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中“假性边缘人”现象及解决对策

2017-10-27 07:19董玉坤
关键词:大学课堂大学生课堂教学

Aug.2017Vol.33No.4

DOI:10.13216/j.cnki.upcjess.2017.04.0019

摘要:大学课堂中的“假性边缘人”是指不具有边缘人格却疏离于课堂教学的学生,具有迷惑性、情景性、阶段性、群体性、不觉性、差异性等表现特征。大学课堂中存在“假性边缘人”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师课堂掌控缺失、课堂生态环境欠佳、课程设置安排不当、教学制度制定刻板。要遏制大学课堂中的“假性边缘人”现象,需要学生、教师、教学管理者多管齐下,通过学生内省、教师引导、课堂生态环境优化、课程科学合理安排、以人为本制定教学制度等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学课堂;课堂教学;大学生;假性边缘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7)04010805

高等教育的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如何通过有效措施提升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一直都是各级教育部门与各高校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所谓课堂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媒介的交互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因为学生的知识获取与能力提升才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每个学生是否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是否都能从课堂教学中获得传授的知识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最根本指标。但是,在目前的大学课堂中,经常有一部分学生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或者眼神迷离处于半清醒状态或者低头玩手机或者自顾自瑕看其他书籍或者忙于做其他课程的作业,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在教育學领域,课堂中那些因为主客观原因而拒绝参与教学活动、被动或主动游离到教学活动之外、具有边缘人格、缺少目标感、学习能力低下的学生被称为课堂中的“边缘人”。[14]然而在大学课堂中,存在一类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边缘人”群体,他们具备健康的身体与心理状况,学习能力不差,也有个人的目标,但是在某些或者某个课堂中,很少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类学生可称为“假性边缘人”。“假性边缘人”只是呈现了“边缘人”的边缘状态表象,即在课堂中游离于课堂教学活动之外,但是他们不具有边缘人格,学习能力达标,整体表现正常。他们的存在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任由其自由发展,有可能会使他们逐渐沦落为传统意义上的“边缘人”,而且,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在课堂中蔓延,必将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师生关系淡薄、教学质量低下。因此,有必要分析大学课堂中的“假性边缘人”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对策遏制这种现象,以体现教育公平、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一、大学课堂中“假性边缘人”的表现特征

“假性边缘人”只是呈现了“边缘人”的边缘状态表象,其具有不同于“边缘人”的表现特征。大学课堂中的“假性边缘人”通常具有迷惑性、情境性、阶段性、群体性、不觉性、差异性等特征。

1.迷惑性

“假性边缘人”是并不具有边缘人格的正常学生,但他们在课堂上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心思并未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他们可能在课下还会跟任课教师密切交流,甚至当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聊起一些跟课程内容不是特别相关的话题时,他们也会积极参与,所以无论任课教师还是学生管理者都未对他们像对待“边缘人”一样特别关注。

2.情景性

情景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种相对的情况,大学课堂中“假性边缘人”的情景性特征是指他们的边缘特征表现在某些情景下,比如只出现在某类课程、某门课程或者某位教师的课程。可能因为课程内容与学生的专业或个人目标不吻合或者某位教师的讲课风格与学生的期望不一样,学生在这些特定情境下,不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去。

3.阶段性

虽然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已经趋于成熟,但由于思维的复杂性,他们的心理活动变化较快,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与干扰,这导致他们的心理状态具有波动性。心理状态的波动必然会导致学习状态的波动。当处于学习状态的低迷期时,部分学生很可能阶段性地表现为课堂中的“假性边缘人”;当处于学习状态的高涨期时,其又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去。

4.不觉性

不觉性是指“假性边缘人”没有“边缘人”的标签,也没有“标签化”[56]的心理影响。因此,当学生沦为“假性边缘人”时可能自己还意识不到,以为是正常的课堂表现,也不会主动或者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状态。

5.群体性

大学生的交往通常是以小群体为主,如果小群体中的少数人出现了“假性边缘人”的特征,这种不良表现很容易在群体中蔓延,而且他们可能会把这种不良表现当作一种常态,处于小群体中的成员可能会沉溺于这种不良状态而难以从“假性边缘人”的状态中跳脱出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8月

第33卷第4期董玉坤:大学课堂中“假性边缘人”现象及解决对策

6.差异性

虽然大学课堂中的“假性边缘人”具有很多的共性,但其产生原因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例如,有些“假性边缘人”是因为课程内容跟自身目标不一致,特别是到了专业课阶段,这时学生的目标与方向有了分化,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有些是因为个人其他事情较多,例如因参加社团活动、竞赛活动等,导致在某些课堂上处于应付状态;还有一些是因为对教师的讲课风格不能接受。

二、大学课堂中“假性边缘人”的成因分析

大学课堂中的“假性边缘人”是由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一方面是由学生自身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与大学课堂相关的其他因素造成的。

1.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大学的学习更多是需要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激励,但有些大学生未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在缺少家长、教师的牵制性约束或者管制时,就容易出现学习动力不足这种情况。一旦没有了学习动力,丧失了学习兴趣,必然会产生学习倦怠情绪,从而很容易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假性边缘人”。endprint

2.教师课堂掌控能力欠缺

多数大学教师未接受完整的教育理论的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部分大学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不够。[78]而且大学课堂传授的多是高深知识,学生学习本身就比较吃力,如果任课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欠缺、知识储备不够,当他们面对课堂中学生的倦怠情绪时往往不知如何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必将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越来越多的学生呈现“假性边缘人”状态。

3.课堂生态环境欠佳

课堂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必须保证平衡的生态才能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910]但是,现在部分大学课堂,无论是在物理环境方面还是心理环境方面都有待改善。物理环境方面的问题有教室通风不畅、光线不足、桌椅不舒服、多媒体课件不够吸引人、教师声音不大或者使用麦克后声音刺耳等;心理环境方面的问题,比如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处于一种高压下被动学习的状态。这种不够舒服和谐的课堂生态必然会使部分学生难以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4.课程设置不当

大学课程的教学安排相对灵活,在授课内容、课堂人数、课程时间、授课地点、授课方式上都相对自由,但是一旦课程设置不当,将会造成课堂教学被动、學生学习兴趣不高或者投入不够等问题。例如,若是有些课程跟学生专业本身关联不大或者授课内容过难过易、陈旧老化都将很难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另外,现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大班教学也会导致教师难以有充足的时间去认识学生、了解学生,难以运用情感因素到教学中去,教师可能只是按部就班地讲授课程内容,从而使大学课堂变成讲座式的课堂。[11]此外,有些课程安排的课时偏少,也会导致教师为了赶进度,只能进行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

5.教学制度缺乏弹性

教学制度对教学中的各项活动与行为起着规范作用,如果教学制度缺乏弹性,未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选择,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反感情绪。比如,若学生对现有专业不感兴趣,希望转专业但却得不到制度上的支持,则可能因此陷入“假性边缘人”状态。同时,若“假性边缘人”比例高的课堂没有教学评价或反馈机制给出警示,也可能会使“假性边缘人”现象愈演愈烈。

三、解决大学课堂中“假性边缘人”现象的对策

大学课堂中的“假性边缘人”作为一种特殊群体,其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亟须采取相关的措施将其由“假性边缘人”转化为正常学生。转化方式主要有自主转化和强制转化。自主转化即通过学生的自省、教师的积极引导、课堂生态环境的优化、科学的课程设置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去,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强制转化则是针对一些做不到自主转化的学生,对其采取一些激励性或惩罚性的措施,通过外力引领或者强迫其转化为正常学生。

1.学生内省提升

虽然,大学课堂中的“假性边缘人”多是由一些外部因素造成的,但是,学生自身依然起着决定性作用。学生内省提升策略即从具有“假性边缘人”特征的学生自身出发,让他们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具体而言,一是要树立正确目标,即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与学业目标,目标的树立将会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内在动力的形成将会促使学生调动内在力量为目标而努力。二是要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即学生通过跟同学与教师建立融洽的关系,感受到课堂教学中的温暖,使自己内心充满一种舒适感与安定感,从而从内心接受课堂教学,乐意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及其他同学互动。三是选择适当座位,即学生在课堂中选择能得到教师更多关注的座位,因为大学课堂通常是大班教学,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座位,而且课堂基本都是“秧田式”座位排列,这就意味着存在“前排优势效应”,即教师在授课时习惯于关注中前排,并与中前排学生互动较多,因此学生要想摆脱“假性边缘人”的状态,就不要选择处于教师视觉“盲区”的座位。[12]四是自我反思评估,即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评估自身的状态来正确认识自己,这对于“假性边缘人”学生将具有较大帮助,因为“假性边缘人”具有迷惑性、不觉性的特点,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全面客观地衡量出所处于边缘的危险状态,并产生一种危机感,进而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转变为正常学生。

2.教师引导转化

教师引导转化是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与干预,为“假性边缘人”提供转化为正常学生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为成功引导转化“假性边缘人”,教师可借鉴下面几种具体措施:一是加强师德建设,即教师通过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素养,在课堂上规范自己的行为,平等公正地关心每一个学生,并能够容忍学生间的差异,优良的师德师风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吸引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二是拓宽知识结构,即教师通过深厚的专业知识底蕴,在课堂教学中旁征博引、融会贯通,并能做到轻松自如、谈笑风生,而不是照本宣科地讲解,从而吸引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兴趣。三是增加教学趣味,即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加课堂的互动与趣味。例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通过教学中的互动吸引学生。四是目标驱动教学,即教师通过设定课程与课堂目标,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实现这些目标。目标的实现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成功体验的获得将会增强“假性边缘人”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五是特意关注课堂中的“假性边缘人”。对“假性边缘人”表现出的优点要毫不吝啬地做出表扬;当学生在课堂中呈现出边缘状态时,通过与其互动提醒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六是课下多元互动,即教师在课下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互动。比如通过一些网络通讯工具与学生交流,弥补大学课程课时紧张而互动时间有限的不足,以更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心理状态。七是引领学生参与科研,即教师可以让部分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工作中去,让学生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体验科研的乐趣,尽可能多地了解专业的发展,从而增强学生对专业与课程的热爱程度。

3.课堂生态滋养endprint

课堂生态滋养策略是指通过优化课堂环境,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让学生自然地产生一种身体与心理的舒适感,这种舒适感将会持续保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信心。构建良好的大学课堂生态环境,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优化课堂物理环境,这需要保证教室布置合理、空气清新、光线充足,教学用具良好、齐备。特别是目前大学课堂多采取多媒体教学,这需要教师在设计幻灯片时注意字体、颜色的使用,并应灵活运用动画、图像、视频,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共建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这将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空间。同时,还应倡导构建学习共同体[13],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处于“假性边缘人”状态的学生也能体会到学习的主人翁角色,并能够在与同学的合作互助中得到更多的关注,进而消除其被边缘化的忧虑。

4.课程设置保障

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将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在课程设置上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是科学开设课程。在保证通识教育或者通才教育的前提下,各专业开设的课程需要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符。只有与学生专业培养目标相符的课程,才能让学生从内心重视、认可,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地融入到课堂中去。二是科学把控授课内容。在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制定时,可以邀请同行教师与专家对课程内容进行审核,以确保授课内容与其他课程衔接,保证授课内容新颖、难易得当。三是合理控制班级人数。一般而言,学生较少的班级往往更容易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学生会有更多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师也有精力关注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从而能够及早识别出“假性边缘人”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这种现象。四是合理安排课时。通常大学里的每门课程的知识量都比较多,因此,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合理安排课时。如果课内学时不够充足,可以安排课外学时让学生自主学习,适当的课时安排一方面可以保证教师对课程内容详细讲授,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在课堂中进行教学互动,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到课堂中来。五是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获取课程教学资源提供了跨越时空的便利。因为“假性边缘人”具有阶段性,当“假性边缘人”从边缘状态转化为正常状态时,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弥补其处于边缘状态时造成的学习差距。

5.教学制度引领

教学制度引领策略是指通过制定规章制度直接对“假性边缘人”学生或者出现“假性边缘人”较多的课堂施加影响,通过外力引领其发生转变。高校教学制度涵盖教学工作的诸多方面,其中在制定有利于转化“假性边缘人”的教学制度时,应该本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间的差异性,具体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一是弹性規定学年学分制,即突破对学生学习年限的限制,让学生获得学习主动权,使其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与需要自主选择课程与任课教师。[14]这种“学生选择教师,教师选择学生”的双选机制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另一方面也将教师推向课堂使其接受学生的检验,这必然会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而提升大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二是专业设置空间弹性化,即在一定条件下允许学生转专业、转系、转学院或者跨专业、跨系、跨学院学习,使学生在专业、课程选择上有一定的弹性空间。[15]特别是对自己专业不感兴趣的“假性边缘人”,可以提供机会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的专业或者课程。三是实施学业导师制,即通过学业导师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16]学业导师制的实施重点是合格导师的选拔,学业导师应该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与业务水平,既能够在学生有困惑时帮助解惑,又能够帮助学生确立专业方向、引领学生参与科研。四是重视课堂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中学生、同行专家或者教学管理者的听课反馈,可以识别出“假性边缘人”出现较多的课堂,从而促使任课教师采取措施消除课堂中的“假性边缘人”现象。[17]五是发挥课堂奖惩机制的作用,奖励机制从正面肯定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表现,惩罚机制从反面制约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倦怠情绪。常用的课堂奖励办法有口头表扬、平时成绩加分、赋予更重要责任、免写作业以及小奖品等方式;常用的惩罚方法有口头批评、点名提问、扣平时分等方式,奖惩措施运用得当将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邱德峰.边缘学生的形成及转化策略[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33(1):5659.

[2] 陆韵.文化社会学视域下的大学班级边缘人:内涵、困境及转化策略[J].高教探索,2015,30(8):125128.

[3] 李森,杜尚荣.论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及其转化策略[J].教育研究,2014,36(7):115122.

[4] 张淼,郑友训.从生态课堂视角论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的转化[J].当代教育科学,2016,30(18):6164.

[5] 亓玉慧,李森.论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的形成过程及应对策略[J].教育科学,2014,30(2):3237.

[6] 侯卫周.游离于高校教学视野下的边缘人及其回归策略的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9(8):7577.

[7] 韦忠良,李栋.浅谈高校初任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30):5254.

[8] 陈林元,张玉梅.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12):4850.

[9] 徐慧敏,曹辉.课堂生态的内涵、功能与特征[J].教学与管理,2015,32(7):13.

[10] 徐建华.基于共建式大学课堂生态建设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5,37(3):13.

[11] 蒋士会.试论高校大班课堂教学的优化[J].大学教育科学,2004,22(1):2730.endprint

[12] 李瑞.傳统课堂座位排列的负面影响及建议[J].教学与管理,2011,28(7):2729.

[13] 张炜,万小朋,张军,等.高等教育强国视角下的学习共同体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7,32(2):13.

[14] 高玉杰,刘勇.高校弹性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探讨[J].现代教育管理,2005,26(12):6162.

[15] 雷家彬.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跨专业教育的模式与实践创新[J].高校教育管理,2014,36(5):8386.

[16] 董秀娜.大学生学业导师制实施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探索,2013,33(2):7273.

[17] 李欣.大学“学生评教”的现状分析与准确定位[J].教育发展研究,2005,25(11):110111.

责任编辑:袁付娜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henomenon of

"Pseudo Marginal Man" in College Classroom

DONG Yukun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Shandong 266580, China)

Abstract: The "pseudo marginal man" in college classroom is the student who has no marginal character but does not participate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has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being deceptive, situational, periodical, collective,and nonconsciousness and differences. The existence of "pseudo marginal man"in college classroom is mainly due to the studentslack of learning motivation, the teachers lack of classroom control ability, the worsening classroom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inappropriate curriculum arrangement, and the rigid teaching system.To curb the phenomenon requires the joint efforts of students, teachers and teaching manager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we need to stimulate 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attract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classroom teaching through students introspection, teachers guides, optimization of classroom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arrangement of courses, and studentsoriented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 college classroom; classroom teaching; college students; "pseudo marginal man"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课堂大学生课堂教学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析提高大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构架
合理使用智能手机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大学课堂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的思考与实践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