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慧
低强度有氧训练联合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王 慧
目的:探讨低强度有氧训练联合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采用低强度有氧运动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肺耐力、下肢运动功能及疲乏状况的变化,统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肾脏病和透析相关生命质量表(KDQOL-SFTM)评定患者干预前后生命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心肺耐力、下肢运动功能、疲劳量表(FS-1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最大摄氧量(VO2peak)、代谢当量(METs)增加,负荷运动时间、6 min步行距离延长,FS-14量表评分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症状与不适、社会支持、工作状态、睡眠、认知功能等维度评分均上升,观察组各维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低强度有氧训练联合健康教育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其生命质量。
维持性血液透析;有氧训练;心肺功能;生命质量
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系各类肾脏病的终末期阶段,患者常伴肾脏滤过功能严重损伤,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废物、毒素无法排除体外,引起肾功能进行性降低,且近年来我国ESRD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血液透析是ESRD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手段,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但大部分血液透析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且从保守治疗趋向稳定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过程中,患者心理、生理方面均存在一定的改变,且长期保持不运动的生活方式,导致患者生理机能降低,心肺功能低下,肌力、运动强力及耐力降低,可能增加心肺并发症发生风险,影响其预后[2]。同时有研究[3]指出,低体力活动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及死亡风险增加存在明显相关性,且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必须重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运动训练干预。为探讨低强度有氧训练联合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我院对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临床确诊为ESRD,肾小球滤过率<15 ml/min;年龄>18岁;血液透析时间>3个月;病情稳定,有一定理解能力,能进行语言沟通,无关节活动障碍;知情研究内容且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心脑疾病者;合并严重精神障碍者;高血压无法控制者;合并急慢性感染者;合并恶性肿瘤者;依从性差,无法配合治疗及护理者。随机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7~69岁,平均(49.1±4.5)岁;透析时间4~40个月,平均(13.4±5.1)个月;原发病:糖尿病肾病1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2例,痛风性肾病2例,其他6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5~70岁,平均(49.3±4.4)岁;透析时间5~41个月,平均(13.6±5.2)个月;原发病:糖尿病肾病1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3例,痛风性肾病1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指导、日常饮食指导。并采用健康教育干预。每周均组织健康教育知识讲座,配合发放疾病知识、并发症预防宣传手册;并以床旁一对一的形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肾脏病发病及进展过程,告知血液透析治疗方式、效果及原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指导患者充分血液透析;告知其动静脉内瘘自护方式,并予饮食指导,督促患者定期运动与休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强度有氧训练。具体如下:(1)有氧运动训练前先告知患者运动疗法的目的及重要性,取得患者的配合。(2)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均在透析间期进行有氧运动训练,3~5次/周,运动强度以患者微汗、自觉稍感疲劳、无心悸及气喘为宜,运动心率与安静心率差控制在20次/min以下。(3)运动时间均在每日9∶00或15∶00进行,天气不佳时停止运动,确定患者运动消耗热量计划[运动消耗热量(卡路里支出)=体重×运动消耗指数×运动时间],以步行或骑自行车的形式,运动前先进行小强度热身准备,包括散步、屈伸关节、太极拳等,每次5~10 min开始训练,步行35 min,总距离2.8 km或骑自行车30 min,总距离8 km,每次运动时间均持续超过30 mim。(4)运动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心率,若有不适立即停止运动,每次运动结束前均进行整体放松,采用放松体操或散步的形式,避免血流集中于四肢导致回心血量骤减。两组均干预12周。
1.3 观察指标 (1)心肺耐力评估。干预前、干预12周均采用Bruce方案平板运动评定其心肺耐力,运动过程中监测患者心率、耗氧量,测定最大摄氧量(VO2peak)、代谢当量(METs),记录负荷运动时间。(2)下肢运动功能及疲乏状况评估。干预前、干预12周均采用6 min步行试验测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记录6 min内步行距离。疲乏状况评定采用疲劳量表(FS-14)[4],内容包括躯体疲劳、脑力疲劳等2个维度,共14个条目,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疲劳状况越严重。(3)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均监测两组心肺功能,统计心肺并发症发生率。(4)生命质量评定。干预前、干预12周均采用肾脏病和透析相关生命质量表(KDQOL-SFTM)[5]评定患者生命质量的改善,量表内容包括症状与不适、肾病负担、社会支持、工作状态、肾病影响、睡眠、认知功能等维度,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生命质量改善越明显。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肺耐力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肺耐力比较
注:干预前,两组心肺耐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VO2peak、METs增加,负荷运动时间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下肢运动功能及疲乏状况改善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下肢运动功能及疲乏状况改善比较
注:干预前,两组6 min步行距离、FS-14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延长,FS-14量表评分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肺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注:对照组并发症发生9例,包括肺部感染1例,心律失常3例,心理衰竭2例,高血压2例,肺水肿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2例,包括心律失常1例,高血压1例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干预前,两组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症状与不适、社会支持、工作状态、睡眠、认知功能等维度评分均上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运动量较正常人普遍减少,且受到传统观念、文化水平、对疾病认知不良的影响,其中约有50%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脱离工作岗位,或需他人照料,或存在不同程度生活自理障碍,包括机体运动耐力减退、肢体肌肉萎缩、协调性差等,且大部分患者均存在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失衡,处于高氧化应激状态,均可能引起患者不良预后,影响其生活质量[6]。报道显示,长期卧床的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存活率明显低于非卧床患者[7]。同时研究发现,在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群体中采用运动疗法均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促进其回归社会[8]。但对运动训练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强度有氧训练干预,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心肺耐力明显改善,VO2peak上升,负荷运动时间延长,且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心肺耐力系机体持续活动能力的反映[9],早期认为予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训练可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肺耐力带来正面影响,即随着运动次数的增加,单次运动时间延长,运动期限增加,其心肺耐力得到改善,有助于提升其心肺功能,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10-11]。因本组中老年群体居多,患者基线状况较差,或合并其他慢性病,因此观察组患者均应用低强度有氧训练,以患者可耐受为宜,同样发现患者心肺耐力得到显著改善,心肺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而进行下肢运动功能及疲乏状况监测发现,干预前,两组下肢运动功能均处于较低水平,可能与少运动或不运动方式引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个体运动能力降低有关。而进行健康教育联合低强度有氧训练干预后,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改善,主要与有氧训练可预防患者肌肉萎缩,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关。且干预后,观察组疲劳状况明显改善,一般引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劳的原因包括生活方式改变、生理功能降低、社会地位丧失、体力消耗、营养状况差等,而有氧运动对患者疲乏状况的改善机制则主要与规律、适当的运动可改善患者机体状态,增加进食量,促进营养素摄入与吸收,强化患者身体素质有关。此外,有氧运动可强化患者自信心,优化其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疲乏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症状与不适、社会支持、工作状态、睡眠、认知功能等维度评分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肯定了有氧训练对患者生命质量的改善作用。且低强度有氧运动较其他干预形式有其较高的可行性,其安全性、设备简单、场地不受限,患者可接受度高,同时目前临床上已将有氧运动作为预防肥胖、炎症、氧化应激及肾脏病进展的有效措施[12]。此外,郭佳铨等[13]发现,有氧运动可提升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机体脂肪分布,优化患者生活质量。且在透析间期予有氧运动干预,可增加肌肉强度,促进充分透析。
综上所述,低强度有氧训练联合健康教育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肺耐力,降低心肺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助于提升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改善其疲乏状态,优化患者生命质量。
[1] 丁品荣,刘扬保.综合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知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6):150-152.
[2] 刘丽霞,贺晓蕾,郭宝春,等.有氧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血液净化,2013,12(8):419-424.
[3] 李 根,卢锦莲,刘 涛,等.透析性低血压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师杂志,2016,18(5):717-719.
[4] 杨婉凤,黄凌鹰,周振华,等.疲劳量表-14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信度与效度评价[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6(4):33-36.
[5] 许 敏,徐旭娟,施文芳,等.中文版肾脏病生存质量简表在终末期肾脏病行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5,41(15):1814-1816.
[6] 焦亚星.有氧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劳状况的干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46-47.
[7] 方志成,周昌娥,郑 翔,等.缓慢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老年心肺功能衰竭的疗效[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23(1):49-52.
[8] 黄 柳,黄燕林,李建英,等.有氧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疲乏状况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5,37(4):476-478,484.
[9] 张苗英.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预防作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13):2079-2080.
[10] 邢 伟,吴艳青,宋延锋,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与生活质量[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5):901-904.
[11] 霍杉杉.关键接触点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1):198-200.
[12] 王华英,梁应丹,王忆春,等.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患焦虑抑郁干预前后的对比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13(4):19-22.
[13] 郭佳铨,王锦鸿.有氧训练对CKD5期患者血液透析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12):2047-2049.
213200 常州市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中医医院血透室 王慧: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7-06-19)
(本文编辑 刘学英)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9.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