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姜令纺
姜令纺,江苏盐城人,无竟斋主人,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版画学会理事、湘潭市女画家协会副主席。国画和版画作品入选2008艺术湖南、湖南省美术作品展、第二届国际齐白石艺术节湘潭美术作品展、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湖南省优秀作品展、2009湖南艺术节美术书法作品展、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湖南省优秀作品展等。2014年6月,应韩国玉所艺术节邀请去韩国进行艺术交流,其山水作品《云梦移峰》在艺术节上展出;2014年5月,《踪迹大化》姜令纺山水画作品集出版;2014年7月,《高树扶疏出石涧》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湖南优秀作品展,并在省展览馆展出。其作品在《湖南收藏家》《财富地理》《聚宝斋》《艺术村》等刊物发表。
江南的春天,霎时晴,霎时雨,雨量丰沛。雨点打在窗外的树叶上,忽缓忽急,缓时细珠落盘,急时铿若飞泉。恰好手头是一幅潭城女画家姜令纺的画,顿令我仿佛读出了它的一袭底色。这底色,便是绝少呈示于女性画家笔下的堂嗒之气。尽管那些山水,让我或许感受到了万物的细微,但和她本人一样,分明是生命之树在抽枝拔节。虽然山峦空濛,山岚曼妙,山籁寂静,却蠢蠢然蠕动着蓬勃生机。可以想见,姜令纺作画的时候,一定是不迟疑、出手爽利的,一笔一划之间,来得果决而缜密,大概就有了一些“堂嗒”的意味了。
中国画远观其势,近取其质。所谓势,抽象看去是画家的胸怀和自然的气度。所谓质地,也并非仅仅是笔墨、技术范畴的工巧之明,其艺术的承转启合、相辅相成,举重若轻,悬壶一线,当在情感境界。年近五十才抓起画笔的姜令纺,经过数年的汗血磨砺,终于有了柳暗花明的转身,让作品更多地具有一些自己的倾向,甚至让自己的心灵去感知和找寻出属于自己心仪的东西。说来,真正的绘画创作并非完全归于手的创造,也非东施效颦式的简单模仿,更不是对其外表的好奇心,只有觉察到其内部各种有趣的东西时,方能达到与作品精神本质的谐和,创造出最玄妙的美感。尝言禅机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全在转身一剎那的感悟。姜令纺在美学的支撑上开始渐渐有了自己的体温、呼吸和心跳,无疑得益于她皈依笔墨、皈依自然的怀抱,从中找到自己的精神之擎,她的作品于是一改夙昔面貌,变得饱满、丰富和结实,让人值得信赖。
在艺术里,所谓老辣,那只能是带出来的,里面蕴含的年龄和人间味道更多一些,况且世间不只一样“老辣”好,一切如常才最好。而老辣更多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又叫 “天真”,像牛背上横吹短笛而忽然闭口噤声听取寒蝉的牧童。姜令纺当然还谈不上老辣,然而明显地让人觉得她像芝麻开花似的,正在节节拔高地成熟起来。对于须臾离不开技术的绘画,“熟”是十分必要的,只要别“油”, 否则无以说“变化”。熟和不熟的东西之间肯定有隔,太熟而缺生,便入了模式化。板桥先生有言:“画到生时是熟时”。里面的那个“生”,是“熟”后的“生”,不是提笔就“生”, 生和熟之间是在已知和未知之间作画者独自领会的生熟之间的感悟。姜令纺大概渐渐明白了个中道理,加上每日笔耕不辍,对绘画的理解也就越来越明晰,越来越清醒。
都说人生是一场修行,砍柴担水、行走坐卧,皆是道,也是禅。绘画也是一场修行。姜令纺出生于书香世家,早年家中金石书画收藏甚富,她自小浸淫其间,加之天性中对这些东西敏感颖悟,这对后来她濡墨习画不能说没有影响。 然而,姜令纺的修行,不在于成仙成道,而是靠画画抵达自我及凡尘粗糙表皮之下的宁静而平和的微光,找到现世生活的意义与美,找到爱这个世界的缘由,并藉着那孱弱的光芒,体验心灵的激荡与生命的鲜翠。如果失去绘画,她将失去可倾诉的知己、可交心的闺密,生活将变得黯暗许多。她用一种纯粹和清洁的方式进入绘画,并不奢望绘画给予她任何回馈。因为她敬畏艺术,然后热爱艺术,因为她的勇气来自于对绘画的钟爱,进而用线条、色彩和墨团来表达这种爱恋。也许在她看来,绘画能让自己身心安妥,然后把这种感受传递给读画的人,修行就满了。
读姜令纺的画,我读到了一个艺术执著者的心路历程。当下画人不少,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悟道识荆。姜令纺感情充沛,感受丰富,专心用心,碰巧又生活在艺术氛围浓厚的湘潭,曾拜丁剑虹先生门下,后又请益周宗岱先生,如此一来,笔墨自是与日俱进。她借助凡胎肉眼,竭尽所能地表达一些源于自己内心感受与自然碰撞出“火花”的东西,继而由她笔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集合成她生活的一部分,完成她生命中一个久远的向往,它们彼此支撑,相互弥补,便有了精神。
我想说,姜令纺就是她自己。因为她的画里有“命”在,“命”就是生机,“命”就是血骨生发,“命”就是延续……
(作者系知名作家、文藝评论家、湘潭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