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时代船政文化在高校的传播与教育

2017-10-25 08:59汤晓玲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21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新媒体时代

汤晓玲

[摘要]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其作为一种能够全方位融合网络技术、先进数字资源以及多种媒介形态的工具手段,近年来被频频应用于教学环境当中,本文中笔者将以“船政文化”为例,探究其在新媒体环境下于高校内传播与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船政文化;高校教育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的代表,船政文化的兴起与弘扬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对于高校学生而言,船政文化当中所流露和传达出的有关爱国、创新、突破和自强的精神理念及思想价值,对于处在人生抉择关键时期的高校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促成这一传统的、具有一定地域性和历史意义的文化元素在高校内的传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促使其能够更为积极、有效地应对当下的社会发展态势与科技潮流,就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慎重思考的大问题。

一、船政文化在高校傳播的重要性

首先,有助于广大高校学生构筑理想的人格。船政文化当中所蕴含的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爱拼敢赢的精神文化,对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思想品格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在高校内传播船政文化,加强学生对其内容和意义价值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船政文化的精髓与魅力,对于其日后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所需要构建的积极而正确的就业观亦具有鲜明的指向作用。

再次,有助于让高校生产生自主抵御不良文化侵袭的能力。随着当今国际社会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以及网络文化的蓬勃兴起,多样化的思潮及文化内容开始弥漫在大学生的周围,尤其是弥漫在极具娱乐性和思想引导性的网络上——这都需要大学生自身产生强烈的主观判断力和客观求知精神,来探索事物的本源,做到不轻易为外来文化和思潮所“俘虏”。船政文化当中蕴含的“汲取”、“借鉴”、“包容”和“突破”的思想理念,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包容意识和择取意识,使之在纷繁复杂的文化世界当中有所判断、有所选择,自觉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袭,积极吸收有益于个人成长和思想进步的先进内容,并将其融人到固有的知识体系当中,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发展。

最后,有助于培养当代高校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船政文化本身富有浓浓的乡土情结,即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高度关怀和崇敬。这种情感会促使笼罩在这一文化气息下的个体生成强烈的认同感和共同奋进意识,而这对于当代高校生而言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培养方向。无数高校生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必然要面临着合作,面临着共同处理事务,这就要求其在校期间就要形成良好的热爱团队、热爱合作的意识,将个人之爱上升为祖国之爱的全新高度。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船政文化传播与教育面临的挑战

首先,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方式。不可否认的是,网络时代的开启,各类软件的应运而生,加强了学生对网络的依赖。互联网强大的资源储备,让很多学生产生了“事事搜索”的习惯性行为,间接造成了其固有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的下降。也是因为获取知识的便利性,很多学生丧失了对传统文化和知识主动学习和汲取的能力,高校内能够静下心来阅读文化典籍,独立思考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船政文化隶属于传统文化领域,对于学生提升自身技能所产生的效果是潜移默化的,当学生缺乏探索的主动性时,这一传统文化的精髓就会在不经意间为诸多现代化的媒体或媒介信息所掩埋。

其次,信息的快速更迭,促使固定式的文化内容被弱化、被掩盖。新媒体时代,媒介载体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多元化,各式各样的讯息,常常以即时、海量的态势遍布整个网络,尤其是伴随着微博、微信等多样化社交软件的兴起,每个个体都可以由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发布者或者传播者,这就导致在漫天新鲜资讯的掩盖之下,传统的、固定的、不为时间推移而生成全新变化的传统文化内容,日趋被“淡化”、被“遗忘”。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面对不断追求新鲜事物、探索各种新奇有趣内容的高校学生,以船政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日渐成为新媒体浪潮当中的“弱势群体”,难以跳出新鲜资讯的笼罩与围追堵截。高校教育工作者该如何突破这种限制,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就成为其不得不慎重思考的问题。

最后,应运而生的自媒体对传统文化的过分解读,造成受众无形之中接触“被曲解的文化”。新媒体时代赋予任何普通人表达观点的权利,但是近年来诸多活跃于网络的“大V”、“认证用户”开始频频基于个人所拥有的“信服力”发表具有一定鲜明特色的个人观点。这些观点虽然都带有一定的个人因素与思考立场,但是由于“发声人”本身被赋予网络时代的“身份价值”与“地位”,其个人言论就会在无形之中被放大、被传播,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网络舆论,这种舆论促使很多网络受众接触不到事实的本源,触碰不到事实的真相,只是基于他人所发布的内容进行思考和理解,根本触碰不到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船政文化传播与教育的对策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生成为新媒体的忠实簇拥者,他们从新媒体当中获取知识资讯,寻求生活的便利,却也在无形之中忽视了这种看似便捷的生活为其接受和理解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冲击。在这样一种背景下,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新媒体的“双刃剑”效应,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深化校园内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教育,以“船政文化”为例,笔者认为可以尝试着从这样几个渠道来展开:

(一)打造权威平台,满足多元需求

目前在网络平台上能够搜索到的有关“船政文化”的内容较杂,而且真正由政府部门和信息爱好者所建立的、具有一定权威性的网站并不存在,换言之,高校生要想通过手动搜索,从海量的信息当中找寻到为自己所用、或感兴趣的内容,存在较大难度。鉴于此,高校内部可以尝试着综合专家学者以及学校内部专项从事此方面研究的教师,打造权威平台,利用强有力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作为保障,将船政文化所涉及的信息、资料进行分门别类,适时采取图文并茂的方法,对传统的船政文化进行动态的、影像的数字处理,让学生从枯燥无味的文字束缚中解脱出来,满足学生好奇心和求知的需要。同时该平台的构建,要以适度的开放原则为前提,保证素材的时时更新,使之成为有益于师生交流和对话的良好平台。endprint

(二)利用社交媒体,强化人际传播

合理利用微博、微信、论坛等社交媒体资源来作为船政文化的宣传阵地,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对船政文化的宣传,使学生内心之中产生对这一文化情怀的强烈认同感,为其进一步传承与发扬提供可能性。有调查研究显示,近年來在高校学生之中占据较高应用份额的微信和微博两大社交软件,已经逐渐成为人际传播的重要渠道。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渠道来接收他人发布的有关船政文化的相关信息,并通过分享、转发等方式实现二次传播,将自身所接收到的船政文化信息传递给他人,如此就能形成一条文化信息的传播链,学生乐在其中,也收获了相关的知识与讯息。

(三)拓展传播渠道,构建多元体系

新媒体的出现虽然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和冲击,但是教育工作者仍然可以充分结合新媒体自身的优势(比如形式多样、容量无限),将其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高度整合,拓展传播渠道,构建多元传播体系。比如采用图文并茂的影音等方式将文字信息进行转化,这样既能保障知识性和趣味性并存,还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大学生自身感兴趣的方式来传播传统文化,其所能收获的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此外,高校内还可以通过组件与船政文化相关的各类社团,来加强对该文化的学习,比如组织船模活动、船政历史演讲比赛、观看主题展览等,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长。

(四)注重线下建设,推动实践内化

新媒体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传统传播方式的完全摒弃,将二者有效整合,良好运用,往往会产生较之单一传播更为理想的传播方式和效果。比如将课堂作为传播船政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在本专业的课程之外,开设一定的与船舶知识、近现代历史以及海洋文化相关的选修课供学生学习,让学生在课堂当中接受船政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同时,对于高校教师而言,还应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路径,适当采用“微”语言来拉近自身、新媒体以及以船政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三者之间的距离,让课堂的呈现方式与思考路径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强化课堂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的传统教育方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高校传统教学当中融人有关船政文化的思想和内容,不仅是拓展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同时也是实现船政文化自身发展与传承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而言,要充分意识到新媒体对教育事业所带来的挑战,同时结合船政文化的特点和优势,进行教育平台和教学体系的构建,让船政文化在高校内得到持久的传播与弘扬。

(责任编辑:封丽萍)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