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虹
时值仲夏,我和50多名内蒙古自治区企业政工干部学习培训班学员来到井冈山革命老区,参加为期三天的弘扬井冈山精神专题培训班。一踏上井冈山这块红色土地,我心中就充满了敬畏,不仅因为它缔造了中国工农红军,将中国革命引向了胜利,更重要的是,这块革命的土地上曾经凝练沉淀而成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来到井冈山,你会感觉处处是美景,处处让人心旷神怡,却说不出好在哪里。其实,这大概就是井冈山的特质。正如井冈山的人民秉性淳朴而刚强,井冈山的山水也是淳朴而劲直、清慧而文雅。来到井冈山,你会发现这里的山雄浑朴拙,不乏陡峭险峻,你可以乘索道一览群山起伏、森林葱郁;也可以欣赏跌宕出五级大瀑布的连续断崖,惊叹其鬼斧神工。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怀着敬畏、静修之心,我们身着红军服在庄严肃穆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吊唁大厅缅怀革命先烈,以洁白的花圈,告慰亡灵,我们是虔诚的信仰者。
为重温历史,我们走进井冈山斗争全景画声光电演示馆,观看井冈山斗争全景画。恍若穿越九十年的时空,置身于雄浑苍茫的群山之中,亲身感受井冈山斗争史上的波澜壮阔,聆听朱毛会师的欢呼声、黄洋界保卫战的枪炮声,以及向赣南闽西进军的脚步声。声光电效果使每个场景都以动态的画面呈现,让人们体验到“五百里井冈尽收眼底,九十年前烽火再现眼前”的真实情景,带给我们强烈的视听冲击,也掸去了我们身上点点风尘。
随后,我们来到茨坪旧址群,湘赣边界第一次党代会旧址上课。茅坪八角楼里闪烁着微弱的灯光,当年毛主席就在这座土木结构的小楼上,在昏黄的油灯下,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不朽之作。当时红军给养困难,点灯用油都有明确规定,团、营、连部晚上办公只准点一根灯芯,毛泽东的八角楼按規定可点三根灯芯,但为了省油,他一直用一根灯芯办公。
在现场教学中,我们发现,三湾改编旧址、朱毛会师的龙江书院、毛泽东写下光辉文献的茅坪八角楼、迫击炮退敌的黄洋界、鲜血染红的小井红军医院、朱德挑粮的扁担,每个地点、每个物件,都是中国红军的永恒经典。
没到井冈山之前,在我的印象中,似乎一直是厚重的红色,然而,当我真正踏上这片红土地后,扑面而来的却是满眼的绿色。当你坐在山头之间的缆车上时,仿若置身于一片绿色的汪洋中,密密麻麻的树木铺满了大山的每一寸肌肤。
虽然很多地方有杜鹃,可井冈山的杜鹃总有一种别样的情感,因为井冈山的杜鹃附着浓厚的人文因素。听我们的教学老师王铁梅讲,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时期,无数烈士的鲜血洒在这块土地上,肥沃着这里的土壤,滋养着这里的万物,使这里的杜鹃红得格外鲜亮夺目,绚丽热烈。
今天,我们来到井冈山,在参天挺立的水杉问,在浓荫馥郁的梧桐下,杜鹃以树的姿态花团锦簇地伸向蓝天,或娇艳,或挺拔,为绿色的山林增添色彩。正如一首山歌唱得那样,“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
井冈山,一个红色经典与绿色生态相映生辉的地方。一个将山的高峻与雄浑、博大和深邃融为一体的地方。一群革命者在这里播下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造就一座令人仰止的名山,一个永远的精神家园。于是,她的红,她的绿,她的过去和现在,她的表象与内涵,成为人们来此探询的主题。
如今,巍巍高山,涓涓流水,它和众多的革命遗址形成一个整体,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一座遍布全山的大学校,成为人们陶冶情操、振奋精神的生动课堂。我们来到井冈山,在这座没有围墙的校园中,找到了心灵憩息之所。
不仅如此,巍巍五百里井冈这座“学校”,她的浑身上下还洋溢着一种气质神韵,她的空气中都弥漫着的那种红色味道。漫步在街头,苍松翠竹似在诉说艰难岁月的严酷激烈,清新空气仿佛又提示今天和谐生活的安闲甘甜。就连茨坪镇路边匠心独具的火炬路灯,也会告诉你,当年的星星之火,如何以燎原之势,照亮了通往一个新时代的路径。
来到井冈山,我们抚今追昔,通过入眼、入脑、入心的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和情景教学,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更深切的了解。短短三天,井冈山宣传干部培训中心组织我们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茅坪八角楼、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黄洋界哨口、小井红军医院、小井红军烈士墓、龙江书院等地点进行现场教学,重温、弘扬井冈山精神,精神生活得到充实,理想境界得到升华。
革命精神,薪火相传。此次到井冈山学习培训,追寻革命先烈的历史足迹,实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切身处在革命圣地,让我深切感受到井冈山的红色情怀,思想上受到了井冈山精神的洗礼。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作为一名兵工人,要铭记历史,弘扬井冈山精神,更加自觉地将井冈山精神与兵工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敬畏井冈,守缘兵工,传承井冈山精神的红色基因,忠诚使命,有责任、有担当地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永远知敬畏讲道德、讲品行;永远敢担当,讲奉献、讲作为,不断做好本职工作。
井冈山精神超越时空,历久弥新。此次井冈山之行,平凡的“井冈”两字,注定会永远留存在我人生的记忆里,注定会永远镌刻在我的生命历程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