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历史课堂焕发生命力

2017-10-27 10:29刘海洋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7年10期
关键词:历史生命课堂

刘海洋

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新课程教学中,应该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放学生思维,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我在实践中摸索、思考,利用课堂实例来激活历史课堂,效果很好。

一、再现历史,感同身受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除了遗址、遗迹、遗物可以证明之外,其余多数都保存在文字记述的历史文献中。单纯的文字信息经常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历史又都是已经过去了的事件,不可能重演和复制,学生不可能亲身经历、直接体验历史。这时,教师就要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或再现历史情境,为学生架起通向“历史生命”的桥梁,使其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真情、感悟生命,领会生命的意义。

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和录音,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容易获取的历史课程资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可以很好地发挥这些资源的优势。通过多媒体把鲜活的历史信息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视听刺激下接近历史,理解历史,进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在讲到“南京大屠杀”时,我用大量的图片和声像资料再现日军的罪行,并让学生了解了中国人民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是如何为国家命运着想的。学生看后一片沉寂,继而又慷慨陈词、义愤填膺,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二、设疑质疑,开启心智

我国宋代的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疑”是点燃学生积极思维的火种,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突破口。一句话,巧妙设疑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

历史教学中,教师的责任应该是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疑而心悦。”例如,在讲到“一国两制”方针的出台时,我设置了这样的思考题:“有人担心‘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会影响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性质,你担心吗?”站在学生的角度设问,让学生“无疑而有疑”。在展示了胡锦涛和马英九隔桌而立各自伸出手却未相握的图片后,我又提出了三个问题:“他们站这么远的距离就主动伸出自己的手,这表达了他们什么样的心情?”“为何说他们的握手将属再次握手?”“他们的手最終能握上吗?”由第三个问题引出探究题:祖国统一的实现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提出你的建议。“善教者,必善问。”通过这样的层层设问,步步深入,学生的思维也逐渐开阔。

再如,讲完“鸦片战争”一课,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有一位学生大胆地提出疑问:英国知道用鸦片这种容易让人上瘾的东西来赚取中国的白银,林则徐为什么不把鸦片卖到别的国家去,让贫穷的中国变得富裕,而是把鸦片烧了?这多可惜呀!学生提出这个问题,表面看来是想让自己的同胞摆脱贫穷,可是却忽视了鸦片的毒害性将会给别国的人民带来灾难,也忽视了赚钱的手段应该是正当的这个原则。为了不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我首先肯定了这位学生的质疑精神,接着又问大家:你们认为这个问题提得怎么样?你们的看法呢?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这个同学也明白了他问题中的“病”了,最后我说:“你的问题引起了那么多人的讨论,可见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这个学生通过提问既获得了成功感,同时又明白了一些道理。这节课上,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学习热情也很浓厚,效果很好。

三、融情于教,因势利导

很多教师都会把注意力放在教学内容的研讨上,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融情于教,因势利导,则是做好教与学工作的捷径。

首先,引导学生与历史对话。在历史教学中,通过总结历史教训,引导学生畅谈学习历史的感受,可以唤醒学生对世界和生命意义的关注。在讲解完“鸦片战争”一课的内容之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学习本节课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以此来引导学生与历史对话,借鉴历史。从中学生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认识到任何时候都要挺直腰杆做人,要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这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都得到了升华,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其次,引导学生就历史与现实对话。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受历史与现实甚至与其自身之间的紧密联系,并自然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例如,在讲“抗日战争”一课的时候,可以联系日本一些政府官员否认侵华罪行、参拜靖国神社、拒绝赔偿等问题,让学生思考我们有什么办法让日本政府承认其罪行?然后再告诉他们:中日两国人民自秦汉以来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虽然曾被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阻断,但在今天,中日两国的关系仍然是友好的,胡锦涛的暖春之旅也揭开了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新篇章。这样就能缩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历史变得更富有时代气息,并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堂引向现实,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关心国家大事,增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课堂生命力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让课堂“活”起来更是课堂教学的关键。通过探索和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对历史认识的转变,历史思维品质的提高,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这无疑如源头活水、枯木逢春,使课堂焕发出更强的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生命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新历史
写字大课堂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