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考场”可休矣

2017-10-27 10:03李鹏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资格考场公平

李鹏

摘 要 很多中小學在期末考试的时候都会设置一定数量的“诚信考场”,以培养学生的诚信度,彰显其学校的管理水平。但“诚信考场”是否能减少作弊、是否公平、是否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都值得商榷。以规治校要符合法治精神,诚信更需要制度约束而不仅仅是道德宣扬。

关键词 诚信 考场 商榷 资格 他律 公平

每到学期末考试的时候,一些学校就会推出几个“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具体做法是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学校根据学生平时各方面的表现决定是否批准。“诚信考场”并不是真的“无人监考”,而是有专人在监控室盯着大屏幕不断切换角度进行监考,流动监考还会对“诚信考场”特别观照,加大巡查密度,时不时会有领导从考场后门窥视。

笔者认为,所谓“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对防止学生作弊、改善学风有百弊而无一利,更像是一种为了学校宣传的作秀。这里面其实有很多问题没有厘清,值得探讨。

一、“诚信考场”一说值得商榷

既然无人监考的叫“诚信考场”,那以此推想,是不是有人监考的就应该叫“非诚信考场”呢?而这样毫无来由地给那么多普通考场的学生贴上一个“不诚信”的标签,这对他们是不是一种人格上的侮辱呢?他回去是不是就得给家长说我这次考试坐在了“非诚信考场”里呢?我们在制定规则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这部分学生的感受?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了给少数人点赞?还是给多数人添堵?到底是为了鞭策个别还是打击一片?

二、参加“诚信考场”资格的界定

进入“诚信考场”的资格一般是学生报名之后,由教师定夺。那么在这里教师有什么资格对一个不是全面了解的学生的人品做出评价?如果一个学生很圆滑,在教师面前一直掩饰得很好通过了审查,而另一个同学比较木讷,以前还犯过一些小错误(比如迟到,但是这与诚信无关),给老师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未能进入诚信考场,那么这样公平吗?我们的教育在鼓励什么?在提倡什么?其他学生会仿效什么?如果是看成绩,是不是又陷入“唯成绩论”?如果不看成绩,那看背景还是看家世?看人缘还是看个性?而综合印象是个筐,啥都可以装的时候就没有标准可言了。

三、“诚信考场”的设立能否杜绝作弊

表面上是几乎没有或者很少在“诚信考场”里抓到作弊的学生,可是没抓到是不是就等于没有呢?当然不是。据学生私下讲,其实“诚信考场”里依然有人在作弊。很多学生对此嗤之以鼻,但出于明哲保身的原因不愿意揭发;甚至有人一开始申请“诚信考场”就是冲着容易作弊去的,因为毕竟在那里作弊相对不容易被发现,成功几率要高很多。还有一些同学非常优秀,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们因为此种现象的存在而对“诚信考场”不屑一顾,有人甚至认为参加“诚信考场”如果取得了好成绩反倒好像是胜之不武。所以在高一的时候还积极报名参加“诚信考场”的一些学生高二的时候反倒主动要求退出,因为他们觉得与那些表里不一、根本不讲诚信却坐在“诚信考场”里的学生呆在一起,对他们是一种人格上的侮辱。

诚信需要自律,更要靠他律。而自律往往是靠不住的,这是人性使然。当人们能获得某种利益还不需要额外付出的时候,趋之若鹜就很正常了。诚信虽然属于道德范畴,但它需要法律和规章制度的支持。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法规约束的社会里人人能讲诚信,诚信也需要监督,希望每个人都成为“慎独”的圣人,既不现实,又很幼稚,可谓是自欺欺人。

其实我们制定法律和各种规章制度,都有一个共同的假设前提,那就是人性本恶。这是法制的起点,当然法制的终点或者说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地限制这种“恶”,以免其害人害己。法制的具体落实靠的还是监督与惩罚,而不是靠个人的自觉和“慎独”。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修身,但这是少数圣贤和精英的自我人格追求,而不是针对芸芸众生的制度要求。其实,“慎独”无论是在“人治”还是“法治”的社会里都是靠不住的。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当利益足够大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冒着被绞死的可能铤而走险。而当考试成绩与评优树模、奖学金甚至升学利害攸关的时候,多么先进的仪器设备、多么严格的惩罚措施都阻挡不了作弊的不断上演,甚至受社会风气影响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一个“诚信考场”怎能成为“灵丹妙药”?

这里还有比较奇怪的地方,就是“诚信考场”的设立前提还不是完全的“人性本善”,而是令人费解的“部分人人性本善”,这是个非常荒谬的悖论,如果“诚信”是人的“本性”的话,那么所有人都应该具备这一本性,那么是不是就可以推出在普通考场的学生就不是“人”这一谬断?如果“诚信”不是人的“本性”,那么又如何保证“诚信考场”的学生不作弊呢?如果不能保证的话,又何必要设立它呢?

四、“诚信考场”中的视频探头是否恰当

理论上既然是“诚信考场”,既然是“无人监考”,就不应该有作弊的人最终被发现。如果发现学生作弊,你抓还是不抓?如果不抓,影响考试公平;如果抓,如何向学生解释“无人监考”四个字?这不是陷自己于两难境地吗?因为你发现了我作弊,那说明你不是无人监考,而是有人监考,还是偷偷摸摸的监考,这本身就是对学生极不诚信的做法。用不诚信的手段去培养学生的诚信,是不是有点以恶养善的意味呢?这不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吗?而且你表面上告诉学生无人监考,最后却通过监控固定证据抓学生,这不是明摆着挖了个坑让学生往里面跳吗?这种典型的“钓鱼执法”还有什么值得洋洋得意、大肆宣传的呢?

五、“诚信考场”对作弊学生的处罚力度是否适当

学校规定如果发现“诚信考场”里的学生作弊,会加大惩罚力度。同样的作弊,比如普通考场可能是本科目记零分,通报批评;而诚信考场就是记过甚至留校察看的处分。这就涉及到一个公平问题。不能因为我选择了诚信考场就要受到更重的惩罚。别人一开始就想作弊选择了普通考场,我开始没想作弊,选择了诚信考场,但是后来没有把持住作了弊,属于“激情犯罪”,怎么能比“有预谋犯罪”所受到的惩罚更重呢?这不公平。“诚信”是一个人的品质,而“公平”是一群人的追求,我们不能为了所谓的“诚信”而放弃了实际公平,否则真的是因小失大了。

六、应明确监考的职责

监考者不只是监督学生是否作弊,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服务学生,应对各种突发问题。有一次,某学生试卷印刷不清,结果举手半天无人理睬,后来巡视人员发现后才予以解决。这是无人监考难以避免的问题,而这些又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不利的影响。如果这种考试牵涉到奖学金等利益的话,谁该为此失误负责任呢?

所谓的“诚信考试”,一方面可视监控、金属探测仪、手机信号屏蔽器等,无所不用其极;一方面又无人监考、诚信考场,显得既矛盾又可笑。其实,诚信的学生无论坐在什么样的考场里都是诚信的;不诚信的学生即使坐在诚信考场里也未必能诚信,说不定更如鱼得水;如果“诚信考场”真的效果很好,为何不在高考、公务员选拔等重大考试中推广呢?既节省人力、财力,还能弘扬社会正气,培养公民的诚信品质,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如果“诚信考场”可以推广,那么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还有必要安装那么多抓拍违章的摄像头吗?

诚信一方面需要道德宣传,另一方更需要制度的约束,之所以在学校经常出现设立“诚信考场”这样的做法,归根结底还是“人治”的思想在作祟,在建设法制国家的大背景下,它不过是个噱头而已,结局一定是昙花一现,一定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诚信考场”可以休矣!

【责任编辑 王 颖】endprint

猜你喜欢
资格考场公平
愿你金榜题名,更愿你被公平对待
笨柴兄弟
没资格的证人
期末小考场
必须公平
第二道 川菜资格人
川菜资格人
没资格 发型
公平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