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栋
“微笑”,由衷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微笑,不仅是一种表情和神态的体现,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个人的乐观态度。对老师来讲,“微笑”体现了对学生的热爱、关心、赞扬和爱护,是“爱”的集中表现。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对一门学科的热爱,往往是从热爱任课老师开始的。老师的微笑,往往能打动学生,拉近距离,能启迪和熏陶学生的心灵。
“微笑”是“黏合剂”,它可以拉近师生间的心距。我学校里有一位年轻的班主任,对待学生表情严肃,不苟言笑,师生间隔着一道无形的墙,“班风班纪不正常,当面背后两个样”。在创优活动的促进下和其他老教师的提醒下,他意识到要当好班主任,必须处处关心和爱护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思想变了,态度也变了,看见学生,他总是面带微笑,和学生攀谈,了解学生情况,并对学生的生活关怀得无微不至。在同学们的心目中,这位班主任由望而生畏变得和蔼可亲,微笑产生了“黏合剂”作用。同学们也都愿意和这位老师谈知心话了,师生间的心距拉近了,在教师的感染下,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团结了,班级的凝聚力也增强了。在师生的同心协力下,这个班级被评为全校优秀班集体。同学们说:“我们班能取得这么大的进步,离不开班主任的微笑。”
“微笑”是“溶解剂”,它能以柔克刚,能溶解某些学生粗野的“刚性”。前几年初一有个学生经常违反纪律,“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在多次遭到班主任的批评之后,产生了“逆反心理”,有意惹是生非,影响教學秩序。这个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形象是“很严厉”,但拿这名学生也没办法。不久,这名学生升入了初二年级,换来了一位在管理班级上很有经验的新班主任,这位新班主任并不急于找他谈心,见了面,只是亲切地朝他笑笑,班主任的几次别有意味的微笑,“溶解”了这个学生蛮横刚愎之气,触动了他的心灵深处。他想,班主任对我这样的学生不但没有敌意,还对我这么亲切地微笑,我也该像个样子。班主任通过细心地观察,发现了这位学生的细微变化,于是就抓住这个教育时机,乘势找他进行一次耐心的说教,一面分析了“破罐子破摔”的危害,分析他的“闪光点”,一面对他以后寄予厚望。就这样,在班主任的亲切关怀和循循善诱下,在班集体的熏陶下,班主任适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这位学生很快发生了大的转变,成为一个勤奋守纪、热爱集体的好学生,学习成绩也进步了很多。
“微笑”又是“添加剂”,老师的亲切微笑往往能增添学生的勇气和力量。学校的一位体育老师从“横杆”的升降中发现了微笑对跳高运动员的微妙作用。越皱眉头,横杆越是下降,若把充满信心的“微笑”洒向健儿们的心田,横杆就会渐渐上升。
赞可夫说过:“恐惧心会麻痹人的正常的心理活动:知觉、记忆、思维、言语等,一个学生在正常的状态下能够完全正确地回答问题,而在恐惧的状态下就会惊慌失措,变得愚笨。”而“微笑”能使学生免于在恐惧、紧张中生活,他们的心里因为没有了压抑,就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有可能把大脑皮层的兴奋点完全集中到如何去获得知识上,从而保证了最佳的学习效果。
微笑,不仅能产生师生间的双边效应,取得上述种种意想不到的收获,它还可以促进校园的文明和谐,优化、净化育人环境。校长的微笑,显示了平易近人,胸怀宽广,关心全校师生,对学校教育事业充满信心的思想境界;教师的微笑,渗透了对班级学生的爱,也体现了同事之间关系的亲密与融洽;学生的微笑,表达了他们尊敬师长、团结友爱、文明礼貌、乐观进取的美好心情。微笑,加深了领导、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理解与相互关心,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和距离,促使上下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出现良性循环,促使学生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从而产生全方位、立体化效应。
“微笑”是一种感情交流,而教育的内涵包括情、知、行三个方面。“情”是“知”的内化,如只有先知晓爱国之理,然后才能产生爱国之情。“行”又是“情”的外化,如只有产生了爱国之情,才会付之以爱国的行动。而“情”则在“知”和“行”之间起联络作用。“微笑”正是“情”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微笑”可以促使其知理,又可以促使其行动,这也是实践反复证明了的。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说,凡是老师寄予厚望的学生,让他们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和鼓励,他们往往就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和对待自己的行为;相反,被教师冷淡和忽视的学生,则往往会走向反面。这就是微笑产生教育效应的机理。
“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微笑”是对爱最好的阐释。“微笑”是一门做人的学问,更是一门教育艺术。真诚的、由衷的、发自内心的微笑,是爱的体现。如果人人都能在“微笑”中做人、待人和育人,那将更有利于巩固当前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本文只是抛砖引玉,仅就“微笑”的教育效应及其机理提出了粗浅的见解,至于怎样开展“微笑教育”,怎样培育良好的“微笑心态”和创造宜人的“微笑环境”,让“微笑”的教育效应在全社会各领域里遍地开花,则有待于同道们展开讨论,阐述真知灼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