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亚丽
摘 要:醫疗卫生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领域。而统计是医疗卫生体系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因此,本文针对统计与医疗卫生管理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医疗组织提高卫生统计工作的效率,从而为医院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撑。
关键词:统计;医疗卫生体系;管理水平
一、统计分析对提高医疗卫生体系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
(一)检验当前卫生医疗体系的工作效率。我国的医疗卫生支出主要是以国家财政支出为主,地方支出为辅,配合少量的民间成本共同保障医疗卫生体系的正常运行。但是对于医疗卫生体系的运转效率尚缺乏详实的数据分析,也就使得医疗卫生的高效改革措施未能及时出台的原因。依托于统计分析技术,从国家的卫生职能部门和卫生医疗监管部门着手,建立卫生医疗体系的工作评价体系,评价内容涉及到医疗卫生体制深化改革建设力度、医疗卫生设施的覆盖面和改善程度、医疗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医疗卫生单位的诊疗有效性、医疗卫生事故调查分析以及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情况等等,针对每一个子项,参考相关专业人员和专业机构的评定意见,出台量化考核标准,对省市一级的医疗卫生体系进行等级评定,最终形成国家级别的评定结果书面报告。以评定结果为统计原始样本,第三方机构进行抽样审查,保持统计数据的真实有效性。通过这样的数据调查,可以及时的掌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效率的真实情况,更可以为后续阶段的医疗支出预算和医疗卫生的改革方向提供参考,无疑,也会使得医疗卫生体系的整体管理效率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总结当前医疗卫生体系的管理经验和教训。医疗卫生体系是一项与民生生活十分贴近的基础建设,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也需要根据民众的实际生活情况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及时的调整,国家的医疗卫生政策的出台和补充依赖于医疗卫生系统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教训的及时总结,而这样规模巨大的汇总工作,远非文字报告汇总所能体现的,需要进行覆盖到整个医疗卫生体系的管理信息采集和分析,通过在整个的医疗卫生体系建立管理数据库收集系统,依据国家卫生部的相关管理条例,对各级医疗卫生体系的日常管理活动进行信息采集,通过对各条评价指标进行加成处理,得出当前各医疗卫生体系经营管理实况,对其突出表现和业绩不足者进行针对性的案例分析,最终形成医疗卫生体系的管理经验、教训指南,为下一步医疗卫生体的管理完善和改革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
二、加强医疗卫生统计工作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医疗卫生统计工作的体制机制。各级医院的统计工作覆盖了从门诊、住院部、后勤保障、行政管理等多个部门,如果没有一整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医疗统计工作也无法正常开展起来。因此,首先,医院的管理层要高度重视医疗卫生统计工作的进行,明确主导部门牵头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确保建立及时、全面、完整的统计数据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处理链条;其次,要对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进行深入的学习,确保各项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落到实处,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客观性和严密性。
(二)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医院的各个科室要抓好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特别是要做好病例、设备运行等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一是在病例填写方面,以病案首页填写缺陷情况为例(表1),要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填写,对要求填写的各项数据和资料进行详细记录,病例统计人员要对数据进行严格把关,认真复核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确保病例所记录信息的完整性、客观性、正确性,能够为医院的管理人员和各个科室的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信息;二是要做好医疗设备使用情况的记录、整理工作,明确记录各个医疗设备的使用次数、频率,特别要对设备的维修保养记录进行整理,形成系统的设备运行保养记录系统,统计人员要对各项记录的真实性进行复核,保证不发生漏报、错报等情况的发生;三是做好各项数据的汇总、复核工作。统计人员在收集医院各个部门的统计数据之后,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地复核,保证医疗统计工作的客观性。
(三)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各种信息技术尤其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使医院的各项工作实现了大的飞跃。作为医疗统计工作来讲,要积极地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主动拓展医疗统计工作的覆盖面,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处理技术,提高医疗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全面性。同时,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研究建立适合医院工作实际的统计思路、统计方法。
三、结语
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规模巨大、情况错综复杂,在已经取得一系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尚存在许多未能解决的痼疾。而统计能够提高医疗卫生系统的管理水平,所以相关部门应该从统计方面着手,采取措施,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颖.医疗卫生统计在数字化医院建设中的重要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5,19:3037-3039.endprint