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萧华的统战方略

2017-10-25 11:13叶介甫
领导之友·综合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萧华长春彝族

叶介甫

萧华(1916~1985),人称“娃娃司令”,17岁即担任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时,他还不足40岁,是我军最年轻的高级将领之一。在20多年的戎马生涯中,他不仅在军事指挥、军队政治工作等方面表现出超群才华,而且在中共统战工作的史册上,也留下了精彩而又辉煌的篇章,成为他人生之旅中颇具风采的一页。

歃血结盟的使者

1935年春天,中央红军在四渡赤水和巧渡金沙江之后,尾追的国民党军已进至金沙江一线,红军必须迅速抢渡天险大渡河。

为执行这一艰巨任务,红1师红1团和军团工兵连为先遣队,由刘伯承司令员、聂荣臻政委率领,任务是迅速抢占大渡河边的安顺场渡口,以便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渡河。此时任红1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年仅19岁的萧华奉军团首长的命令,带领一个工作团,随先遣部队沿途做群众工作。

从冕宁到大渡河,要经过大凉山彝族地区。由于历史上造成的民族隔阂,他们不准汉人“官兵”进入彝族区域。因此,正确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争取彝族人民支持,就成为红军继续北进的关键所在。工作团调查了彝族民众的风俗习惯,对部队进行了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又请了一位“通司”(翻译),准备和彝族首领谈判。

5月22日,先遣队一进入彝族地区,便遇到成群结队的彝民拦阻和袭扰。萧华指导着通司大声地向他们宣传我党的民族政策,说明红军同国民党军队不同,不是来抢劫和杀害彝民的。可是他们仍然摆手挥刀,高声喊着“不许走!”混乱之际,忽见前面山谷扬起一阵烟尘,几匹骡马直驰而来。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位50来岁的彝人。他的到来,使喧闹的人群顿时安静下来。通司认出这人就是彝民首领小叶丹的四叔。

萧华便让通司找小叶丹的四叔前来对话。小叶丹的四叔得知红军部队首长要与他谈话,欣然同意。萧华告诉他,红军是替受压迫的人打天下,决不侵扰彝族同胞。转而又告诉他,红军刘司令亲率大批人马北征,路过此地,愿与彝民首领结为兄弟。

听了萧华等人的解释,小叶丹的四叔还是半信半疑。可是,当他环顾四周,看到红军纪律严明,不像国民党军那样欺压百姓,疑虑顿消。特别是听说刘司令愿与彝民首领结为兄弟,更加高兴,欣然答应了萧华的提议。为了互表信任,萧华把一支手枪和几支步枪赠送给他,他也把自己的坐骑——那匹黑骡子送给了萧华。

谈判就这样顺利地成功了,萧华非常高兴,扬鞭策马,直奔刘、聂二位首长。刘伯承、聂荣臻此时正在为继续前进可能引起冲突而苦思良策。获悉谈判如此顺利迅速,大家都喜出望外。刘伯承满怀信心地策马前去担当拜盟的主角。

按照彝族的习俗,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在海子边歃血盟誓,结为兄弟,为部队顺利北上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萧华作为这次歃血結盟的年轻使者,也同刘伯承的英名一起,深深地镌刻在了彝族人民的“心碑”上。

救危解难的“娃娃司令”

1945年10月30日,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八军军长高树勋在前线马头镇率部举行起义,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高树勋为什么会成为解放战争初期第一个率部起义、加入人民军队行列的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呢?这还要从抗战初期他在与人民军队发生摩擦的过程中认识了萧华说起。

1938年9月,萧华率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到达冀鲁边区,经过3个多月的工作与作战,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与河北省主席鹿钟麟企图反共的“冀鲁联防”被粉碎,党政军各级组织陆续建立和健全,广大群众抗日热情空前高涨。国民党当局不肯善罢甘休,调高树勋率部进入鲁西北,企图制造摩擦,把八路军赶出边区。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担任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的萧华当即召集军政委员会举行紧急会议。会上,大家认为高树勋有团结的可能性。他早年给刘伯承当过副官,政治上也倾向于抗战,并且与其顶头上司石友三貌合神离。这次蒋介石派他来,是想利用他盐山人的身份以乡土情谊笼络人心,但又怕他与我军靠拢,特地委派鲁北国民党党部主任、鲁北保安部队政治部主任马皋如任其军队的政治部主任,以监视他的活动,这说明他并不受信任。

1938年11月下旬,当高树勋军队进入鲁北时,挺进纵队机关在旧县镇附近为高树勋召开欢迎大会。会场上悬挂着大幅标语:“欢迎高军长北上抗日”“欢迎爱国爱乡的高军长!”萧华代表边区抗日军民热情友好地致欢迎词。

1939年7月11日深夜,日伪军1000多人突然奔袭,包围了高树勋军部的驻地宁家寨。次日拂晓,日军从四面发起进攻,高树勋率部拼死抵抗。但他的外围部队一碰上日军拦击,就七零八落、溃不成军。高树勋孤注一掷,下令突围。但两次突围都被日军的猛烈火力压了回来。

到了下午,日军见高树勋快顶不住了,就派人喊话,要他投降。高树勋拒绝投降,一边下令部队死守,一边向国民党的张国基、曹振东部队发报求援。但张、曹二人为保存实力,装聋作哑,袖手旁观。

高树勋眼见张、曹见死不救,只得向远在南皮的挺进纵队求援。

萧华接到高树勋的求救电报,立即下令部队驰援宁家寨。晚上8点,萧华亲率部队出发,经过25公里的急行军,于凌晨1点左右赶到了宁家寨附近。

宁家寨的四周,日军燃起了数十个火堆,刺刀在火光中闪闪发亮。萧华命令骑兵连向南疾驰,故意暴露目标。敌人以为大部队来了,在南面和挺进纵队一交火就乱了阵脚。萧华指挥部队及时发起进攻,指战员们勇猛冲向敌阵,日军当即被撂倒不少。高树勋见救兵已到,也下令部队出击。日军腹背受敌,又不明虚实,急忙撤兵而逃。

这一仗,萧华率挺进纵队解救了高树勋,也使他看清了在抗日救国军队中,只有共产党八路军是真诚相助、可以依赖的,反共摩擦是没有出路的。由此,他从根本上改变了对八路军的看法。一见萧华,他就拉住萧华的手连声说:“谢谢,谢谢萧司令!”

“心战为上”的杰出导演

1948年10月,东北战场上发生了一件震动全国的大事——在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久困长围和强大“心战”的攻势之下,长春守敌第六十军光荣起义。随后,新编第七军及第一兵团司令部也先后放下武器。此次战役,起义投诚的国民党官兵约10万人,在全国开创了国民党军一个兵团先后起义和投诚的先例。

1948年5月下旬,萧华和萧劲光率部进驻长春东南的李家屯,担任解放长春的光荣任务。长春是一个碉堡林立、沟壕纵横、有着坚固防御体系的大城市。1948年,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奉命固守长春,其兵力有新编第七、第六十军及地方游杂部队共约10万人。

6月28日,围城指挥所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萧华在会议上作了围困封锁长春的政治工作报告,提出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口号,号召发动群众,创造多种生动有力的形式瓦解敌军。

在对长春进行军事围困、政治攻势和经济封锁的同时,人民解放军派人在国民党守军内部加紧进行争取上层军官的工作,特别是对第六十军的争取。多年以后,萧华在为纪念长春解放40周年专辑所作的序言中,曾十分清楚地回忆道:长春战役期间,我们“在瓦解敌军工作中,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实事求是地分析滇军的历史情况和现状,针对蒋军嫡系与非嫡系的矛盾,以及军队‘兵随将转的特点,利用矛盾,主动接近,大力争取滇军爱国将领,力争滇军整师、整军反蒋起义,并派遣负责滇军工作的刘浩同志作为我军正式代表,先后几次进入吉林、长春,到第六十军会见暂二十一师师长陇耀等人,对他们晓以大义,讲清形势,宣传政策,陈明利害,指出前途,策动和联络起义。”

1948年10月17日,经过积极争取的国民党军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毅然率部起义,国民党军新七军官兵也纷纷投诚。10月19日,陷于绝境的长春国民党守军最高指挥官郑洞国率余部放下武器。至此,被围困了5个月的长春,兵不血刃地和平解放。这一战役作为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第一个大围城战役的胜利,也充分展示了萧华在统战工作方面的卓越才华。

(责编 / 傅建芬)

猜你喜欢
萧华长春彝族
富翁借伞
萧华和罗荣桓的良师益友情
长春“方舱医院”投入使用
萧华与刘白羽的一段往事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蛇年生人 初之气运气养生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萧华满含热泪创作《长征组歌》
云南省代彝族文人文学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