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忠+朱雪莲
摘 要为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发展学生自主意识、提升学生生命质量,通过强化“勤业社”自主管理课程,组建“特长社”能力拓展课程,形成“实践社”主题活动课程,从而构建起青苹果德育课程群,全面提升“青苹果家园”品牌影响力。
关 键 词德育课程;自主管理;青苹果家园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7)10-00-03
“青苹果”是杭州文三教育集团少先队员的象征,寓意正在成长的少先队员就如青苹果一般,虽然还“青涩”,但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经过文三人十多年来的努力,“青苹果社团”已从一个学校的儿童社团组织演化为教育集团儿童精神家园,从一校上千人参与到四校五千余师生共享,促进儿童阳光快乐成长,从“我能行”升华为“我们能行”,成为了文三教育集团德育品牌的代名词。
实践表明,学校文化建设只有融入到学校课程之中,才是生根的有生命力的文化;学校课程只有体现学校的文化特质,承载学校文化使命,才是真正的带有校本性质的课程[1]。课程群是与单门课程相对应的一种课程建設模式,整合性是其重要特征。通过对课程的创新规划、设计,填补原有课程间的空白,删除课程间的重复,从而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益[2]。学校为了更好地培养儿童自我管理能力、发展儿童自主意识、提升儿童生命质量,在原有活动基础上,提炼、重组“青苹果三社”家园课程体系,构建起青苹果德育课程群,全面提升了“青苹果”社团的品牌影响力。
一、“勤业社”自主管理课程
大队部是少先队管理运作的核心机构,少先队小干部的工作能力是决定学校少先队工作开展实效的关键力量。青苹果勤业社是青苹果家园的核心组织,侧重于少先队管理服务,主要以“青苹果”自主管理、“我能行”自主招聘、“招标会”自我保洁为载体,给学生创设自主管理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发展兴趣爱好,凸显自己的个性能力,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自我培养、自我优化和自我完善,并进而形成自主管理课程系列。
1.自主选:建立组织机构
青苹果勤业社实行三级制管理体系,一级层面为决策层,二级层面为执行层,三级层面为实施层。执行层和实施层中每个社的正副社长和社员都有相应的职责,相互监督、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了让更多的队员有展示提升的机会,多方面锻炼学生的岗位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学校组建了电视台、工作室、报社、基金会、假日联盟、队校、督察社、礼仪社、西湖文化少年研究院等9大社团,并由近200名校级队干部组成了社团体系,服务内容涵盖了校会主持、礼仪宣传、纪律维权、环保基金、活动策划等多个方面。
2.愿挑战:参与自主“三会”
勤业社“招聘会”。 每年一届隆重的“勤业社人才招聘会”坚持了17年,只要是二到六年级的少先队员拥有“我能行”的自信,愿意为队组织、为队员服务,都可以参加“勤业社”招聘会。由于招聘会赋予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结果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他们成长中弥足珍贵的经历。学生在一次次的竞聘过程中,会得到来自同伴、学长、教师、家长的指导,同时也进行着自我教育,促进了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
包干区“招标会”。每学年开学初,大队部都会举行“包干区招标会”,目的是培养队员的主人翁精神,锻炼劳动技能,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和自立、自理、自强的意识。其主要形式为开展秀美家园保洁招标会,对各中队的包干区和绿地养护进行竞标管理,责任到中队。这个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了自主的快乐,培养了爱家的责任感。
书香周“才艺会”。学校一直坚持将12月最后一周定为“校园书香周”,举行“小伢儿书香才艺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学生一学期来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静心阅读、用心体验”,在玩中学,学中玩,快乐成长。
3.勤参与:体验自主课程
以其中的“西湖文化少年研究院”的运作为例,社员在社长的组织下,讨论按年级段策划不同的研究活动内容:低段侧重于开展易引发情感共鸣的,富有童趣的体验性游戏活动;中段尝试开展以信息采集、考察参与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段可侧重于有一定内蕴的,以课题探究、创新设计为主的研究性活动。比如在“楹联文化”实践活动中,不同年级就有不同的安排:一年级“彩笔绘楹联”,画画西湖美景;二年级“童声诵楹联”,吟唱易记、优美的楹联;三、四年级“楹联大搜寻”,到相关景点寻找摘抄、摄影记录、理解含义;五、六年级“楹联赏析会”,与学科教学结合,欣赏体会,并尝试自创楹联。“西湖文化研究院”这一特色社团组织的运作,深刻挖掘其内涵,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道德认知,成为既自主又有内涵的人。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3]。学校每年一次的勤业社招聘重组,流程、规则清晰,过程公正公平,参与面广。学生在自主管理课程体验中学会自我管理,学会责任担当,成长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二、“特长社”能力拓展课程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周二“特长社”课程建设。基于社团开展的目标性、序列性和自主性要求,学校力求长期规划,稳步实施,实现了“特长社”课程建设的综合推进。目前已初步形成“琴棋书画”艺术教育、“跑跳投踢”健身竞技、“科技创行”特色项目课程体系。
1.设计多彩社团课程
建立目标体系。初步构建以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为取向的“生本·自主·和谐”的社团校本课程目标体系,以三个卡通人物“棒棒”“广广”“靓靓”为主人公冠名三大类型社团,培养学生三大素养,即棒棒健身社培养身体素质,广广博闻社培养科学素养,靓靓才艺社培养艺术修养等。
形成课程结构。 下属各小学分别设置40余个社团,既有兴趣普及型社团,也有技能提高型社团。三大类型社团均下设若干个小社团,形成了良好的社团架构。
组建课程全覆盖网络。社团设计遵循三结合原则: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思路相结合,在教师自主申报的基础上,学校根据需要并结合教师潜能,催生一些潜质性社团;普及类和提高类社团相结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自主选择;阶段性和持续性相结合,让每位学生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社团成长链,实现个性化的成长。
2.开发特色课程
规范开发,弹性管理。学校的社团课程设置采取了“三自”申报流程:第一,教师自主申报,需撰写详细的申报方案,确定选修课程的总体培养目标,编写课程提纲等。第二,小组自主评估,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从课程设置的创新性、有效性、合理性等方面,对社团课程进行综合评估。第三,社团自主管理,课程开发小组成员、编写教师、有兴趣使用该教材的教师组成课程共同体,定期开展分享交流会。
形成梯度,整合创新。学校目前已开发了近20个社团课程,比如“闪酷摄影师”“变废为宝”“丝袜花”等,大大丰富了学校创新人才人文素养培养的课程体系。其中的拓展性课程“有趣的汉字画”整合了美术和语文学科特色,是汉字形意相融的创意课程。课程尝试引领学生建构出字中有画,画中有字,字画一体,亦字亦画的视觉新形式。利用图与字来强化信息,提升汉字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彰显了课程的个性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开拓了教師开发社团课程的思路。
“特长社”能力拓展课程建设是社团开展的原点,特长教师的培养是社团建设的基点,活动体系的构建是社团运行的支点。通过系列社团能力课程的构建与文化提炼来辐射学生活动,进一步彰显了“全员、自主、锻炼、创新”的文三学生社团课程特色,丰富了学校活动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从而树立起学校社团课程品牌。
三、“实践社”主题活动课程
学校以“实践社”为载体,依托地域优势、特殊纪念日和学校特色,健全实践体验活动体系,以“五节六周六礼”为活动主线,开发了系列课程。
童趣课程:校园“五节”缤纷渲染。 以校园“五节”即缤纷童乐节、智慧数学节、创意童玩节、动感体育节、博雅书香节为载体,将学科学习与节日活动有机结合,根据不同的节日特点设置月课程、周课程和日课程,通过表演、竞赛或游戏等多种形式加以展示,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探究课程:场馆“六周”多元体验。 学校充分发挥杭州丰富的博物馆资源优势,组织学生走进场馆体验生活,加强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们创造更多接触社会、感受人文的机会,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
爱心课程:综合“六礼”温情浸润。 学校以学校、家庭、社会为载体,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别在各年级中开展不同礼仪活动,如“一受”——“入队亲享礼”,“二施”——“怀旧传承礼”,“三献”——“温情孝心礼”,“四赞”——“十岁成长礼”,“五瞻”——“公民风尚礼”,“六尊”——“毕业感恩礼”等,给孩子搭建活动平台,使队员在小学六年生活中感受浓浓的亲情,让一个个难忘的瞬间成为队员珍贵的记忆。
多年来,学校通过童趣课程、探究课程、爱心课程等实践社课程群,开通丰富的活动渠道,搭建多元的展示平台,不断将学生带入人类优秀文化的精神宝库,让他们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学习和交往,获得了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
青苹果德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让文三校园焕发出勃勃生机,家园氛围更加浓厚。而“青苹果家园”也成就了置身其中的每一个学生、每一位老师,成为文三德育的灵魂。文三学子在其中学会交往、锻炼能力、发展个性,从一个个青涩的“青苹果”成长为红熟的“红苹果”。
参考文献:
[1]帅宁华.基于学校文化的课程再造.[J]中小学德育,2016(6):22.
[2]李慧仙.论高校课程群建设[J].江苏高教,2006(6):74.
[3]周凤林.学校德育顶层设计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4.
(作者单位: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总校
浙江杭州 310012)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