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幸静
小学生语感教育被列为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新大纲重点强调对创造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唤醒学生对言语材料的揣摩体验与情境感知能力。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过于注重对书面文字知识的教授,忽略了语感素质的开发和引导。虽然学生可以在文字思想内容上把文章剖析的淋漓尽致,却缺失了言语材料中对作者创作心境的情感共鸣。因此,语感教学的目标任重而道远。笔者在文中提出语感教学的含义和背景,尝试就如何提高语感教学水平,提供一些合理建议。
一、培养语感的意义
首先,培养语感有利于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语文课不仅要使学生读懂文字本身,还要使其有感。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其次,重视语感的培养,还可以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再次,重视语感的培养,还可以使语文的思想教育收到实效。语文课进行思想教育的特点是通过育读、潜移默化,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切忌空洞的抽象的说教。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1、创设教学情境,以形象促语感。阅读教学中常遇到一些抽象的、曲折委婉的、情深意长的内容,学生很难领会、理解。只有使概括的东西变得具体形象,学生才有可能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才能对词句有具体感受,進而达到领悟。因此,在教学中,借助导语、演示、图片、简笔画、媒体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感受、体会字里行间的情韵气势,为学生的想像、领会、说话提供语境。培养他们敏锐的语感。(1)精心设计导语。精美的导语可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从而拨动学生的“情弦”。往往教师娓娓道来的导语不但使学生从形式上、内容上感受知识,更能受到强烈的语感熏陶。(2)穿插媒体演示。巧妙的演示也可创设情境,栩栩如生的画面,可以帮助学生领悟。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用录音机可播放美妙的音乐,用投影片可展示文中的诗情画意,可剖析课文的内在涵义。运用这些,能使教学过程有形、有音、有情、有境。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情意盎然,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促进语感的培养。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读画结合,播放录音等形式,培养语感。
2、朗读品味,领悟语感。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内在知识能力迅速交融的产物,它的获得是建立在对语言现象条件反射般熟悉的基础上的,它是有直觉的特征。语感蕴含在朗读之中,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最有效的方法。培养语感,必须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某些语感因素很强的地方,反复咀嚼、深入品味,达到“文章读之极熟,即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境界。
如《荔枝》一文中: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出这段话写出了母亲第一次吃荔枝时的美好感受和为儿子的孝心而欣慰。“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在妈妈的眼中那分明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她怎么忍心把它吃掉;而一个“托”字,把妈妈对这种世间尤物的爱怜,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孩子似的那种激动和喜悦同时也让读者体会到了作者心中隐隐的酸楚。
3、注重实践,增强语感。语感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淀的结晶,只有强化听说读写的实践,持之以恒,养成习惯,才能形成对文章的感受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的实践活动:听,就是教师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诸如上课听讲、听别人讲话、听电视广播等。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及时捕捉语言信息,了解内容,抓住中心和要点等。这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说,就是在一定的场合中,让学生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一过程就是言语的口头运用,在说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积极地活动,组织语言极快,要求说话的语言准确、连贯、得体。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安排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开故事会、举行朗诵比赛、表演话剧等,在语言运用中增强语感能力。
4、推敲品析,增强感悟。叶圣陶先生讲到语感训练时曾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有比较才有鉴别,教学中往往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语虽然不深奥,表层意思不难理解,但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可通过减一减、换一换、比一比、加一加等形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推敲、揣摩语言运用的准确精妙,挖掘其蕴含意义。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语感是在长期的实践训练中逐渐形成的,是对文章所塑造形象的一种独特感悟和情感体验,属于高层次的语文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语感素质占有很大比重,又被长期忽视,造成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不足。小学生由于心理和生理特点,有很强的可塑性,大脑皮层对语言的刺激又非常敏感,是语感培养的黄金时期。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机,予以正确引导。总之,语感是具有相对的不可言喻性,不易捕捉和表达,但绝非是不可知的神秘学。通过科学的方法,后天的艰苦训练,完全可以掌握。希望这样的教学,能使中国的小学生更具人文情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