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双标
发热是一种症状而非病症,通常小孩肛温达38℃以上,腋温达37.5℃以上,即被认为是发热。引起儿童发热的原因很多,包括细菌、病毒感染,中暑等引起的非感染性发热,以及剧烈运动、哭闹、婴儿蛋白质摄入过多等引起的生理性发热。
发热本身对健康的儿童是无害甚至有益的。而不顾病症的自然病程,过度治疗,反而中断了人体抗感染的机制,使得机体不能有效地产生免疫力。
“烧坏了脑子”?很少见
年轻父母总是担心发热时孩子受不了,怕“烧坏了脑子”。其实所谓的“烧坏脑子”,多是因病症本身如脑炎等引起,发热本身并不会造成脑部的损害,除非是体温超过41℃的高烧。但如果是中暑引起的发热,体温超过40℃就可能对脑子造成损害。
发热立马挂点滴?真不行
小儿发热时,该否立即送医呢?一般认为,小于3个月的发热患儿,体温超过39℃的3~6月患儿,以及发热伴有寒战的患儿,都需及时就诊。其他情况下,观察患儿的状态极其重要。如果患儿会哭、能玩,精神状态、胃口、活动都正常,即使有轻度发热,也无须急着就诊用药。但勿去幼儿园、学校,可以在家观察护理,随时关注病情变化。如发现患儿肌肤苍白或紫绀,体温正常后精神仍发蔫,对周围环境反应降低,动作减少,无微笑,甚至迷迷糊糊难以清醒,呼吸急促无力,哭声尖细虚弱,关节肿胀,出现脱水症状,发热超过5天,则应尽快送医。
许多家长将输液治疗、抗生素治疗视为小儿发热的对症治疗,这是一种误区。5岁以下儿童发热中,病毒性感染占绝大多数,且多为自然病程3~5天的自限性感染,患兒往往不需要干预也会很快康复。除非有脱水的表现且难以进食,发热患儿并不需要抗生素治疗或进行输液。
降了温,并非万事大吉
降温不是发热患儿的治疗目的,这话听着有些玄,但确实如此。发热只是一种症状,即便把患儿体温降到正常,也没有达到治疗病症的根本目的,更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给患儿降温,其实是为了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如果患儿精神状况正常,无明显不适,说明他并不感到难受,就不必急着用药。而“发热恐惧症”的家长往往因此误解,频繁测量体温,频繁使用退烧药来达成“体温正常”的目的,这也是部分患儿接受过度治疗的重要原因,实在是得不偿失。发热后应鼓励发热患儿多喝水。根据是否寒战或出汗,及时增减衣物。现在不提倡给小儿使用酒精擦浴降温,因为可能通过肌肤吸收而造成酒精中毒。温水擦浴并无降温效果,但可以给孩子温水浴洁身。此外,使用一些土药、土方,以及给小儿使用“无副作用”的中药、凉茶前,最好都先向医护人员咨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