捶背搓澡等等都是最好的孝行。遵纪守规、不惹事、不费力是行孝;刻苦向学,锐意进取,学业上进也不失为孝;平时朴素节俭,不浪费父母的血汗同样是孝;做出成绩,获得奖励,受到表彰更是对父母的慰籍,也同样会让父母感到你是在尽孝。就是这些点滴细微的小事,都能让父母感到实实在在的满足。因此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心系父母、体谅父母,才符合知孝、尽孝的基本要求。

3.要学会发展自我

中学生要学会发展自我,培养责任感、勇于争先、乐于助人、勤俭节约和包容父母的意识,要努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树立健康而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学习是中学生目前最主要的任务,要努力学习,这也是父母心中对孩子最大的寄托。要学会发展自我,当然,学习并不是全部,中学生还要学会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确保身心健康、珍爱生命、发展自我,这才是对父母的孝心。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把思想、意志、道德和感情融于现实的实践中,让父母对我们的进步和发展感到欣慰。只有这样才能把孝敬父母升华到精神上修身养志的孝的层面。

4.要学会礼乐父母

我国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对于家庭的各种关系皆以礼来协调,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要学会礼乐父母。现在我们无力从经济上报答父母,但让父母通过我们的知礼行为得到宽慰是不难做到的。如,养成早晚向父母问好的习惯,早上起床见到父母要道:“早安!”或问父母晚上睡得可好;晚上休息前应向父母道:“晚安!”离开家时要学会向父母道别。外出不能按时回来时,应及时打电话或托其他相识的人捎口信以免父母挂念。当父母向自己提供帮助时,要真诚地向父母表示感谢;当自己给父母带来麻烦时,要敢于向父母认错并真诚地道一声:对不起……这些都是中学生礼乐父母要学会的基本要求,在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培养家庭美德的习惯,与父母相处要有礼貌,尊重长幼有序的家庭关系,并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感谢父母,不可公然顶撞父母、埋怨父母、指责父母。总之,就是要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在生活中给予父母真正的精神安慰,这才符合学会礼乐父母的要求。

二、中学生孝道意识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中学生孝道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古往今来,子女是否尊重孝敬父母是衡量个人道德品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通过对有关学者的问卷调查和相关资料分析不难发现,当代中学生孝道现状不容乐观。针对当代中学生孝道意识的现状,我觉得中学生孝道意识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不体谅、关心、尊重父母长辈

现今许多中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特殊的家庭环境、生活背景和年龄阶段使他們不懂得尊敬父母长辈。他们对父母缺乏应有的尊敬和礼貌,语气生硬甚至粗鲁;认为父母长辈太“老土”、嫌家穷、嫌父母思想不开放或者嫌父母不如其他同学的父母有本事,甚至嫌父母长得丑等等。这些情况造成部分中学生极不愿意同父母长辈沟通;不愿承担简单的家庭劳动,不能为父母在能力范围内分忧解难;对父母长辈的饮食起居不闻不问,不关心父母长辈的身体状况,甚至在生活上还需要父母长辈的照料。这些都体现了如今部分中学生不懂得主动体谅、关心和尊重父母长辈。

2.过分追求个人的独立地位、家庭平等而舍弃孝道

受西方个人本位和平等友爱观念的影响,许多学生抛弃了传统的父为子纲、严父道、顺亲为孝等观念,要求长辈不要过分干涉自己的生活,要求有充分的空间。这本是时代的进步,无可厚非,但这种行为却逐渐走向反面。近年来,一些触目惊心而且频频发生的事例让许多为子女付出过千辛万苦的父母感到震惊。中学生对父母进行辱骂甚至虐待、殴打和杀害父母的事例屡见不鲜,他们大部分是由于索取上网费遭到父母拒绝或者与父母发生各种矛盾引起的,他们为了追求自己的目的和“理想”弃父母于生存的边缘。这种过分追求个人的独立地位、家庭平等而颠覆传统的孝道,反孝道而行之的做法日渐增多。

3.享乐观念盛行,对父母的付出不知感恩

在现代社会里独生子女日益增多,他们是整个家庭的中心,父母为子女不图回报地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受西方享乐主义观念的影响,许多中学生贪图享受,没有真正用心去体察父母的苦心和期待,更没有好好地审视自己的缺点以及未来之路。一方面,他们宣称人生苦短,在生活上强调个人优越性,吃的、穿的、用的都要优于父母长辈,不顾父母的经济实力,盲目赶时髦、讲名牌、追潮流,超前消费;另一方面,他们不思上进,厌恶学习,由于他们责任意识淡薄,在学习和人生上缺乏理想与目标,荒废学业。他们只贪图尽情享受、轻松生活,久而久之,传统的道德观及家庭观被诱惑和欲望洗涤一空,对长辈的义务观念和责任意识抛于脑后。他们批判“重义轻利”的传统价值观念,以功利主义为评判标准,把功利主义引入亲子关系之中。认为家庭中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父母不过是一种义务行为、代际利他行为和天经地义行为,甚至以“利在义先”“利字当头”来处理家庭代际关系。面对父母的哺育之恩和父母含辛茹苦地付出不知心存感恩,孝心观念在中学生的心目中大打折扣,只知索取,不知奉献,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传统的家庭代际关系蒙上了利益的色彩。

(二)当代中学生孝道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l.中学生自身孝道意识的缺失和行孝的主动性缺乏

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但是越在这个关键时期,大部分的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定型,尤其在思想上会表现出不成熟性和矛盾性。他们自我意识较强,叛逆心理严重,而且自控能力较弱。他们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缺乏孝道意识,缺乏尊亲、善待父母的意识。他们面对父母、学校和社会所传授的孝道教育的要求显得比较难以接受,即使他们知道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且知孝尽孝是子女的义务,但是却很难有毅力和决心将孝敬父母付诸实践。

2.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孝道要求的偏差

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孝道要求的偏差主要表现在家庭角色的错位和父母对子女孝道教育的偏差上。首先是家庭角色的错位,现在的中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过分溺爱,出现了父母与子女的角色错位。中学生在观念上认为自己是家中的皇帝,父母为我服务是理所当然的,子女在和父母的相处过程中,往往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甚至可以不惜牺牲道德原则为代价。有些人连对父母的回报也要以能获取利益来衡量。于是从小就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人人为我的自私自利意识,从而导致家庭角色的错位。其次是父母对子女孝道教育的偏差,很多父母对于孩子,要求的只有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需要,形成了重智轻德的功利性家庭教育方式。甚至,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孝道教育方式以命令和威慑为主,在孩子的表现合乎自己期望的时候,加倍溺爱。但是,一旦孩子犯错或者退步时,对孩子便是埋怨和责罚,甚至有些家长还进行暴力教育,两种极端的做法对于孩子有的只是不利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都不利于孩子孝道意识的培养。

3.素质教育的孝道教育被忽视

德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这本来是教育的题中之意,也是教育实实在在的工作。但是我国对当代中学生德育的效果不甚理想,这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严峻事实。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国家对孝道教育不够重视,国家对于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孝道教育的投入相对科学文化等其他学科的资金较少,导致从事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者队伍不稳定且素质不高。第二,学校孝道教育的缺位,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学校过度关注学生的升学率,只以中考、高考成绩论成败,其他一切都不重要,最后培养出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从而导致当代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弱点和问题,如缺乏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依赖性强,生活中过于追求物质享受,怕艰苦,社会责任感和理想观念淡薄等等。中学生生活经验有限,生活阅历不足,对他们进行德育时应该贴近他们的生活,可是我们的德育课本生活化程度不足,很多讲公德很少讲私德,像“孝”这样有实际生活意义的德育内容反而被忽视,学校在德育上功能没有很好地发挥,应该是中学生孝道现状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

4.社会孝道风气的影响

我国的现代化是依赖于引进西方发达社会的经济、技术等资源的特殊现代化进程,其社会思潮必然会受到西方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冲击和影响。另外,我们曾一度过于专注经济建设,忽视对良好传统道德观念的维护和发扬,使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消极的价值观念和“全盘西化论”对中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再有,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转型,使我国社会的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冲击和干扰。西方社会的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某些模式和我国传统孝道文化精神以及现代社会孝道要求是相悖的。某些中学生对于西方的价值理念全盘接受,没有继承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在知孝、践孝上意识越来越薄弱,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个人主义的价值趋向日益突出。从而使由不尊敬父母到虐待甚至杀害亲生父母的现象屡次发生,社会的知孝、尽孝风气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因此,中学生孝道意识的形成和影响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大家都应该为建全中学生孝道意识而共同努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孔子.孝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胡平生.孝经注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6.

[3] 东方桥.孝经现代读[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4] 马融.忠经[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

(特約编辑 斯 陌)

猜你喜欢
孝道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大学生践行孝道的途径探析
搭建孝道教育与实践平台,探索校园文化育人新途径
塑成作为伦理主体的父母与子女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浅谈中学生的孝道教育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