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淑琴
[摘 要]比德区块龙潭组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主要发育龙潭组上煤组和下煤组煤层,主力煤层厚度较厚,气测录井活跃,测井解释含气量较高,基础实验等温吸附、解析煤层气含气量高。通过对主力煤层录井特征特征评价,有助于提高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效果。
[关键词]岩性;气测;测井;录井特征
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3-0011-01
前言
比德区块地理位置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县境内,包括比德和化乐两个乡镇,东部与毕节地区纳雍县曙光乡接壤。构造位置位于六盘水煤田比德含煤向斜西南翼,是贵州省内煤层气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比德区块己钻B1井、B2、N1等井,证实该区煤层发育,6#最大单层厚度可达5m以上,含气量高,煤层气开采条件较好。B1井试气已获得日产1000m3以上的稳定气流,且日产气量还在稳定上升,最高日产气曾达到1300m3,证实本区具有很好的煤层气开发前景。
1 含煤层系及岩性组合
1.1 岩性组合特征
B1井区龙潭组岩性组合由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及煤层组成,局部夹薄层泥灰岩及菱铁岩,底部为灰白色铝土质泥岩。组厚309.65-430.00m,一般厚340m左右,含煤27-54层,一般35层,含煤总厚25.96-51.34m,平均厚39.84m,含煤系数为11.7%。
1.2 煤层特征
根据岩性、物性及煤层赋存条件,区块龙潭组分为上、中、下三段(图1)。
上段: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及煤层,夹泥灰岩薄层。段厚91.77-136.99m,平均厚120m,为井田主要含煤段。该段煤层层位、厚度较稳定,仅局部出现分岔合并现象,煤层间距变化不大。
中段:岩性为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夹菱铁岩薄层。段厚107.39-169.44m,平均厚140m,所含煤层连续性差,易出现分岔合并现象,层位、厚度均不稳定,无主要可采煤层。
下段:岩性为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夹菱铁岩薄层,泥岩中见大量瘤状、透镜状及蠕虫状黄铁矿。段厚59.53-93.39m,平均厚80m,为区块次要含煤段。该段煤层层位、厚度较稳定,局部出现分岔合并现象,煤层间距变化不大。
2 气测录井特征
2.1 B1井气测录井特征
B1井主力煤层为2#、6#、7#、30-1#。
2#煤井段546.80-548.30m,录井钻时2.1-4.1min/m,综合录井全烃2.40%96.93%,C1由1.99%93.76%,其它组份均为0%,钻井液相对密度1.091.05,粘度35s42s,槽面见气泡,约占15%。
6#煤井段591.40-596.20m,录井钻时2.7-5.4min/m,综合录井全烃7.68%98.15%,C1由6.88%96.39%,其它组份均为0%,钻井液相对密度1.091.05,粘度35s48s,槽面见气泡,约占15%。
7#煤井段610.60-611.70m,录井钻时15-200min/m(取芯),综合录井全烃0.12%1.44%,C1由0.08%1.31%,其它组份均为0%,钻井液相对密度1.10,粘度45s无变化,槽面无显示。钻井取芯井段610.60-611.30m岩性为黑色煤,含气试验见气泡冒出。
30-1#煤井段799.10-800.50m,录井钻时7.5-14.8min/m,综合录井全烃:6.48%83.67%,C1由6.23%81.65%,其它组份均为0%,钻井液相对密度1.141.13,粘度49s55s,槽面见气泡,约占10%。
2.2 B2井气测录井特征
B2井主力煤层为5-1#、6#、32-1#、32-2#。
5-1#煤井段660.20-663.10m,录井钻时44min/m10min/m,综合录井全烃0.41%35.90%,C1由0.18%32.17%,C2由0.002%0.011%,其它组份均为0%,电导率3.3mS,温度29.2℃,钻井液相对密度1.061.03,粘度35s43s,槽面见无色透明气泡占槽面25%,上涨2cm。
6#煤井段684.20-688.98m,录井钻时44min/m10min/m,综合录井全烃3.68%80.66%,C1由3.61%70.74%,C2由0.002%0.017%,其它组份均为0%,电导率3.3mS,温度29.2℃,钻井液相对密度1.071.02,粘度41s49s,槽面见无色透明气泡占槽面45%,上涨3cm。
32-1#煤井段909.00-911.40m,录井钻时13min/m5min/m,综合录井全烃1.41%37.97%,C1由1.26%33.98%,C2由0.001%↗0.033%,其它组份均为0%,电导率3.2mS,温度28.1℃28.2℃,钻井液相对密度1.071.05,粘度40s48s,槽面见无色透明气泡占槽面15%,上涨1.5cm。
32-2#煤井段912.40-914.10m,鉆时8min/m5min/m,综合录井全烃5.69%24.95%,C1由5.09%22.03%,C2由0.001%↗0.031%,其它组份均为0%,电导率3.2mS,温度28.2℃28.3℃,钻井液相对密度1.071.05,粘度40s46s,槽面见无色透明气泡占槽面13%,上涨1.0cm。
2.3 测井解释含气量高
B1井测井解释的煤层含气量14-16m3/t,B2井主力煤层6#煤组含气量13.75-24.25m3/t, 平均15.67m3/t。B2井测井校正的煤层含气量15-20m3/t。
2.4 等温吸附、解析含气量高
在区域JY煤矿的勘探中,对煤矿内可采煤层在30℃下进行了等温吸附试验,煤层的兰氏体积平均在25m3/t以上,最高达31.5m3/t,显示本区煤层吸附性强。
N1井煤层气解析含量测试空气干燥基甲烷含量8.67-25.89cm3/g,含量较高。
3 结论
龙潭组上段主要含煤段,厚度较稳定,煤层间距变化不大;中段含煤层连续性差,易出现分岔合并现象,层位、厚度均不稳定,无主力煤层;下段煤层层位、厚度较稳定,局部出现分岔合并现象。气测录井显示煤层气活跃,测井解释含气量较高,基础实验等温吸附、解析煤层气含气量高,为本井区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了丰富发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 秦勇,高弟.2012.贵州省煤层气资源潜力预测与评价[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75.
[2] 熊孟辉.五轮山矿区可采煤层地质特征及含气性.中国煤炭地质, 2009,21(9):37-40.endprint
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