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华
(鄂尔多斯市中医医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100)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中医病机及治法研究
张文华
(鄂尔多斯市中医医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100)
目的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中医病机及治疗方式。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患者41例作为观察对象(2014年2月~2016年12月),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实施西医治疗,实验组21例实施中医治疗,观察指标效果。结果 两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症状缓解率及显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 针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患者实施中医治疗的效果较好,促进患者预后。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中医病机;治疗方式
膜性肾病主要是指成人肾病的综合征中较为多发的一种病理类型,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上皮侧可见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的现象,临床表现为高脂血症、严重水肿、低蛋白血症及大量蛋白尿等症状。临床中一般实施激素疗法及抑制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但不良反应较大且治疗效果一般。为了分析膜性肾病中医病机及治疗的方式及效果,我院针对收治的患者实施了观察及对比治疗分析。
选择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患者41例作为观察对象(2014年2月~2016年12月),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8例,年龄20~63岁,均值为(41.23±3.25)岁;实验组21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3:7例,年龄20~62岁,均值为(40.56±3.58)岁。
纳入标准:患者经肾活检诊断确诊为膜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不存在恶性肿瘤疾病及精神障碍的患者。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心、肺、肝功能不足及缺失患者、严重药物过敏及智力障碍患者,不同意进行此次观察的患者。
对照组20例实施西医治疗,给予患者激素疗法(强的松+环磷酰胺)进行治疗;实验组21例实施中医治疗,中医实施分型治疗的方式,针对水肿患者:给予车前子+白术+茯苓+泽泻+生黄芪等进行利水消肿、益气补肾的治疗;针对蛋白尿患者:给予患者熟地黄+山药+山芋肉+生地黄+益智仁+金樱子等进展补肾固本、减少蛋白流失的治疗;针对湿热患者:给予患者土茯苓+蛇舌草等中药进行清热利湿及降火祛湿的治疗;针对瘀血患者:给予患者益母草+当归+丹参+赤芍等中药进行活血化瘀、减少血栓等并发症的治疗。
观察两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症状缓解率及显效率。显效标准[1]:患者蛋白尿持续为阴性,尿蛋白定量一天小于0.2 g,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逐渐恢复正常。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不良反应发生率、症状缓解率及显效率为计数资料,采用x2表示,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症状缓解率及显效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膜性肾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症状缓解率及显效率 [n(%)]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在中医中属于“尿浊及水肿”等疾病范畴[2],其主要病机为:由于大量蛋白尿导致患者血中白蛋白的减少,降低了患者血中胶体渗透压,血液外渗后至肌肤形成不同程度的水肿现象。中医认为主要与患者脾气虚弱、失于运化、水液流失等形成的,膜性肾病属于一种水湿病机,由于患者血中水外渗,血液出现浓缩现象,导致血液粘稠度上升及高脂血症的出现,极易导致血栓的形成,这就是膜性肾病瘀血的病机;在疾病早期由于瘀血、湿邪、长时间的湿瘀现象导致生热,极易形成膜性肾病的湿热病机。
中医中针对蛋白尿患者进行治疗主要是大量蛋白尿应该给予患者填补及固涩的方式进行治疗,减少患者蛋白流失现象,给予患者益气补肾的中药药方进行治疗;针对水肿患者的水液外渗、血肿白蛋白下降及纳差腹胀等脾气虚弱现象应给予利水消肿及健脾益气的中药药方进行治疗;针对湿热的患者,由于患者长时间使用激素进行治疗极易导致生火热现象,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多食易饥、烦躁口干及五心烦热等[3],中医应给予患者清热利湿的中药药方进行治疗;针对瘀血患者,雨雪患者由于血液高凝状态及高脂血症等现象给予导致血栓等危险发生,中医治疗过程中应以活血化瘀的方式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针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实施中药的分型治疗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安全性较高,利于患者预后的发展及疾病的控制,值得在日后的临床中推广使用。
[1] 王 超,罗月中.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激素敏感性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2,23(1):105-107.
[2] 毕礼明,陈英兰.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治疗策略[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16(11):1017-1019.
[3] 杜龙威.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及生化指标关系的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
R692
B
ISSN.2095-8242.2017.045.8784.01
本文编辑:吴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