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与疯癫的关系

2017-10-25 17:43王晓芬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21期
关键词:欲望

王晓芬

[摘要]本文讨论的主题是欲望与疯癫的关系,即通过对威廉姆斯戏剧中疯癫女主人公的叙述。从而展开欲望的阐释。本文以《欲望号街车》的疯癫女主人公布兰奇为目标,对欲望与疯癫的内在关系进行阐释。本文试图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分析威廉姆斯剧作中的“疯癫”主题。换句话说,本文研究焦点在于探讨“疯癫”与主人公被压抑欲望的关系。

[关键词]欲望;疯癫;布兰奇

田纳西·威廉姆斯作为上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在世界享有盛誉。与同时代的尤金·奥尼尔与阿瑟·米勒相比,田纳西·威廉姆斯在剧本创作的过程中更加关注饱受煎熬的人类,并深入挖掘其深层次心理,从而以此为基础,展现人类心理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因此他的戏剧总是惊世骇俗,在伦理和道德上频频引起争议。他的戏剧常常建立在美国南部的大背景之下,并对社会、文化以及心理现象进行分析。田纳西·威廉姆斯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剧本,其最大的剧本《欲望号街车》更是荣获了普利策奖、纽约戏剧评论奖和道诺森三项大奖。这部荣获多项大奖的悲剧深刻的描绘了徘徊于欲望与道德之间,最终疯癫的女主人公形象。该剧在上映之后,社会各界对于女主的悲剧命运展开了深刻的讨论。本文以弗洛伊德的《悲恸与精神忧郁症》中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展开了对欲望与疯癫的内在关系的剖析。本文研究焦点在于探讨“疯癫”与主人公被压抑欲望的关系。

《欲望号街车》是一部关于欲望的悲剧。这部剧的主体无疑是布兰奇。布兰奇那充满诗意的语言和幻想被认为是威廉姆斯早期戏剧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特点。布兰奇也被批评家认为带有威廉姆斯本人的性格弱点。也正是这部戏剧让人们看到了威廉姆斯创作的优点和魅力。事实上,以精神分析批评理论对女主的心理进行分析是非常合理的。

雅克·拉康是自弗洛伊德以后最具有国际影响的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早在上世纪30年代,拉康另辟蹊径,创建了镜像阶段”理论。这一理论的中心观点是婴儿在镜像阶段(6—18个月之间)可以区分自己和他人。事实上,这一理论虽然使得婴儿成为独立体,但也导致了前镜子阶段的整体性丧失,从而导致了对于欲望的研究难以继续深入下去。但“因为这种缺乏,或缺失,他者的感觉是婴儿成为自己、语言主体和发挥作用的文化个体的条件”。拉康的“主体”指的是“他者”,指向的是复杂的语言系统。在语言文化的巨大网络里,主体面临着永无归期的流放。比如在《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作为欲望主体,其实际上是处于追求缺失状态的整体性。

一、欲望客体和主体在过去语境中的象征性

对于布兰奇来新奥尔良之前的生活,读者可以从她与妹妹妹夫及米奇的交谈中得知。布兰奇是南方贵族的遗孤,曾经拥有“美梦庄园”。虽然这个庄园最终成为一堆抵押票据,且没有给她留下美好回忆。但对于布兰奇而言,那是一个理想的家园,能够帮助她界定自身的身份。在美梦庄园丢失的情况下,16岁的布兰奇在遇到艾伦·格雷时觉得自己找到了爱情,她毫无保留地爱上了这个诗人,并下嫁于他。直到有一天她看到艾伦和一个年纪稍大的男子在一起,她对艾伦心生厌恶之情。事实上,布蘭奇的真真心没有得到善报,她对艾伦而言,只是为了掩饰自己是同性恋身份的工具。在发现丈夫同性恋事实后,布兰奇与艾伦虽假装一切未曾发生,并一起继续生活下去,但是布兰奇内心中日益增长的厌恶已经断送了这份婚姻。最终,她再也无法压抑自己内心的对于艾伦的那种厌恶,并对他恶语相向,最终导致了艾伦的死亡。

艾伦在剧本中是一个全能的主体,是最原始的需求对象。过去,布兰奇因为拒绝了她的同性恋丈夫,从而导致了其成为了不完整主体。或者说,布兰奇已经成为一个自我缺失的主体,因为她失去了能够满足她欲望的客体。事实上,这种残缺使得布兰奇通过寻找各种异性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从而实现了自我的完整性。在这样的诱导下,她开始和不同的男人约会,并以此为手段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寻求安全和保护,因此,她变成被其他异性欲望所亵渎的欲望客体。但他们不可能成为布兰奇真正的欲望客体。在这期间频繁进入布兰奇生活的,是那些想要寻找刺激的士兵、厌倦婚姻的中年商人,还有那些想要尝试性生活的青少年。虽然布兰奇曾试图在这样的生活中安慰自己,但是其却为自己的欲望而付出了代价,并最终走向了一个极端。在“哀悼与忧郁”一文中,弗洛伊德通过两个关键概念论述了“欲望”。这两个概念分别是“自身客体”和“欲望对象”。这两个概念构成了“主体”的欲望。在弗洛伊德的观点中,“性”的存在为现代社会文化带来了危机,并逐渐成为了人生焦虑与疯癫的主要根源。事实上,性本能的冲动是一般人所无法遏制住的,因而只有依靠升华,才能将性本能由性目标转换成文化目标,《欲望号街车》中的人物都没有做到。

二、欲望客体和主体在现在语境中的象征性

在现在的语境中,她的妹夫斯坦利是一个粗鲁、贪欲的工薪阶层男性。在观众眼中,斯坦利是“极度充满男子气概的”,是“颓废最好的答案”。尽管布兰奇初到其妹妹家时,对于其妹夫斯坦利的出生以及言行举止充满了蔑视,但她却依旧与斯坦利调情,并让他帮自己拉裙子的拉链。而这都只是因为布兰奇在欲望的唆使下,希望斯坦利能够恭维自己的容貌。正是由于斯坦利的性欲,他的妻子史黛拉才没有像布兰奇一样颓废。他的男子气概使他成为布兰奇的偶像,并填补了她的同性恋丈夫所造成的欲望空缺。斯坦利代替布兰奇死去的丈夫成为了她的欲望对象。拉康认为欲望“在幻想中找到出处,找到基础”。布兰奇的欲望在她的幻想中得到了表达。也就是说,她在自己的幻想中存在,斯坦利在她的幻想中是代替了她死去丈夫的位置,是phallus的象征,也是生命的象征。这也是斯坦利在第一个阶段所起到的作用:他充当被剥夺的布兰奇的“欲望对象”。在第二个阶段,斯坦利变成了布兰奇同性恋丈夫的复仇者。斯坦利对待布兰奇非常残酷、粗鲁,不像对史黛拉那样温柔。他的这种坏人行为残忍地压抑了布兰奇的主体欲望。在剧的一开始,布兰奇对史黛拉和斯坦利的结合就嗤之以鼻。她无法想象自己的妹妹为何要妹忍受这样一个充满兽性的男人。她甚至怂恿史黛拉离开斯坦利。斯坦利作为“欲望对象”的功能已经消失了。她失去了“欲望客体”。布兰奇经历了失去地产、丈夫自杀的痛苦,本想到妹妹这里寻求安慰和安全感,但与妹夫却发生了冲突。虽然斯坦利的出现能够有效的填补布兰奇的欲望,但是,斯坦利却没有帮助布兰奇获得主体性,反导致让布兰奇成为自己的欲望对象,斯坦利强奸了布兰奇,最终剥夺了她的主体意识,导致她丧失了欲望对象和欲望能力。endprint

事实上,布兰奇已经生存在幻想与真实交融的世界里,对于布兰奇来说,幻想已经使得她在自我内心世界徘徊中逐渐走向极端。比如,她幼稚地向斯坦利讲述她受到前任邀请她去她乘坐游艇巡游的电报。事实上,于布兰奇而言,她人生的唯一一个避风港就是她自我构造出的意识世界,而她沉溺于自我的世界里也成为了她悲剧人生的高潮。在故事的最终,我们看到因为斯坦利奸辱,布兰奇被迫面对现实,而这也就导致了布兰奇失去了主体性。总的来说,性爱非但没有拯救布兰奇,反而野蛮地杀死了他。

三、欲望客体和主体在未来语境中的象征性

在未来的语境中,米奇就是布兰奇所期望的未來。在虚幻领域,她的主体性需要得到米奇的认可。也就是说,米奇所担当的是欲望以及认知的客体。而布兰奇也只有通过米奇才能找回主体性。因为她必须在米奇身上重新获得在她丈夫身上失去的权力。事实上,无论是艾伦,还是米奇,谁都没能履行这个职能。米奇是布兰奇的追求者,并打算迎娶布兰奇。而结婚则可以帮助布兰奇重新找回自己的主体性地位。但是在和米奇的相处过程中,她因为担心自己的年龄以及外貌会吓到米奇,因而时常遮遮掩掩,从而让米奇无法看清自己的容颜。事实上,这种情况就导致了布兰奇活在自己的谎言里,幻想自己仍是生活在“美梦庄园”的善良纯洁的淑女,有着诸多的具有绅士风度的追求者。布兰奇相信,她下嫁于米奇,能够帮助她可重新获得自己想要的体面的生活。但遗憾的是,米奇未能实现她的愿望。当米奇发现布兰奇曾经糜烂的行为,就抛弃了布兰奇。他不会将一个这样的堕落女人带回家见妈妈,更不会娶她。

在布兰奇生日这天,斯坦利了解了她不光彩的过去。她因为与一名17岁的学生有染而失去了她的教师工作。米奇知道她的过去后自然就没有和她结婚,与此同时,她收到了斯坦利送来的生日礼物:一张车票。布兰奇总是依赖于欲望客体而保证其主体性的完整。但事实上由于多次的失败,使得他只能靠着幻想而过活。

在他的《疯狂与文明》一书中,米歇尔·福柯认为疯癫是人类文明中的一个议题,而不仅仅是传统上人们所认为的医学现象。福柯在书中并未给疯狂或疯癫下一个具体的定义,但他认为疯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在特定的年代被排除在文明之外的感觉。福柯认为,疯癫是理智和情感矛盾的产物;被压抑欲望的产物;文明的产物。疯癫出现在文明社会,换句话说,疯癫是由文明定义和为难的文化现象。疯癫是理性和感性世界矛盾冲突、文明压抑人类欲望的必然结果。

结论

威廉姆斯并没有成为美国主流意识的载体,他创作的疯癫女人被评论界认定为游离于主流文化外的人群,而他却一生致力于对人类欲望与文化的矛盾进行探索,传达了边缘群体作为主体的欲望表征。因此,对威廉姆斯的戏剧再次咀嚼,无异于是借助历史的阳光去审视上个世纪的美国文化,会帮助人们获得更多的关于人类欲望与自身的理解。对于布兰奇来说,是欲望使她一步步走向了疯癫,她是欲望的牺牲品。

(责任编辑:章樊)endprint

猜你喜欢
欲望
关于美狄亚身上存在矛盾的解读
资本与人性关系的哲学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