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仪
[摘 要]海洋战略是国家和广东省“十三五”期间推进的重要战略之一。结合广东省战略规划,加强海洋学科建设,是广东省建设海洋强省与省内高校高水平海洋学科体系的双赢之路。本文根据广东省高校海洋学科体系现状,从地理区位、学科点及其人才培养规模、学科实力、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与产业对接程度等方面分析了广东省高校海洋学科对海洋强省战略的支撑情况,并分别从政府和高校层面提出了加强广东省海洋学科体系构建的建议。
[关键词]海洋学科;海洋强省;广东省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0-0015-04
2016年初印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以“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单列一章,详述了“十三五”期间国家将陆海统筹,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蓝图。“我们所处的海洋世纪,海洋领域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海洋人才对于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发挥着关键的作用”。[1]因此,建设完整的海洋学科体系,提升对我国海洋事业的支撑能力和引领作用是高校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举措之一。广东省作为建设海洋强国的主力省之一,虽然海洋经济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海洋学科体系与其海洋大省的地位并不相称。本文根据广东省内高校海洋学科体系现状,分析广东省高校海洋学科体系对其海洋强省战略的支撑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广东省高校海洋学科体系的建设现状
参考《中国海洋年鉴》对海洋学科专业的分类,結合《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可知我国与海洋领域直接相关的一级学科共3个,分别是“海洋科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和“水产”,其他一级学科中与海洋领域联系较密切的二级学科还包括“生物学”一级学科下的“水生生物学”,“水利工程”一级学科下的“水文学及水资源”和“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等4个二级学科。此外,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一些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了若干与海洋领域密切相关的目录外二级,如“海洋环境”、“海洋药物”、“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地球化学”等。
以《中国海洋年鉴》对海洋学科专业的划分为依据,对广东省相关高校官网信息和2016年研究生招生目录等资料进行整理与统计后可知,广东省目前培养高层次海洋人才的高校共有7所,分别是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和广东海洋大学,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位于粤东的汕头市和位于粤西的湛江市各有1所;上述7所高校共有海洋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二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二级学科1个,广东省已构建起了较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的高层次海洋学科人才培养体系(见表1)。
二、广东省高校海洋学科对广东省海洋强省战略的支撑情况
2016年印发的《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广东将“加快建设珠三角海洋经济优化发展区和粤东、 粤西海洋经济重点发展区”,“优化提升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船舶等传统优势海洋产业, 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 集约发展临海石化、能源等高端临海产业, 加快发展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海洋信息服务等海洋服务业”,以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从地理区位上看,广东省目前培养海洋相关学科高层次人才的7所高校,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粤东、粤西地区各有1所,这样的布局,与广东优化海洋开发空间布局的总体规划相符,地理分布基本合理。
从学科点数量及其人才培养规模看,虽然广东海洋相关学科近年来有了较大发展,相关博士点和硕士点已由2008年的7个、11个分别增加到了2013年的10个、26个,2013年上述海洋相关学科共为社会输送了研究生276人,其中博士49人、硕士227人。但与山东、上海等国内海洋经济也较为发达的省市相比,广东省内高校的海洋学科点数量及人才培养规模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见表2)。可以说,广东省目前的海洋学科点数量偏少、人才培养规模不大,与广东省海洋经济领跑全国的地位并不匹配。随着未来国家和广东省海洋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广东省现有的海洋相关学科数量和人才培养规模,不但难以满足本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更难以向国内其他省市输送人才。
从学科实力上看,广东高校与海洋领域直接相关的三个一级学科中并无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第三轮学科水平评估中,“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广东省仅中山大学参评,排名第四;“水产”一级学科广东省仅广东海洋大学参评,排名并列第八位;“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广东省无高校参评。在其他相关学科中,广东省仅中山大学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暨南大学拥有水生生物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第三轮学科水平评估中,“生物学”一级学科广东省仅中山大学参评,排名并列第八;“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广东省也只有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2所高校参评,排名分别为第三和并列第十;“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广东省无高校参评。与山东、上海等海洋经济也较为发达的省市相比,广东高校海洋相关学科的整体实力仍有待提高(见表3)。
从学科依托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上看,以代表国内相关领域领先水平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为例,广东仅中山大学拥有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建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实验室(筹)、2个涉海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个涉海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的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已于2015年全面启动,另建有4个涉海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海洋大省的广东,其布局落后对海洋强省建设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
从与产业对接程度上看,广东现有海洋相关学科基本覆盖了传统海洋产业的相关领域,但在与海洋新兴产业相关的学科领域上,如海洋法、海洋信息、海洋工程、海洋技术与装备、海洋能源、海洋材料等领域,少有布局或尚未明确布局。可以说,广东省现有的海洋学科体系,能支持广东省现代海洋渔业的持续发展,推动海洋交通运输业、船舶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和部分高端临海产业的发展,但还难以全面支持广东省着力培育和发展的海洋新兴产业。endprint
三、关于广东省海洋学科体系构建的思考
为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沿海省市纷纷将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大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列入本区域的“十三五”规划中,广东省也不例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是高校的责任之一。因此,紧密结合广东省的规划和需求,加强海洋学科建设,是广东省建设海洋强省与省内高校高水平海洋学科体系的双赢之路。
(一)对政府层面的建议
1.加快制度创新
广东省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建议利用国家赋予的十八大以来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的优势,继续在制度和政策层面进一步着力于制度创新,大胆先行先试。“十二五”期间,广东省争取到作为全国4个试点省份之一,探索和开展了省内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并借此成功根据广东省的发展规划,增设了若干海洋领域的硕士、博士点,进一步完善了省内海洋学科布局。建议广东省再接再厉,进一步协助省内高校向教育部争取学校的学科专业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可按需自主设置、硕士博士招生指标可校内统筹等试点政策,为省内高校根据规划和定位布局海洋相关学科点、完善海洋学科体系、扩大海洋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提供政策空间。
2.发挥政府职能,服务海洋强省建设
建议针对目前广东省海洋相关学科在海洋人才、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产业对接等方面的短板,发挥政府的统筹和引导职能,进一步加快海洋强省的建设。其中包括:在國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上,广东已落后于其他海洋大省,因此在遴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或推荐与支持国家级科技创新候选平台时,建议适当向具备冲击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高校海洋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倾斜,争取迎头赶上;利用广东的海外知名度,牵头组织面向海内外的高端人才招聘会和洽谈会,为省内高校搭建国际高层次海洋人才交流合作平台;指导和搭建海洋科技成果展示和交易平台,组织产业合作推介会等,向企业展示省内高校最新的海洋技术研发成果,向高校反馈企业急需的科技需求,为项目、技术、人才和资金等要素搭建对接平台,促进海洋人才、技术和资源的有效利用;鼓励各级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引导和支持高校与政府、企业共建涉海科技园、涉海产业示范基地、海洋科教基地、海洋生态示范园和高新产业岛等,并对涉海的政产学研用基地给予优惠政策等。
以人才引进为例,2016年5月,广东省教育厅带领16所省内高校前往哈佛大学招聘包括海洋学科在内的多领域人才。据媒体报道,该次招聘会辐射面和影响力大,仅第一天上午参加招聘会的人才就超过300人次,与高校达成初步意向的共有150人次左右,大部分是美国知名高校教授、青年教师、博士后等。这是广东省教育厅首次在海外集中组织高校高层次人才招聘会,如此高规格、高级别的招聘行动在海外高水平大学中引起了极大反响且颇有成效,也充分证明了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能有效加强与推进高校的相关建设工作。
(二)对广东高校的建议
1.优化学科布局,为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海洋学科群奠定基础
海洋是一个具有巨大时空特性的开放性的复杂系统,海洋事业涵盖了海洋资源、环境、生态、经济、权益和安全等方面的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这就决定了海洋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各类专业海洋人才,更需要大批既懂海洋专业知识,又懂政治、经济、法律、管理及外语的复合型海洋人才。建议广东高校根据自身的学科基础和优势,结合国家和区域的战略规划,注意做好海洋学科群建设的顶层设计,前瞻布局和优化调整兼顾,引导现有学科与海洋学科的交叉融合,为构建起具有本校特色、支撑广东海洋强省建设的高水平特色海洋学科群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中山大学为例,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十八大精神和国家以及广东省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部署,中山大学于2015年7月与珠海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了《珠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全面开展新型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在未来发展中,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将面向服务国家海洋、“一带一路”和空间科学战略,围绕核科学、深海、深空、深地构建高水平学科的主要发展思路,重点打造高水平的大海洋学科群,把珠海校区建设成为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体系相对完整、具有一流办学水平和广泛国际声誉的现代化滨海校区。根据校市共建协议、学校学科建设实际情况,结合国家和广东省的“海洋战略”,中山大学服务珠海市创新驱动发展,2015年下半年以来,通过加强建设、院系调整、新建等方式,在珠海校区组建了海洋科学学院、海洋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国际金融学院、国际翻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旅游学院、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等9个涉海的整建制学院,初步构建起了学科布局完整的海洋学科群,涵盖人文社会科学、海洋科学、海洋工程、大气、地质、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等领域。此外,为进一步加强珠海校区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山大学在珠海校区新建了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哲学系(珠海)、历史系(珠海)、数学学院(珠海)等文理基础学科。但为更好地服务“海洋强国”和“海洋强省”战略,中山大学要求相关基础学科在学科方向、研究领域和专业设置上,以提升珠海创新驱动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围绕海洋和一带一路战略为重点进行设置。目前,中山大学已初步建成国内高水平大学少有的覆盖人文、社科、理学和工学的综合性海洋学科群。
2.加快构筑海洋人才高地
建设高水平海洋学科群必须有高水平海洋人才支撑。但目前国内海洋人才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理、工、农学科领域,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等领域以及新兴海洋产业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导致具有多学科背景和多专业知识技术的复合型海洋人才数量稀缺。为此,建议广东高校放眼国际,借助“千人计划”、“111”引智示范基地、“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创新团队计划等国家级人才引进和培育计划、广东省“南粤百杰”、“广东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引进创新团队等省级人才工程,以及校级的人才和团队引进与培养计划,通过引育并重,系统解决高层次海洋人才短缺的问题,加快建成海洋高层次人才聚集地。endprint
3.加强海洋学科领域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我国和广东省的发展已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服务国家和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需求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对高校而言,走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之路,是提高本校海洋学科建设与广东海洋强省建设需求的匹配度的有效途径:鼓励学生去地方海洋相关政府部门、海洋产业龙头企业实习,锻炼出理论和应用兼顾的、接地气的高水平人才;通过与企业共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高校与产业良性互动,实现人才、资金、技术的相互支撑和共享,获得双方共赢。
国家和广东省的海洋发展战略为广东高校构建海洋学科体系提供了一个空前的机遇。广东高校应抓住机遇,主动呼应,为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和强省做出更大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 廉颖婷.实现海洋强国战略人才培养迫在眉睫[EB/OL].[2016-06-20].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_article/content/
2014-06/17/content_5600354.htm?node=5955.
[2] 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年鉴[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157-158,374.
[3] 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年鉴[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142-143.
[4] 金羊网.广东高校组团哈佛“抢回”150多海外精英[EB/OL].[2017-2-12]http://news.ycwb.com/2016-05/18/content_22
087084.htm.
[5] 王璇,刘小杰.我国海洋储备人才队伍的现状、问题及完善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2012(5):140-145.
[6] 王琪,李凤至.我国海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学与管理,2011(2):30-36.
[7] 魏婷,李双建,于保华.我国海洋人才发展的对策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11):18-20.
[8] 薛玉香.浙江海洋学科专业设置研究——基于战略性海洋新興产业发展的视域[J].教育研究,2014(5):152-157.
[9] 黄家庆.广西海洋产业群发展与涉海学科专业群构建的契合[J].广西社会科学,2011(12):24-27.
[责任编辑:钟 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