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霞
摘 要: 家庭是对未成年人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场所,一个家庭的家教门风是未成年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渠道。因此,家教门风对未成年人价值观的培养至关重要,良好的家教门风对未成年人价值观的培养起促进作用;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家庭和学校。良好的家教门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成长、成人和成才。良好家教门风来自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源于父母春风化雨的浸润,重在未成年一言一行的实践。
关键词: 家庭 门风 未成年 价值观
家教为什么很重要?首先,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人生是从家庭开始的。父母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其次,未成年阶段是人生最神奇的阶段。未成年是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必须承认,这与家教门风是密切相关的,甚至可以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实际上是孩子终身的老师、最长久的老师。所以家庭是人真正诞生的摇篮。未成年的行为习惯、个性特点、认知风格及人的所有问题,几乎都可以追溯到未成年时代,追溯到家庭教育,也就是说,良好的家教门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成人和成才。
一、什么是家教门风
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度,我们有很多经典著作,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还流传下来许多与家教相关的历史故事,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在中国人的概念里,最大的家庭资产就是家教和门风,“中国是一个家邦社会,过去中国的风俗里就有它的伦理规矩,过去说张家村、李家店、赵家祠堂等,一个村的人都是同姓,他们的孩子做错了事,去跪祖宗祠堂,觉得没有脸面见祖先。很多祠堂里是有家训的,即使是寒门,也说自己是有门风的”。我认为,教孩子厚道做人是最基本的家风。过去的父母都不能识文断字,却通情达理,大多数人的家教和门风都教孩子厚道做人,勤俭持家,守着农民的本分,不能辱没祖先,这是基本的家风,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所以家教就是,首先要教育孩子做明辨是非的人,说成大白话就是人得知道好歹。无论是否隔辈教育,家庭教育都一定要让孩子从小能独立承担,“家教里首要的是明辨是非。第二点,一定要让孩子从小能独立承担责任”。在社会结构、生活方式都已经变得个体、越来越独立的情况下,只有教会孩子独立,孩子才能走得出去。
二、良好的家教门风对未成年“三观”的培养起促进作用
1.家长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青少年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青少年心目中最早的偶像是父母,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因此,子女或多或少受到父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兴趣爱好甚至生活习惯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天性善于模仿。子女与父母朝夕相处,一言一行无不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父母以身作则、品行端正、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作风正派,子女就容易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反之,父母思想品德败坏、价值观错位、碌碌无为,孩子则会受到恶劣的影响。
2.家庭好,教育才会好;如何用好的教育理念去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是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父母的成長和孩子成长一样,是没有止境的过程。父母不断进步、不断学习,其影响是无形而深刻的。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从其家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父母应该重视品德重于学问,状态大于方法,家庭教育重要的任务是建筑人格长城。在影响终身发展的因素中,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起着制约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乐,是受人欢迎、尊重,而不是知识学问;要无限相信孩子的发展潜力,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孩子的潜力恒大于已经实现的一切。我们不仅要无限相信孩子的发展潜力,更要让孩子有一样属于自己的东西。父母切不可忽视非智力的培养,应该使年轻一代具有远大的目标、广泛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
三、家教门风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1.家庭教育关乎家运、国运
古人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从学理上说有两个原因:首先,孩子好比树苗,根栽得正不正,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他将来成才与否,故《易经》有“童蒙养正”之说,童蒙时代能否“养其正”,关系重大,民谚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绝非无稽之谈;其次,孩童尚未入世,思想单纯,教育容易奏效,古代谚语说“教妇初来,教儿婴孩”,正是此意。
对普通家庭而言,家教的缺失将影响孩子一生。对一个国家而言,太子教育善否,将直接关系到国运。古人特别重视对未成年的教育,《管子》中的《弟子职》,《礼记》中的《曲礼》、《少仪》、《内则》,以及清初出现的《弟子规》,都是家庭教育的良好教材,包括如何孝敬父母、友于兄弟,如何侍奉先生,如何接人待物,以及各种典雅的人际交往语言等,都是贴近日常生活的细节,操作性强,孩子容易接受,每天涵泳其中,久而久之,自然内化,德行纯正。
2.家训之祖:《颜氏家训》
先秦两汉的未成年教育的教材,都是面向全社会而作,没有特别指向的对象。直到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面世,出现了由家长依据家庭具体情况、为子女制定专门的训诫条令的教育模式,才改变了这一局面。《颜氏家训》堪称中国教育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学者赞誉,史不绝书。《颜氏家训》开家庭内部教育之风,令人耳目一新,上自帝王,下至平民百姓,争相效仿,影响世道、人心的家训杰作,代有所出,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引领世风的作用。以下略举数例。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是继孔子之后,最杰出的思想家,所撰《朱子家训》,出入经史,融会精粹,倡明五伦要则,日用常行之道,尊老爱幼之法;其中“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更是金玉良言,被广为传播。
以上所举,均堪称家训典范,影响深远,是弥足珍贵的思想资源,值得令人借鉴。
3.历代家教的文化内涵
家训是家庭、家族内部自我教育的条理,有很强的针对性。因为各家的文化程度、社会地位、人生诉求各不相同,所以家训内容丰富多彩,略作归纳,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划定行为底线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要做守法之民。曾国藩说:“子孙虽愚,亦必略有范围也。”这个“范围”,就是不许出格的规矩,这是家庭内部绝对不得触犯的底线。
(2)教子当严
父母溺爱子女的现象很普遍,但后果很严重。司马光说:“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如果过于宠爱,骄、奢、淫、逸四大邪恶就会随之而来。他赞同“慈母败子”的古训:“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
(3)勉学与交游
书籍是引领人类进步的阶梯,人要上进,不走歧路,必须读书。《颜氏家训》:“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朱伯庐《治家格言》:“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颜之推说,孩提时期,精神专利,乃教育良机,自己七岁时背诵的《灵光殿赋》,至老不忘。二十岁以后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4)人生價值观
某些家训提出价值判断的条文,涉及婚姻观的,如《朱子格言》:“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钱氏家训》:“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司马光《家范》倡导正确的义利观,他批评做长辈的多只知从物质上满足子孙,殊不知,“适足以长子孙之恶,而为身祸也”,“子孙自幼及长,惟知有利,不知有义故也”。
经由长期的文化浸润,各地出现许多文化世家,最负盛名的是山西闻喜的裴氏与福建莆田的林氏。裴氏家族敦行文教,门风谨严,历史上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见于《二十四史》的忠臣良将与贤能之士竟有600多位,举世称羡。莆田林氏,明清两朝的533年间,出进士644名,其中状元5名、榜眼4名、探花6名;同科金榜题名的林姓10位以上者有6科,民间久有“无林不开榜”之说。
四、家风建设的社会意义
传统家教的内容总体是健康向上的,没有大而无当的空谈,而是把积极的人生理念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从行为入手,细致入微,润物细无声。由于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使用的是先祖传下来的古训,容易为子女接受。经过代代相传,就能形成良好的家声、家风。家家风正气清,则民风必定良善。形成和谐的社会风气,对于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经由修身、齐家之道而出仕为政者,则官风一定整肃。历史证明这是值得肯定的做法。时代发展了,但民族的优良传统并没有过时,其中有大量宝贵的养分值得吸收。如果我们能及时发起家风建设,领导带头参与,根据自家的具体情况制定家训,则社会风气的转变,全民道德水平的提升,一定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束有鹏.家庭道德建设与青少年品性养成[J].江苏社会科学,1997(2):98-99.
[2]王东华.我们是这样教育孩子的[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1.
[3]李钰清.论家庭礼仪教育与青少年道德修养[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