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铮
2017年7月23日—29日,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在中国深圳召开。自1900年在法国巴黎首次举办以来,这一国际植物科学界最高水平的学术会议,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
作为申办本届盛会的发起者和策划者,深圳仙湖植物园再次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何昉,是仙湖植物园建设35年来全程参与规划、设计、建设的亲历者。他在本届大会上做了专题报告,讲述了仙湖植物园的前世今生,从一个侧面呈现了中国风景园林的传承与创新。
邓小平:这里的风景很美
短短的几十年间,深圳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现代化城市。其风景园林建设也在业内创造了诸多中国第一。
以世界杰里科爵士金质奖获得者孙筱祥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先生为首的北京林业大学专家学者们,创造了风景园林建设独具特色的“深圳经验”。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们在深圳创作了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品。深圳市首个新建公园——仙湖植物园,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仙湖植物园已经成为我国风景园林传承与创新的标杆。从选址、规划设计,到建设和发展,它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1992年1月22日上午,邓小平走进仙湖植物园,称赞“这里的风景真优美”。他在距离仙湖不远的草坪上,栽下了一棵高山榕。他观看了仙湖植物园的模型,高兴地对大家说,“植物园大有可为”。
81岁高龄的本届大会名誉主席彼得·雷文见多识广。他称赞说,“这里能和包括丘园在内的世界上任何一座植物园媲美。”
在谈及本届大会成功申办的关键性因素时,另一位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洪德元两次强调说,仙湖植物园影响重大,在植物研究方面将起到引领作用。
仙湖植物园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植物园,是被全国同行公认为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最好的植物园,是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特区第一个风景园林一等奖项目,后荣获“广东省岭南特色规划、建筑与园林设计奖”首个金奖。
孙筱翔:早存仙意,应叫仙湖
1982年,深圳初建,一张白纸。时任市委主要负责人提议,由当时全国唯一一所具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的高校——北京林业大学,来帮助政府规划、建设城市的公共绿地。
在孙筱祥、杨赉丽等教授的率领下,北林大派出了10多名骨干教师和研究生首次踏上了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北林大的设计团队翻山越岭,走遍了特区内的山山水水,确定了首批市级公园的规划定位、主题思想和规划草案。
此前,植物园的选址早已在规划中确定,地点在城市中心区域的莲花山。在极有争议的选址中,孙先生以渊博的知识和超常的智慧,说服了市委领导班子,最终将选址移到了梧桐山的西南坡。
这里藏风聚气,背山面水,雨水充足,小气候优良,是极好的植物园的选址。在当地,还有“凤凰栖于梧桐,仙女嬉于天池”的传说。反复勘察梧桐山脉和大坑塘地区的山势地形之后,孙筱祥认为,此处犹如世外桃源幽存其中,其间早存仙意,故将其命名为“仙湖”。
孟兆祯:
民族性、地方味、现代化
仙湖植物园位于深圳市罗湖区东郊,东倚当地第一高峰梧桐山,西临水库。它始建于1983年,5年后的5月1日即对外开放。目前是深圳市唯一进行植物学基础研究、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研究的专业机构,也是梧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植物科普、物种保育、园林风景游赏等功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说,仙湖植物园是一座具有中国园林传统的民族特色、华南地方风格和适应社会主义现代生活内容需要的风景植物园。
在专家们的努力下,植物园综合了中国三大园林体系及风格。一方面巧妙运用了北方园林建筑的形式,同时又选择了江南园林的尺度。其“仙湖”“药洲”的立意构思,则源自于岭南园林。
孙筱祥和孟兆祯在相地和定性、定位方面,为植物园选址和规划设计奠定了指导性的理论基础。他们提出,要将其建设成为风景植物园的设想,将其定性为“以风景旅游为主,科研、科普和生产相结合的风景植物园”。
在孟兆祯主持下,白日新、黄金錡、杨赉丽等教授带领中青年教师及研究生,通力合作,完成了总体规划设计工作。在孟兆祯、白日新的指导下,何昉绘制完成了植物园首张彩色规划设计总平面图。此后,他扎根深圳创业,创办了北林苑设计院,并继续完成了仙湖后期的规划设计任务。
何:植物园走过四个时期
何昉在专题报告中,将植物园的发展历程归纳为创立、稳定、发展、成熟等四个时期。
他回忆说,1986年,仙湖植物园试开放,建成了仙湖、药洲、芦汀乡渡、山塘野航、竹苇深处等景区、景点。之后,又陆续完成竹园区、棕榈区、大花乔木区等多个专类园。
1988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时,植物园首期建设已经基本完成。新增百果园、水景园等专类园和十一孔桥等景区景点,引种各类植物(含野生植物)近2000种,成为当时深圳市最大的公园。
小平同志的肯定,给植物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建设机会。全园建设在总体规划设计指导下,新建了一批高品质专类园,同步完善各类景区景点,游赏空间与范围不断扩大,游客接待能力长足提升。1998年仙湖植物园承办了中国植物学大会,国内外著名的植物学专家,均对其“深圳速度”惊叹不已。
截至2004年,植物园共分为湖区、化石森林、庙区、沙漠景区、松柏杜鹃景区、天上人间等六大景区,建有芦汀乡渡、山塘野航、竹苇深处、揽胜亭、听涛阁、龙尊塔、两宜亭、药洲、回归纪念林、逍遥谷、名人植树区等园林景点,以及葵林棕风(棕榈园)、竹区、余荫蕴碧(荫生植物区)、百果园、曲港汇芳(水生植物区)、裸子植物区、国际苏铁保存中心、盎然情趣(盆景園)、珍稀树木园、木兰园、桃花园,引种保存区及药用植物园等十几个植物专类园,保存植物已达4000多种。
2004年植物园的总体规划获得批准,按照结合风景园林并要创造特色的思想,再次完善了建设风景植物园的构想。将普及植物科学的内容,融汇到风景游览之中,配置了相应的科研用地和设施。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植物园在专类园建设、景点培育、完善配套等方面持续投入,园区品质不断提升。
2014年,植物园启动新一轮的总规修编工作。为打造国际一流植物园,增强科研实验条件和专类园建设,本次规划范围扩大到最初的超万亩规模,并规划建设一个世界最先进的观赏温室。
一座世界知名植物园的形成需要几代人长期不懈的努力。仙湖植物园长达35年的创立建设与发展史,凝聚了深圳人和北林人等共同的辛勤汗水和智慧结晶。
“这是中国风景园林的传承与创新的一次精彩实践”。何昉对此深有感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