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珍
“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
去新疆旅游的人,大多数都会听到人们说起一条美丽的自驾路线,独库公路。
独库公路,是从独山子到库车的公路,全长562.5公里,连接南北疆,横亘崇山峻岭、穿越深山峡谷,连接了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区。它的贯通,使得南北疆路程由原来的1000多公里缩短了近一半,堪称是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这同时还是一条英雄之路。1974年,国家决定加快修建天山公路,这是由国务院、中央军委下令修建的战备国防公路,历时9年修建而成。
在长达9年的公路建设中,筑路官兵们硬生生地在“不通”的达坂上凿通了隧道,在黄羊都望而却步的达坂上修建了通途,跨越了不可逾越的山峰……有168名解放军战士因雪崩、泥石流等原因而长眠于乔尔玛烈士陵园。他们年龄最大的31岁,最小的16岁。近年来矗立起来的乔尔玛烈士陵园,就是对这168名牺牲官兵的纪念。而力促乔尔玛烈士陵园建成的,则是为牺牲的战友们守墓三十余年的陈俊贵。
暴风雪中的生死承诺
1979年冬天,20岁的陈俊贵在基建工程兵第12支队,到新疆新源县那拉提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那时候,他入伍还不到一年,对军营满怀激情。1980年4月11日,这是陈俊贵永生难忘的一天,正在“42”公里处修筑公路的基建工程兵第12支队112团二营,被突如其来的暴风雪重重围困,用电话也无法和他们取得联系。为了营救战友,陈俊贵奉命随班长郑林书、副班长罗强和战友陈卫星到42公里外的施工部队传达命令,让他们展开自救互救,清除积雪,打通道路,等待山下的部队救援。为了尽快完成任务,他们轻装前进,只带了一支54式手枪、38发子弹和炊事班当天仅剩的20多个馒头。
如果在夏天,42公里步行下来要4到5个小时,可是让大家没想到的是,预计要停止的暴风雪突然加强,迅速覆盖了他们要经过的所有路线,气温骤降,达到了零下30多摄氏度。山上的林木和公路都被大雪所覆盖,此时他们刚刚走出了几公里山路,进入茫茫雪山,根本辨不出方向,班长郑书林果断决定沿着电线杆继续前行,这样大家不会迷失方向。在爬行了20多公里后,一个陡峭的山坡,横在了大家面前。查看地形后,大家决定把电线杆上的电缆截断,作为牵引线,这时候他们已经在风雪中挣扎了一天一夜,本来一天就能到达的“42”公里,变得遥不可及。500米的山坡,他们爬了整整7个小时。
第三天上午,离目的地还有8公里时,大家又饥又冷,无力地倒在雪地里。新兵陈俊贵告诉班长,自己实在走不动了。这时,班长用颤抖的手拿出了仅有的一个馒头,命令陈俊贵吃下。因为有班长的命令,也实在抵抗不住饥饿和寒冷,陈俊贵含着泪把馒头吃了。
随后,大家搀扶着往前走,用了5个多小时才爬了100多米,又冷又饿的班长倒在了雪地里。他在只剩最后一口气时,命令副班长罗强带领大家继续前行,又断断续续地对陈俊贵说:“我不行了……你一定要完成任务,……有机会的话,一定要……看看我的父母……”大家抱着班长大声呼喊,但是班长再也听不到声音了。陈俊贵知道是班长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他抱着班长的遗体立下誓言:“班长,你放心,只要还有一口气,我一定完成任务!”
陳俊贵和战友含泪用雪掩埋了郑林书,又走了约有5公里,在距离指挥部还有3公里的地方时,三人全部倒下了。第四天上午,路过的哈萨克牧民发现了他们,连忙把他们送到了指挥部。遗憾的是,副班长罗强再也没有醒来,陈俊贵和陈卫星被紧急送到了医院抢救,两人因严重冻伤住院四年才愈合。事后,部队党委为郑林书、罗强追记二等功,追认他们为烈士,并将他们安葬在了部队驻地附近的山上。陈卫星和陈俊贵荣立个人三等功,被评为二等甲级残废军人。
1984年,陈俊贵痊愈后,从部队复员回到了辽宁省辽中县老家,因有致残,当地政府特地把他安排到了工作比较轻松的县电影院,担任电影放映员。不久,经人介绍,他与在县公路稽核收费处工作的孙丽琴结了婚。婚后工作稳定,日子过得美满又幸福,孙丽琴也很快有了身孕。
陈俊贵一直都牢记着对班长的承诺,他原打算等儿子出生后就兑现,可1985年秋天,影院放映的一部电影《天山行》,让他再也无法安宁。影片内容反映的是工程兵修筑天山公路的悲壮故事。看完影片,陈俊贵哭得一塌糊涂,影片里的每一个镜头他都那么熟悉。
此后的许多天,陈俊贵茶饭不思,迫切地想到班长的家乡去兑现承诺。可当他筹集好路费并买好礼品准备启程时却傻眼了:他只知道班长是湖北人,其他一概不知。他想,部队里有班长的档案和战友,到部队肯定能找到班长的家庭住址!
1985年10月,陈俊贵不顾妻子即将临产,执意踏上了新疆的行程。当他风尘仆仆行程万里,带着全部希望再次来到天山深处原部队所在地时,原部队早已撤走了。他四处打听部队的去向,奔波几天一无所获。
陈俊贵决定,返回家乡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再次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要为战友守墓。1985年12月,陈俊贵带着妻子和刚满月的儿子陈晓宏,一路颠簸着,一起来到了他曾经当兵、又埋葬着班长郑林书的地方——新疆伊犁新源县那拉堤。
近乎原始的艰辛守墓生活
现在的乔尔玛烈士陵园修建得很是雄伟,但是当年,只有光秃秃的山。陈俊贵的妻子孙丽琴回忆说,“那时真是苦啊,苦啊,我们抱着老大来到这里,什么都没有,来到的第一夜,我们找了个麻袋片盖在身上,也没有吃的。就在山上挖野菜打点猎物为生。”孙丽琴的声音有些沙哑,“然而最苦的是寂寞,没人,方圆多少公里都没人……每天天黑盼天明,天明盼天黑。熬着日子过。”
1988年,守墓三年了,孙丽琴按照丈夫之前与她说好的约定——守墓三年就离开的约定——开始打包简单的行李,准备离开。在收拾好了所有的衣物之后,陈俊贵说,“我再去看看我的战友们”,他跪在班长的墓前,泪涕满面,久久不肯站起来。孙丽琴说:“我看着那些光秃秃的坟啊,心里难受,特别的难受,心就像被拽出来一样,生疼。我就哭啊,眼泪止不住地流,擦了又有、擦了又有,说不出来的滋味。”endprint
泪流不止的孙丽琴扔掉包裹,走到丈夫陈俊贵跟前,说,“我们先不走了,我们再守一年再走吧。”跪在班长墓前的陈俊贵有些惊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再确认,“真的?这是真的吗?我们再守一年?”“再守一年。”
一年很快又到了,俩人都没再提走的事情,“一年又一年,越守越舍不得走了”。孙丽琴说,就这样继续在那个简陋的窝棚里住着,没有电灯,没有邻居,夏天还好过一些,有来来往往的司机,有的看到他俩生活可怜,会在返程途中,给他们捎来一些土豆或者面粉。冬天大雪封山几个月,孤零零的乔尔玛,就只有他俩,山上野兽出没,狼、熊、雪豹,都有见过。怕野兽侵袭,天擦黑他们就早早关好屋门,燃起火。“时间长,不与别人交流,语言功能都慢慢退化了。”孙丽琴说,这几年,乔尔玛烈士陵园兴建起来了,人来得慢慢多了,语言功能才慢慢恢复。直到2012年,他们住的地方才通上电。
陈俊贵说,山上的日子真是苦啊,也想过走啊,“当我回头看班长的墓孤零零地在那里时,我想,当年如果没有班长,很可能就是我躺在那里了。我又回到班长墓前,我说:班长,我决定不走了,就在这里守护着你”。后来,陈俊贵的老二和老三就在班长的坟墓旁降生了。
从记事那天起,孩子们就一直跟着陈俊贵天天去扫墓。最初,孩子们以为坟墓里埋的是亲人,懂事后,知道坟墓里的人是父亲的战友,难以理解,就产生了抵触情绪,再也不肯天天扫墓了。
1999年秋的一天,孙丽琴在草原上捡拾野蘑菇时,昏倒在山沟里,被牧民送回了家中。儿子陈晓宏连忙在屋里找钱,想把妈妈送到医院,可搜遍了窝棚的各个角落硬是没找到前天卖土豆的300多元钱,急得他直掉泪……
这样的生活窘境时有发生,孩子小的时候不理解父母,陈俊贵把他们叫到一起,慢慢同孩子们说:“孩子,是爸让你们跟着我受罪了,爸对不起你们和妈妈!可你们知道吗?是班长他们用最后一个馒头救了我的命,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承诺了班长,可至今不能兑现,爸心里堵啊!承诺一天不兑现,爸的良心就难安,也不知道还要等到何时才能兑现啊!”说着,说着,陈俊贵竟像个受了莫大委屈的孩子,呜呜地哭了起来。末了,他告诉孩子们:“诚信,是做人的立足之本,谁失去了这些,谁就永远良心难安!希望你们能理解爸爸,将来也做个诚信的人……”
孩子们再不做声了,从此又跟着父亲一起去扫墓。转眼间,陈俊贵跨入到了中年、老年。
2001年,武警交通第二总队在伊犁征兵,陈俊贵当即给儿子陈晓宏报了名。临别,陈俊贵反复叮嘱儿子:“晓宏,爸老了,你一定要帮爸打听以前的部队啊!不然,爸兑现不了承诺,这辈子死都不会安心的啊!”
也许是陈俊贵的执著感动了上天。2005年9月的一天,陈晓宏所在的武警交通第二总队有名团长到基层来检查工作,陈晓宏再次大着胆子上前打听,当陈晓宏报出爸爸原部队的番号后,团长说:“我们总队的前身就是由那几个老部队合编而成的,你要查找人可以向总队申请,也许能打听到。”得到这个消息,陈晓宏当即给爸爸打电话报喜!陈俊贵更是喜极而泣,立刻打电话给武警交通第二总队。总队首长听了陈俊贵讲述的经过后,大为感动,当即派总队政治部干事韩俊锋找到陈俊贵核实情况,最终查到班长郑林书的家庭详细地址是在湖北省罗田县,同时也查到了副班长罗强的家庭地址在广东!
“班长啊,我终于找到你的家庭地址了,我的承諾可以实现了!”那天,陈俊贵跪倒在班长的墓前控制不住号啕大哭。
2005年10月,陈俊贵与总队政治部干事韩俊锋一道来到了湖北省罗田县班长郑林书的家中。遗憾的是,班长参军的第二年,他父亲就因病去世了,班长的母亲是2003年去世的,临终前还在念叨班长的名字。
陈俊贵来到班长父母的坟前,哭成了泪人:“我回来得晚了呀,我对不起班长和您二老啊……”
不懈努力 天山耸起新陵园
从班长的家乡返回天山后,因为没有替班长尽到孝,陈俊贵觉得更加愧疚。不久,陈俊贵从武警交通二总队了解到,为修通独库公路,工程兵部队10年会战中有168名官兵把生命永远留在了这里,而且埋葬的地方七零八落。陈俊贵彻夜难眠,没有尽到孝,那就翻修墓地。他们夫妇开始写报告,不停地奔走,为修建烈士陵园努力。
2006年12月,陈俊贵说服妻子后,变卖了全部家产,将所得的3万余元亲手交到了地方政府。他深情地说:“这些烈士都是为建设边疆献身的英雄,一直沉睡在荒山野岭之中,我于心不忍。如果政府能支持我,我愿一辈子陪在烈士身边!也算是我对班长、对所有捐躯的战友最好的报答!”
陈俊贵的义举感动了地方政府和当地武警交通二总队,2006年5月,新疆自治区、伊犁自治州、尼勒克县和交通二总队等单位共同投资200多万元对烈士陵园进行了修复。陵园修复后,陈俊贵亲手将班长郑林书、副班长罗强的遗骨迁进了修缮一新的“烈士陵园”。
2006年8月,副班长罗强80多岁的父亲专门从广东来到了天山深处的陵园里,在罗强的墓碑前,罗父拉着陈俊贵的手,哭成了泪人……
2008年12月,尼勒克县政府再次投入50万元,把烈士陵园建成了烈士纪念馆,并定于2009年6月开馆。同时,还特事特办,解决了陈俊贵的编制。陈俊贵终于可以领到工资了,在这之前,他一直都是自发守墓,整整义务守了24年。
2013年,陈俊贵入选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辞是这样说的:“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
现在,如果游客路经乔尔玛烈士陵园,就会看到陈俊贵,他身穿军装,在烈士陵园附近为前来参观的人义务讲解。他的牙齿都黑了,他说,那是寂寞时抽劣质香烟熏黑的。他的孩子有两个都在独库公路路段工作,一个在修路,一个在养路段。
孙丽琴说:“明年我们就退休了,可是真不想离开这里,离不开班长啊,我们现在最大的心愿,是能够让大儿子陈晓宏接替父亲的班,继续在这里为战友们守墓!”
责任编辑 王碧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