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本科院校科技金融重点研究基地的实践与探索

2017-10-24 08:07徐静
文教资料 2017年20期
关键词:科技金融

徐静

摘 要: 地方性高校建设科技金融重点研究基地的目的在于促进科技与金融的有效结合。科技金融重点研究基地不但是高校在不断研发过程中的一个平台和研发的载体,而且是高校在建设过程中所需的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研究的依据和基础。本文主要以地方性本科院校广东金融学院为例,介绍其实际加强科研基地建设过程中的详细做法,针对地方性高校科研基地中管理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 金融院校 科技金融 重点研究基地

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目前,广东已进入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转型升级需要科技与金融的创新发展。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作为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重点行动之一。依托该平台建设和发展的科技金融重点研究基地有助于有效解决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科技企业“风险——收益”不匹配的关系,降低科技企业科研成果创新与转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此外,科技金融研究重点基地的研究成果将在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促进金融机构经营模式转变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根据《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高新技术产业要初步实现从加工贸易型向研发制造型转变,需要培育若干研发能力和生产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高技术企业[1]。要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需要资金支持、相关扶持政策及建立投资的风险控制与分担机制,这些都需要依托科技金融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促进科技与金融的有效结合。针对某些研究基地在建设过程中暴露出的诸如机制体制不健全、实体化建设滞后、团队协同困难、研究方向发散及社会服务意识较弱等问题[2],本文以地方性院校廣东金融学院为例,对科技金融重点研究基地实践进行介绍,并提出相关经验作为参考。

1.国内本科学院科研基地建设现状

四川大学于2007年成立了国内第一个科技金融与数理金融重点实验室,从科技金融政策上为地方政府与企业提供支持。河北省科技厅通过在重点实验室建设审批条件上采取特殊政策的办法,使河北金融学院于2010成立了河北省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通过对4000多家科技企业逐一进行信用评估,为金融机构挑选公司与项目提供参考,促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上海金融学院依托上海杨浦区在2014年建立了科技金融研究院,其所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在对科技企业融资能力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将科技企业融资需求与金融机构对接,为该区的科技与金融结合提供一个直接的对接平台。2012年,受广东省科技厅的委托,广东金融学院搭建了广东省科技企业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正在开发动态投融资对接系统、科技金融绩效考核系统、股权众筹平台等系统。同时,为超过200家的科技企业进行融资诊断。目前,该实验室尚处于科技厅与广东金融学院共建阶段[3]。

2.案例学校的科研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

广东金融学院科技金融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2年3月,是广东省科技金融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该基地以基础研究为本,应用研究为主,重点解决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科技企业价值评估与风险管理、知识产权定价与融资、科技金融评价与监管及动态投融资对接等方面问题。科技金融重点研究基地(实验室)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配置了各种先进的实验设备。作为2014年广东省科技金融产业融合的20项重点工程之一,重点研究基地在国内率先构建完成了“广东省科技金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全省各地市建立了23个分平台。目前该平台注册企业已有2000多家,参与平台贷款业务的合作银行共16家,100多家企业成功获得融资12亿多元,在国内首次实现了金融产品的O2O模式,平台为科技金融大数据分析重点研究基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重点研究基地的教师团队主持完成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开展了“十二五”时期建设具有广东特色地方金融体系问题研究,分别与梅州市人民政府、揭阳市人民政府、河源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珠海市、佛山市等地方政府开展金融合作;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连续两年荣获广东省“金融创新奖”[4]。

3.案例院校科研基地建设的主要做法

该研究基地主要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解决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线上投融资动态对接及科技企业线上股权交易与债权交易问题,依托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科技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与汇总的长效机制,最终解决科技企业信用度低、融资难问题,促进科技企业的转型升级[5][6]。基于智能数据的广东科技金融服务系统,下设五个分系统(或中心),分别是:科技金融服务信息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初创期科技企业价值评估初筛系统、信用融资与信用交易平台、科技企业动态投融资对接系统(包括股权投融资交易系统和债券融资对接与交易平台)及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研发中心。该科技金融研究重点基地涵盖各类金融机构、各行业科技企业和各类服务中介机构的特色网络集群,能一站式地获取各个金融机构的相关产品和服务信息,实现网上科技金融信息的无缝式互动和对接.此外,政府也可以及时掌握资助企业的信用记录和资助项目的进展情况,加强对科技企业资助项目的宏观管理,同时还可以动态监控、防范和化解科技金融系统风险。如下图所示:

3.1明确发展目标,落实领导责任。

广东金融学院科技金融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本着理论研究为主,应用研究为辅的原则,以科技金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依托,通过对科技金融多模态数据的价值提炼,实现科技金融数据的整合与共享,目标建设成为科技金融理论创新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该研究基地实行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领导和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理事会由承建单位和共建单位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审议并决定实验室的重大事项;理事会成员来源覆盖科技金融学科建设和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为吸纳社会资源,反映各方诉求,建立广泛的信息渠道奠定基础。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负责指导科研发展方向。

3.2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内部管理。

重点研究基地为了加强管理,制订了年度发展规划,规定基地教职工每年要有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并先后制定了《广东省科技金融大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广东省科技金融大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工作岗位职责》、《广东省科技金融大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广东省科技金融大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资料室借阅条例》等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以健全重点研究基地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使教职工岗位职责分工明确,管理高效有序。重点研究基地建有校外、校内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专门制定《广东省科技金融大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章程》,以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同时,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管理规范,对日常的科研项目申报、立项、中期检查和结题都有严格的规定并照章执行,如课题立项严格采用通讯方式初评,专家会议二评制度,采取无记名投票确定初步名单,然后报送广东省科技厅审定的制度,对此各方人员反应良好。

3.3强化质量观念,打造精品力作。

以质量为导向,推出有特色的研究成果。重点研究基地采取选定优势领域、集中突破的战略,组织了专兼职研究人员相结合的研究队伍,对各种类型的课题进行攻关,推出了高质量的科研精品力作[7][8]。近3年来,重点研究基地已经完成了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1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6项省级科技金融重大专项及10万元以上20多项横向课题的立项,累计研究经费1600多万元。基于这些课题的研究,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世界经济》和《中国软科学》等一些权威和重要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40篇,获专利软著5个,发表SCI论文70篇,获得省级奖项5个,为政府建言献策10条。“中国科技金融高峰论坛”已永久落户申报单位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2015年成功举办了首届科技金融高峰论坛会议。科技部、一行三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领导、专家和企业家120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50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采访报道。2016年再次举办2000余人参会的中国科技金融高峰论坛,将就科技金融发展理论、知识产权定价、信息平台建设等主題进行讨论。这些研究成果和学术交流紧扣广东省科技金融发展的主题,形成鲜明的研究特色。

3.4增强学术交流,扩大开放合作。

地方性院校广东金融学院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广东省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广东省内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期货类公司建有长期的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这些金融机构除了从设备、资金、人才等方面为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持外,还可以成为科技金融科研成果迅速推广应用基地。学院依托该重点研究基地,定期展开校际、省际、国际科技金融研究与实践经验交流活动,在院校研究机构的横向合作上,研究基地与科技金融发展比较好的知名院校、研究机构,如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河北金融学院、上海科技金融研究院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向这些知名院校研究机构实地取经,实现学术研究与服务的良性互动,并且签订了若干项数据库合作专项协议。特别是通过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深入交流,获得了中关村科技金融发展的最新信息和宝贵的实战经验指导。此外,研究基地贯彻执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实行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常务副主任、副主任由学校聘任。重点实验室属学校独立编制,实行人员聘任及考核任免制度。通过建立经常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家论坛、学术沙龙等活动,营造浓厚的科技金融学术氛围;建立外聘专家制度、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客座研究等对外开放计划,课题进度检查评价制度、设置开放基金和课题、共享实验设施和科学仪器资源。在建设期内,鼓励与国内外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不定期地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短期访问和学术交流,派遣优秀研究人员特别是优秀中青年科研人员出国从事合作研究或学术交流。

3.5创新团队建设,打造人才队伍。

该重点研究基地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坚持人才第一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基地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办法,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植、引进,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学科或学术带头人的作用,着重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注重中青年研究人员的引进和培养,不断提高科研队伍的整体素质,建成并稳定一支高水平、有创新能力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和知名度的学术梯队[9][10]。重点研究基地将为重点引进的优秀研究人员提供实验条件、启动经费和配备科研助手,创造条件,改善研究人员特别是优秀青年人才的生活待遇。为此,实验室将设立国际国内合作交流及引进人才专项基金。通过人才专项基金措施,做到以良好的人文环境、学术氛围、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吸引人才来实验室工作;对已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做到条件留人,感情留人,通过提供优越的工作条件和宽松的研究环境,使他们多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尽快成长为在国内外本学科领域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

4.结语

地方性高校科技金融重点研究基地作为一个平台和研发的载体,有效地促进了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在推动科技金融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推进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效率信息交流、高满意度咨询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地方性院校科技金融重点研究基地在经验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的片面性和不完善性;组织内部的不协调,职能部门之间的不配合,领导层决策与意见的不统一,优秀人才的跳槽等问题。这就需要地方性院校科技金融研究重点基地在筹建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吸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不断完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员工的认同感、培养员工的社会荣誉感、内心的认同感和情感。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S].发改农经〔2011〕47号,2011.

[2]杨杰,潘启亮.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发展现状审视与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6(05):87-90+110.

[3]余波.广东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6.

[4]广东省科技金融与大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EB/OL].http://kjjr.gduf.edu.cn/,2013.

[5]卢金贵,陈振权.广东科技金融工作的实践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24):7-10.

[6]杨智慧,肖志源,科技金融服务信息合作平台构建及运行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6(02):5-8.

[7]李化树,黄媛媛.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以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为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04):74-79.

[8]张保生,朱盛文.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基本经验[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6-17.

[9]李淑.高校科研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创业家,2012(12):247.

[10]张保生,朱盛文.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基本经验[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6-17.

项目资助: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2014B030303005;2015B080807015;2014B

080807035)

猜你喜欢
科技金融
我国科技金融制度建设和根基夯实的研究
构建以创业投资机制为主导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科技金融投入管理机制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