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观丽
一般认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源于问题意识和好奇心理.从这一认识出发,教师要怎样寻找灵感来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学习,进而实现课程目标呢?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锻造追问艺术.这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好奇心理的激发.初中物理教学过程是学生从有关情境发现问题并探究问题的过程.如果没有问题的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认知活动就会比较缓慢.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追问,能够促进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发掘,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本质.
基于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重新对追问进行诠释:在学生已经对某一物理概念、定律或定理形成初步的理解,但是尚未触及其本质性的理解,即学生与课程标准的相关目标还存在一定距离,这时教师巧妙地设计一些富有层次的问题串,并通过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从而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帮助学生由浅层已知领域逐步过渡到深层未知领域的教学方法.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追问艺术谈点体会.
一、把握时机追问,促使学生深层次理解概念
初中物理的知识体系比较简单,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建构认知的绝佳时机.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只要细加斟酌,就能在很多地方实施追问教学策略,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生认知力的概念后,他们知道“力就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这一概念简单明了,学生一经接触就好像有所理解.此时,教师要积极把握时机,通过问题串,对学生进行刺激,进而以追问的形式为学生铺设不断探索的思路:问题1:力既然是物体对受力物体的作用,那么力能否脱离物体而存在呢?(学生结合力的概念进行思考,同时围绕相应的实例进行讨论,最终形成认知:力无法脱离物体而存在).问题2:产生一个力至少对应几个物体?(学生围绕问题进一步举例.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学生总结出:产生一个力至少对应两个物体).问题3:有两个物体就一定能产生力的作用吗?问题4:产生力需要满足哪些条件?(这属于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被彻底打开,对应不同类型的力,给出很多不一样的说明,学习兴趣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当然,学生的举例一般都是局限于接触性的力,导致下一步追问的发生).问题5:两个没有发生接触的物体之间能否发生力的作用?(教师进一步提示磁铁之间的作用、电荷之间的作用,由此非接触力的情境就被学生所熟知).在老师一步步的追问下,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他们的求知欲也一再被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并在探索中形成对物理本质的认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探究成功的乐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得到激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把握时机追问,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
深层次思考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大特色.在面对实验现象时,很多学生的观察点未必能够做到全面和准确.这恰是教师进行追问的大好时机.借助于问题的设置,能够凝聚学生的有效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使学生对实验现象有全面的理解,并有序建构整个物理知识体系.
例如,在引导学生测定大气压时,教师可以演示“托里拆利实验”.初次接触实验,学生存在很多疑惑,教师要通过以下问题进行逐步追问:问题1:刚才我们测定的水银柱高度为76cm,它所产生的液体压强为多少?问题2:是什么支撑起76cm的水银柱?问题3:如果玻璃管有所倾斜,结果是否有什么变化?问题4:如果玻璃管的粗细不同,对结果是否有影响?问题5:如果用水来完成上述实验,玻璃管至少要多长?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展开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也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深刻认识.
在设计追问的问题时,教师务必要考查所有学生的认知基础,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设计问题,让大多数学生能够借助“追问”的踏板“跳起来摘到桃子”.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关注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尊重他们的自尊心.比如,在提出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时,教师要优先讓后进生进行解答.在后进生的表达略有瑕疵时,教师要鼓励他们进一步地完善和修正,使后进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只有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体现追问的功能,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才能促进全体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都得到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